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直不肯当皇帝,他的儿子曹丕一上来就抢着当皇帝,父子两人的行为完全相反。那么曹丕称帝又多大好处呢?
按实力论:我说曹操的实力比曹丕大,曹操的能力比曹丕强,曹操的手段比曹丕毒!曹操的心肠比曹丕狠!总之,曹操比曹丕厉害。 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 按说,曹操比曹丕更有条件当皇帝,可为什么他们父子两人的行为选择恰恰相反呢?而曹丕在曹操时候称帝又有多大的好处呢?今天就来研究探讨。
曹操在朝廷(公家)担任的职务是丞相。他这个丞相行使的权利是原先三公九卿加皇帝的权利,这和汉武帝是一个级别的。不过他行使权利的范围就逊色多了,仅仅只限于中国的北方地区。 曹操一生的事业,都是打着“帮皇帝打倒分裂份子、铲除割据势力”这个旗号进行的。帮皇帝做事,皇帝必须支付给他一定的报酬,应该的。所以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 这里面可能有曹操敲诈的成分,也有汉献帝根据曹操的业绩论功行赏的成分。总之,是皇帝签字盖章后在公共场合正式授予的,这在程序上是合法的。
那么,魏国领土就是曹操的私人财产,并且可以世袭,传位于子子孙孙。他在这里行使的权利就是这一块地盘上真正皇帝的权利。但这个时候的魏国,只是属于汉朝下面的一个附属国。 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曹操的行为,客观上是在促成国家统一,这是有贡献的。只是后来遇到了两个异常顽固的对手,最终成功地阻碍他没能把事情做完。但他平定北方,依然功不可没。 不过,他不尊重领导,欺凌汉献帝,还是要受人指责的。说他“对得起大汉帝国,对不起汉家皇室。”这样评价,大概还是比较准确的。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原因有多种,我们单从最重要的利益角度来分析:
1. 曹操在朝廷行使的权利,是“皇权 + 相权”。比历史上多数真正皇帝的权利还要大。仅仅就是他个人的称呼还不够尊贵。(而曹操并不是好虚名之徒。)单从利益而言,曹操称不称帝,其实都是一样的。
2. 跟随曹操一起打江山的许多(外姓)人,是因为看到曹操是在为皇帝卖命才过来的,大家是看的皇帝的面子。如果曹操突然反叛皇帝,这部分人就会马上失去信心,或许就会反叛曹操,有可能导致分裂。
因此,曹操选择“不称帝”,实际上就是等于已经称帝了。如果曹操选择了“称帝”,那实际上就等于是在“自找麻烦”。曹操当然要选前者。当孙权袭杀关羽夺了荆州之后,写信劝曹操当皇帝。曹操就说,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 曹操不称帝,留着汉献帝,其实还有更大的用处。因为他的事业还没有做完,他还不想就此收手,他仍想继续做下去。那就是:还有两个最顽固的分裂份子没有消灭,他们合伙割据了整个南方。他们割的是皇帝的地盘,不是割的曹操的。曹操是在帮皇帝抢回地盘,如果把皇帝废了,就失去了打孙刘的借口。所以,曹操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称帝,因为不称帝的利大于弊。
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继位。曹丕一上台就把汉献帝废了,他自己当皇帝。演义中描写:“一班文武,入见献帝,说汉朝天数已尽,叫他学尧舜禹,把皇帝位禅让给曹丕。帝大惊,半晌无言,然后大哭,入后殿去了。百官皆哂笑而退”。曹丕又派人恐吓献帝:“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敢杀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不知恩报德,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 献帝无奈,下诏书把皇位白送给曹丕,曹丕还不要,三请四邀,硬是求着他当皇帝。最后曹丕说:“我今天才搞懂了,尧舜禹禅让是怎么回事。”
那么,曹丕为什么要称帝呢?原因也有多种,我们还是单从最重要的利益好处角度来分析:
1. 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他只对世袭的“魏王”有继承权,因为魏国是曹操的私有财产。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若有争议,也只是他弟兄间的争议,和外人无关。
2. 魏国有多大呢?只冀州一个州多一点。这个是他的,他完全可以在这块地盘上生活的象皇帝一样。
3. 曹操生前担任的丞相一职,是朝廷的,也就是公家的职务。公家的“丞相”一职并不存在继承权,曹操死了,这个职务就和曹操、曹丕都没有关系了。
4.当然,曹丕也可以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丞相,曹丕在朝廷公家担任的职务是中郎将,肯定是有落选的风险的。最重要的是:曹操一死,汉献帝就准备废除丞相制。如果丞相被废除了,曹丕就没有办法象他父亲那样得到北方的另外8个州。
5.因此,曹丕就要抢先把汉献帝废除!施用技术手段逼迫汉献帝把大汉江山的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他,叫皇帝签字盖章后在公共场合正式授予,这在“程序”上就毕竟还是合法得到的。
6.朝廷官员中,为曹家效力的是多数,为汉献帝效力的是少数。曹丕如果当皇帝,受益的将是多数派。 这样,曹丕的所得:账单上可得全国13州。实际上可得北方9州。假如北方有人不答应,发生分裂叛乱,曹丕有条件镇压。少说可以得到四五个州,怎么都比只得1个冀州强。 即使冒着北方发生分裂叛乱的风险,也要称帝。这样做,最小收益是大于1个州。否则,他只能继承老爹的固定遗产,最大收益只是1个州。
所以,曹丕称帝,还是因为利大于弊。 还好,曹丕篡位,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动荡,他成功得到了整个北方9州,实现了最好预期。说明还是有民心的。 曹丕上台后,很重视文教,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和当时的局面是吻合的。尽管他在位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不怎么出彩,但这确实是正招,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棋: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待孙刘两家斗。其实呢,曹操让他接班,就已经为他铺好了路。 当不当皇帝,都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需要。
以上个人观点,有何见解欢迎评论点评。
曹操生前被称魏王。曹操死,长子曹丕继任,少了兄弟相争,不然曹丕也不安,不知鹿死谁手。曹操死了,少了这一难关。称王也是称,称帝也是称,汉家天下曹操父子带领兵将维护的。劳动果实应该归曹氏,曹丕理所当然夺过来,不受挟天子之说。曹操不死,曹丕要想称帝,得过两道关。他爹怎么处置,还有汉献帝处置,担两个骂名。还冒风险,他爹让位吗?不让有死亡,杀父逼君。他父死,只汉帝一个对手。软弱无力,禅让名还好听,彰显德。用他自己话说,我可知道尧舜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曹操在璋河盖一铜雀台,不用说,相当于曹操的行宫,里边美女不能少。曹丕称了帝,比他爹曹操权力还大,天下,东吴与蜀外的天下归他所有。任何一处都是。享天下之乐,好处多多。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