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道”是“志于学”的“学”。此处的“学”不同于增长知识的学问的知识,而是他所追求的真理。所以孔子说自己“志于道”,《论语.子路》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那这个“学”究竟是什么呢?孔子十五岁就志存高远,一心寻道,一意向学。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心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他做了什么。孔子一辈子其实就做了两件事:一,古文化遗传的保护者(高调游说各国诸侯恢复西周法律)二,古文化遗产的传播者(象征性收费教授百姓西周法律)
所以,孔子的道具体说是什么呢?如果套用好声音汪峰的提问,孔子一定会说,我的“道”就是要维护和恢复西周的成文法典和道德规范。看现代社会大乱,君不君臣不臣,我心痛啊!
老子的“道”是一说即错,一说即远之的“无”。这是老子的形而上学的精髓。孔子的道是给人类社会和家庭的伦理和政治思想。是“道不远人”。而老子的道,离人伦日用更远。所以它是“先天地生”又是“寂兮廖兮”的。在天地之前就独立而成,被解释成“寂,孤”也未尝不可。
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即“无”所以无名的道,又是有名万物的母体。生于斯,万物的“秉性”也“遗传”斯。所以,老子的“道”是有名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划就是“无”的“DNA”。如果用文字作为符号,强行说意,就是“无为”。再解释的通俗点,就是顺应自然。所以老子强调古拙,强调返璞归真,不要人为刻意造作。
当年文化,当年历史,听当年青山娓娓道来
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区别
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高层次的理论。意思是要人们遵从自然规律。只要你能够努力去做,放平心态你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得到。不用勾心斗角不择手段去争去斗,达不到目的也不用寻死腻活唉声叹气。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仕”,是人应该遵从的规则,讲的是一个人必须达到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等。达到了这些就可以考虑“学而优则仕”了。
他们的思想体系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人在不知不觉中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核心。在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时候,会动用所有关系和能量百般争取,努力奋斗。成功了欢天喜地,不成功则认为命该如此。其实这是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老子的道是大道是天道,是从物质本源定义的。他认为:“无,谓天地之始。有,谓万物之母”。物质世界的无是机缘没到,只要机缘巧合物质就会产生,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切都是某种机缘孕育的结果。
孔子的道是小道是人道,是要人们遵从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才能有资格为社会服务。
孔子的道,是"入世"之道;老子之道,是"遁世"之道。孔子之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之道,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与老子几乎是同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战乱时期,天子的话没人听了,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此,孔子想到的是办教育,四处游学,拥有一大批粉丝。孔子的座右铭是,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恢复周礼,提倡仁义礼智信,就是孔子之道。后来,汉武帝治理天下,由董仲舒推荐,孔子与皇帝老儿的想法不谋而合,从此孔子也上了神坛。
老子则不一样——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一书后不知所踪。对于周天子以及诸侯纷争,老子的态度是——你爱干嘛干嘛,老子我是不伺候了。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并且还有更加惊世骇俗的话: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又过去了几百年,有人将老子的理论转化成了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至此,老子之道除了开国皇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偶尔为之以外,老子就成了太上老君,指导者中国人如何养生,就连一千年以后的成吉思汗也因此向道长丘处机问道养生。
这就是孔子之道和老子之道的区别。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