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的话题,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大唐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李白、孟浩然、王维、陈子昂、卢藏用、王适、毕问等称为“仙宗十友”,他就是少儿即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于国子监四门博士,迁太常搏士,后八十六岁卒的贺知章。
回乡偶书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2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老的写乡愁2首诗,代表了我所有语言。无以附加。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儿时在外面树下路边睡着了,邻家人把你抱回家盖好被子让你安心睡的事儿
乡愁是家中遭大灾失火,财物全空时,周围十里内的众乡亲,你一片瓦我几块砖,他用架子车推来一架大梁,那个送来几檩条(瓦房必用),临村不认识的大嫂、大妈、爷爷、奶奶、叔叔们把自己家不舍得吃的米面菜等天天不断往家里送。建房子时,来了许多人有的根本叫不上名,也不知道叫啥,象赶大会一样帮忙干活,而到了吃饭时,饭做好了却一个吃饭的人都没有,这些干活的人一个个拉不住,都回自已家吃饭,吃完饭又都跑回来干活。天天如此,不足一月三间新瓦房建成。这是众乡亲(有些还不认识)集资盖起来的。
家人们,你们说这此怎能让人忘怀!
出村读高中那几年,每逢回家,那时农村生活十分紧张、许多人家一年中粮食都接济不上,就这样都被左右邻家爷爷奶奶、大伯大婶拉着有给咸菜的、有给饹馍的,且每次如此,还把珍藏的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硬给我吃。
还有乡里小伙伴一快做游打仗玩,好好多呀!虽然多年不回,可每次回到老家,见到乡亲们的热乎劲,心中的感动和感概是难于言表的。
现在在城里虽然衣食无忧了,每每回想到老家乡亲,或见到老家乡亲,都会拉住抱着问长问短,有时会把村里几十年的事翻出来说一遍,哈大笑一阵。
乡愁,是种难于用语言表达的亲情,这种亲情是别的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大家有空了都常回老家看看呀!近几年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政策过程中,家乡已今非昔比。说实在话,城市真没有农村好,干啥啥方便,吃啥啥环保!
家人们,你们说呢?
谢谢你的邀请。这个题出的就不太科学。可能是我不适应。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农村人。有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要不就是官二代,要不就是富二代。他们的父母进城比较早。在城市里站住了脚。他从农村到城里去的目的是接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是衣食无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没有什么乡愁。凡是自己从农村走到城市里面的,就不会衣食无忧。
我是一个70年代的军人。按说当兵以后就是衣食无忧了。但是我有很多的乡愁。首先是离开了爹娘。离开了原来生活的环境。开始了新生活和新习惯。进入了新环境。那时候的思想比较单纯,目的就是为了报效祖国。
但是我当兵的第一年。我就失去了三位最亲的人。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孤寡老人待我太好了。我的祖母我自幼就依赖最最亲的人。和我的一位干奶奶也是一个孤寡老人。他们都是在我心里面的站有一定的位置的。都是我最尊敬最亲近的人。
我第一次回家探家的时候。我曾经跑到我奶奶那个坟头上。大放悲声至少哭了有半个小时。心里面很悲哀,很内疚。因为当兵愧对我奶奶。在我上车的那一天。我没有最后跟我奶奶说一句话。我生怕我跟他说了一句话,以后我走不了。因为我一直在我奶奶觉头跟他睡觉的。算是帮我奶奶暖脚吧!我跟我奶奶的感情太深了。无法用语言形容。到现在想起来是一样的泪眼婆娑。
再一个问题就是,父母才把自己培养成人。才可以替父母干点活了。就一拍手走远了。所以在部队,每次吃饭的时候。就会想到父母。特别是农忙时间。父母累着了没有?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人搭把手的。总是想的很多很多。当兵第五年,我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在老家看不了。
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真的心里面很不是滋味。那个时间她的肚子大的像临产的产妇一样。我刚军医学校毕业。知道那里面是水,一肚子的水。为什么会到这种程度呢?说明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差。没人想到给他用点利尿药。那次真的差点要了老娘的命。现在想想过去的老话还是很有道理,尽忠报国就不能尽孝了。
唉,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的乡愁太多。像生活习惯啊!在我们北方吃馒头,吃面饭。当兵到了南方是吃大米。吃米饭。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下一次有机会再接着说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