“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说的对吗

题主说的这个情况今年之前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过完今年,估计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城市会有所改变,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提倡的房住不炒已经开始正式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单单就今年截止至今全国各地出台的房产调控政策已经多达近三百项,这些政策有针对房企的。也有针对购房者的,总之都是围绕房住不炒来进行的,从这些政策层面可以看出,未来的楼市除了一些一线、超一线及类似海南自贸港这些城市外,几乎都会面临房价下降的局面。

因为融资难的问题,现在已经有部分房企开始了降价促销,已达到快速回笼资金的问题了,特别是有部分城市都开始出现了限制房价下调的政策,从这可以看出,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里,房住不炒的政策会一直执行下去的,届时房价会逐渐回归理性,所以现在年轻人主要是要找到一份有潜力的工作即可

近些年随着房价不断的飙升,很多实业经营都变得十分艰难。大家都或多或少去抱怨为什么我不多买两套房子而要去开公司、开店等。

记得当年我来深圳不久、当时的我月入700元,房价在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我的亲戚那时候在深圳买了一套商品房。经过十年的房价上涨,当年180万的房子如今值1800万!亲戚用了短短十年供完了房子。近几年他都投资失败,一度成为无业游民,但是他的生活依然过得舒舒服服。据说他把房子拿去抵押了几百万用于生活。他的想法是过几年房子卖掉还了贷款去小城市生活、依然是千万富翁!他最后悔就是当年花了几百万去开店、亏得一塌糊涂!如果当年不开店而是拿去买多一套房子今天也会过得很轻松!

其实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都买不起深圳房子。所以我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早日回家乡养老!

针对很多年轻人工作5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你认为说的对吗?,我的观点如下:

“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说的对吗图1

第一,我认为这句话总体来说还是正确的,但主要还要看所在的城市的房价增幅跟其工资的涨幅的比例而定。因为同样的收入在不同的城市它所对应房价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一线城市房价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相差十万八千里。

“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说的对吗图2

第二,所以我在回答许多网友同类问题的时候,也在强调和建议,买房“宜早不宜迟”,否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打好几年工存的积蓄,还不如房价一年上涨涨幅钱,等于好几年打工都是白打,这一点往往许多网友没有意识到。其实早买房有两个好处:一个工资赚来的钱还在;另外一个就是赚房子升值的钱。可以理解为多一份收入。

“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说的对吗图3

第三,对目前有能力跳起来能够躲得到买房的购房者来说,尽快下手,当然我所指的是一二线城市品质楼盘。有的网友可能会钻牛角尖,觉得目前市场上有少数楼盘存在降价现象,那这些楼盘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个当地经济不景气,吸引不了大量的外来人员进驻,楼市供过于求,或者有价无市;另外一个就是买的房子不是品质楼盘保值增值功能差。

《押注房价永远涨,终付沉重的代价》

(原创回答)五年工钱,赶不上房价涨一年。这是事实。

虽然,房价处于涨跌两难的盘整阶段,仍有违规资金进入楼市,推高一二线的楼价,以带动其它线联动上涨。但是,事不过三。违规入市,虽然短期内推高房价,反而引起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并从根一一在买地上着手调控;房产税试点扩容,最终推出呼之欲出,铁定在四五计划期间实施。

房价与工资比,是衡量房地产是否理性发展的试金石。房价太高,资金高度积压,少数人赚得盘满砵满,发得不清不楚,违背了初心,违反了使命,背离了共同富裕的原则。差天同地的工资群体,望楼兴叹,挫伤了年青人创业的信心。最近,郭树清明确指出“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房地产这个危害金融危机的“灰犀牛”,必将被股市这个“复兴牛”所取代!

对或者不对,事实都在那里摆着

拿我当地的房价计算,房价平均1.8万元,平均工资不到6000元。不说买大的,现在为了生活质量,买一个80平的不过分吧?总价144万元。新房首付三成43.2万,加上契税什么的,先按46万元算吧。

假设你能找到同甘共苦的另一半,两个人一起攒钱,一个人工资用来房租水电吃饭等等,日常消费。另一个人的工资存起来,一年7.2万元,那么6年多可以攒下这笔钱了。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
1、你有另一半和你一起攒钱;

2、你们花费比较省,这六年不要生病,少去旅游,少下馆子,别生小孩;

3、你们工资能达到当地平均工资;

4、房价6年内不要上涨。

以上这些都达到了,那么你还是有可能存够钱的。索性,目前国家抑制房价的政策还是比较给力的,还是有希望通过存钱的方式攒够首付的。要是换成前几年,我就呵呵了。2016年,我们这边工资没涨,房价几个月内翻了一倍,这还是一般地段,有的地方翻了三倍以上。碰到这种情况,你想靠攒钱,呵呵。

“很多年轻人,工作五年存的钱,不如房价一年上涨”,说的对吗图4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2年04月25日 16:01
下一篇 2022年04月25日 16:10

相关推荐

  • 比斯利谈19年广东宏远阵容,宏远最新消息比斯利

    比利斯抵达广东宏远,正式开启他的CBA征程,助力广东夺冠,当然最合适广东队了。但由于比神是一个巳经证明过自己的CBA大杀器,他的举动倍受关注,加盟广东自然也引来羡慕的目光。事实上,这种即插即用的超级外援,有那个球队不想要呢?要知道,比大爷是一个全能型的球员,在CBA这种低档次的联…

    2023-05-17
  • 投资股票看技术指标有什么用

    股票投资想要成功,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技术指标只是其中一种,单独看技术指标,并不能完全的帮助你,但是在一些明显的走势上,技术指标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你需要了解技术指标,但是并不是完全的依靠指标。先说下股票技术指标的核心。技术指标的核心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将均线的各种平滑的…

    2023-05-17
  • 香港和北京哪个工资高(香港offer一批多少人)

    我相信,问问题的朋友所提的年薪50万一定是对等的币种,否则就不会不知道如何抉择了,姑且就都是50万人民币吧。对于,我个人觉得,答案是因人而异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会选北京!下面就将我的分析梳理出来,以供参考。薪酬水平与生活消费水平的因素。两个offer的薪资都是50万年薪,对…

    2023-05-17
  • 肖战微博king投票要不要带话题

    不知道不让投这事,因为不关注娱乐圈,不怎么看娱乐新闻,后来阴差阳错的知道了肖战,是三次元总有人问我,你知道227不?这是啥?我一听粉丝明星,就懒得听…后来实在人太多了,时间又久,快一年了呢!东一句西一句的,就知道了肖战,陈情令,同人文,耽美…咋办捏,黑子们太给力了,绝对算跨圈层的…

    2023-05-17
  • 两汉时期哪个皇帝当政最强(两汉在位最久的皇帝)

    我认为应该是东汉光武帝时期,这个时期因为经历了多年的动荡,社会经历了一次资源再分配,很多危害国家的不安定因素也就此被除去。东汉继承了西汉的家底子,又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西汉汉武帝之前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这个时期,边疆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威胁,国家没有办法不对外作战,因此往往几场战争下来,…

    2023-05-17
  • 考公务员一本二本三本有区别吗

    网友咨询:为什么感觉考公务员的以二三本学生为主,985、211大学的学生去哪了?我的答复:大学毕业找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大学毕业以后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决定了未来很多年你的工作状态,以及工资收入。从二三本毕业的学生,和从985、211大…

    2023-05-17
  • 秦朝贡献最大的皇帝是谁

    如果说是秦国的历代君主(大部分不是王),那贡献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启用了公孙鞅并推行了变法的秦孝公。商鞅变法与列国的变法最大的区别是颠覆性。它国变法都是改良,而商鞅是革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这些变法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对颠覆了传…

    生活百科 2023-05-17
  • 在驾校学车必须听教练的话

    曾经学过两次车2000年刚满十八岁的时候报名学车,那时候还是b本的1041,在海淀驾校,预约制。开始时候预约的教练,中规中矩,甚至自己当时比较笨,有个教练委婉的建议我下次不要越他的车了。后来找了一个朋友,她的舅舅在哪里做教练,后期就一直约的朋友的舅舅。让我各种跑,上山,夜练等等,…

    2023-05-17
  • 假如你身患绝症你会做什么

    等死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的时候,基本都是闲操心!身患绝症的人,到最后一个月了,基本上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想去哪都不行了,想解决什么问题,也是很难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立好遗嘱,如果有什么财产纠纷之类的事情,借这一个月的时间,把它给了结了,该签字就签字,该给谁就给谁。能多晒一下太阳,都是…

    2023-05-17
  • 做自媒体收益少还需要继续坚持吗

    做自媒体需要注意的点,以及自媒体变现的几个方法,最后讲了取标题的一些技巧。那么,怎么样才能快点过原创,拿到更高的收益呢?一起看看:一、适合每个平台的做法在自媒体平台想赚钱,帐号必须过原创,如果只是过个新手,开个收益,赚不了什么钱,收益低的可怜。那么,怎样才能快速通过原创呢?发视频…

    生活百科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