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行哪一业,若想干好了,都少不了悟性这两个字,就研习书法而言,一个人对书法的悟性高自然是好事,几乎每一个前辈都强调过悟性的重要成分,没有一定的悟性,写出的字必然会显得呆板死滞,其结果也顶多成为一位抄字先生或者叫写字匠,与艺术这两个字便离了十万八千里。
悟性从哪里来?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是天才,对书法的悟性不会从娘胎里带来,也绝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那么就只得从实践中来,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临习优秀的好碑帖中来。如此,持之以恒对于一个研习书法的人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只有在不断的进步中逐渐地开悟。
即便是一个专门从事理论工作的鉴赏评论家,也不会天生就能够辨别出一幅作品的优劣来,也是要经过长期的观赏揣摩里得到领悟的,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是净说一些套话和正确的废话。
研习书法比悟性重要的是坚持,比坚持更重要的便是修养了,因为一幅书法作品最忌讳的就是满纸俗气。黄庭坚说的那句书法人皆知的话:唯俗不可医。“俗”真的不可医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原意是说若想避免一个“俗”,单纯的靠提高书写技术是解决不了的。黄庭坚给出的药方是:读书可以医俗。
读书就可以医“俗”?我看也不尽然。若要医“俗”,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俗”。花里胡哨的字——“俗”;轻佻的笔画——“俗”;画蛇添足的形体——“俗”;千篇一律追随流行时风的模样——“俗”??“俗”是一种自我的、卖弄的、华而不实的东西,俗还特别喜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除去这些恶俗的东西,仅仅靠多点书也不一定能够解决,从古至今饱读诗书却下笔俗气的大有人在,黄庭坚的老师周越就是一例,黄说跟着他学了二十年仍俗气未脱,可见其俗之入骨,黄后来不得不改换门庭。既然能做黄庭坚二十年的先生,你能说周越不是满腹经纶之人?
由此我们说,只是简单地说读书可以医俗是不尽然的,至少这种说法是不够精准的。所以说读书只能算作是前提,重要的是通过读书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修养,去除世俗的杂念,要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要入骨、是革命,使心灵得到提升净化,唯有如此才可脱俗。相(字)由心生,只有心灵无了“俗”,字才能不沾“俗”气。
例,黄说跟着他学了二十年仍俗气未脱,可见其俗之入骨,黄后来不得不改换门庭。既然能做黄庭坚二十年的先生,你能说周越不是满腹经纶之人?
中国汉字流传发展几千年,书法更是汉字文化中令人称道的一门艺术。从先秦到近代的名家名帖,名碑,以及甲骨文.金文.竹木简牍.写经等等,都可以体现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浩瀚与博大精深。
我介绍五种基本的字体:
第一种篆书,它是我国古代秦始皇时使用的文字,字很难认,它的字体瘦长圆滑,到了现代除了篆刻和一些书法作品要使用之外,一般不常用。
第二种隶书,我国古代汉朝时期使用的文字,他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它的字体比较偏,笔画讲究一波三折。
第三种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楷。楷书就是我们现在书本上的字,很工整,很规范。我们学习书法一般从这种字体开始的。
第四种草书,有些书法家的字龙飞凤舞,非常潦草,但不要以为是真的潦草,那种字体本来就是这样的,它叫草书。
第五种行书,这种字体就是把楷书写得快一点。现在的人写字,一般都用这种字体,既好用又快捷。
练习首先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执笔姿势要正确,先练基本笔画,先练楷,在练行,三练草。每天练习两页,两月见效。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