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中两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偏颇的,忽略了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
曹操到死都是汉臣。
曹操到死时的官职是:汉丞相、魏王。
强调曹操到死是汉臣的人,眼里只看到了“汉丞相”这个官职,而忽略了“魏王”这个王爵身份。
曹操生前,已经在冀州建立魏王国,按照称帝制度,王爵距离称帝只有一步之遥。
按照两汉的传统,汉高祖刘邦定下“非刘氏不得王”的规矩,所有外姓功臣爵位最高也只能是县侯,而曹操在汉末身居魏王,已经形成僭越之实了。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曹操欺负汉献帝刘协】
当时曹操已废掉三公制,自己独任丞相,统领百官,形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既定事实;
此后,曹操又重设九州制,在行政区划上把冀州周边的郡县并入冀州;
在经济上,强制将各地战乱地区人口迁入冀州,鼓励地方军阀迁徙家族至冀州做人质;
在人才导向上,魏王国的官员体系中都是当时的青年才俊,许都汉廷中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名宿之辈。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评价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正是对曹操领丞相后作出的准确判断,曹操也果然如周瑜所料那样,一步步架空汉廷。
当然,曹操始终无法走出最后一步,究其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身体健康问题,第二,周围的政治环境不允许。
曹操的健康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中年就得了头风病,以现代医学眼光来看,大概是偏头痛之类的。在当时的名医华佗也只能用针灸的方法帮他缓解病痛,而不能让曹操的头风病根治。从此在杀了华佗之后,更没有人能够帮他治疗,缓解病痛了。
再说政治环境,当时刘备、孙权与曹操已经是三足鼎立。就在曹操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还亲自率军在外征战,先是跟刘备争夺汉中,再撤军雒阳时,荆州发生侯音叛乱,关羽趁机发动声势浩大的北伐,一举击败曹仁、于禁等军队,魏国首都邺城之内还有魏讽暗中筹划叛乱……
等到这些问题都解决后,曹操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汉献帝活着刘备就称帝
乍一看,这句话确实是事实,但是历史背景是:汉献帝已经退位为山阳公,东汉帝国已经禅代给曹丕的魏国。
刘备称帝是针对曹丕的曹魏帝国而言,把刘备称帝的背景强调成“汉献帝活着”,这叫转移重点。
【刘备称帝剧照】
下面是刘备称帝时的告文: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刘)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另外,刘备称帝前,益州谣传汉献帝已死,刘备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群下拥护他称帝即位,对抗曹丕,也是顺理成章的政治形势。
也有人说,汉献帝根本没死,益州的谣传是刘备派人造出来的,为了便于自己称帝。
这种恶意揣测简直就是在搞笑了!
按《魏略》记载,禅代之时,凉州金城太守苏则也听说汉献帝驾崩了,这难道是刘备在益州造的谣都传到凉州去了?或者,凉州又是有哪位大人物准备称帝呢?
《魏略》:初,(苏)则在金城,闻汉帝禅位,以为崩也,乃发丧;后闻其在,自以不审,意颇默然。
所以说,禅代之际,谣言四起也是正常现象,毕竟古代又没有电话,电视。
退一步说,刘备称帝本来也就是对抗曹丕的曹魏帝国,真相本是如此,道理就这么简单。
把刘备称帝的重点转移到汉献帝身上,如果不是不学无术的话,只能说手段非常低劣。
有一说一,不偏不倚,感谢关注!
公元174年,20岁的曹操由于父亲曹嵩的权势,被举为孝廉,官至洛阳北部尉(京城公安分局局长),任上惩治权贵宦官蹇硕犯法的叔叔,名震京城,一幅热血青年的模样。
公元184年,30岁的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因平定黄巾军有功,官拜济南国相,任上曹操打击违法、惩治腐败、罢免贪官,导致官不聊生、社会安定,一幅青天大老爷的模样。
公元190年,董卓乱政,18路诸侯在袁绍的统领下,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踌躇不前、无所事事、自相攻伐,36岁的曹操领兵讨伐董卓,虽然失败仍不失为英雄,一幅为国拼命的爱国将领模样。
公元196年,42岁的衮州牧曹操迎接汉献帝于洛阳,随后曹操被加官晋爵,官至大将军,因袁绍的太尉官职低于曹操的大将军官职,袁绍羞耻于官职低于曹操,不肯接收,于是曹操让大将军于袁绍,自认天子所封的司空。不贪官位、恭敬对待汉献帝,以先皇赏赐之物回赠汉献帝,让四处流浪、冷暖自知、饱饿不定的汉献帝感受到阵阵温暖,曹操一幅汉室忠臣的模样。
公元200年,曹操击败袁绍于官渡。公元207年,曹操大破乌桓。53岁的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踌躇满志,一幅志在必得的征战功臣模样。
公元208年,曹操前进的脚步止于赤壁之战,大败而归,公元211年,平关中,212年,58岁的曹操废三公,称丞相,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一幅春风得意的权臣模样。
公元213年,59岁的曹操征孙权,进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尤其敏感的是加九锡,两汉四百余年历史上,上一个唯一加九锡的人是王莽,曹操不惜逼死共事20余年德高望重、忠于汉室的荀彧,一幅不惜一切代价的篡位者模样。
公元216年,曹操受封魏王,成为两汉自刘邦白马盟誓非刘不王的异姓王之三,另两位是王莽和吕后封的诸吕王。曹操想干什么?天下人不用说都知道。
两汉四百年江山,自武帝后独尊儒术。儒家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权臣篡位于情于理都得不到天下人的认同,而曹操虽没有篡位,但却干着篡位的勾当,《让县自明本志令》不足于平息天下人的疑惑。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也,无论周文王还是周武王,最终是要篡位的,因此周瑜评价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公元220年,66岁的曹操去世,同时曹丕继魏王,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汉朝终于断送在曹操儿子的手上。
公元221年,61岁的刘备以为汉献帝遇害,让一生为兴复汉室的刘备有了称帝的理由,为延续汉室,刘备称帝,于情合理,可刘备未曾想到的是,曹丕居然以和平方式禅让来继承皇位,并善待汉献帝。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