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估性别歧视的消亡,那还是得说说性别歧视的成因。在忽略伦理、道德和感情的背景之下,这是一笔经济账。
在工业革命惠及全国以前,人均寿命不足三十岁,但是这通常是因为夭折。而古人应对的方案是多生多育。
古人男性十九周岁及冠,其后就会被安排婚事,迎娶一名及笄……也就是十四周岁的女性,然后夫妻双双为大家庭分工合作,包括男性在外打拼谋取社会资源,又包括女性合理分配资源维持家庭运转。对于生育男孩的家庭而言,儿子在永远是属于大家庭的,而且还能附带一个劳动力,这意味着投入小于收益,这交易划得过来。就是对于生育女儿的家庭,在豆蔻之年(十二周岁)以前是过于幼小的孩子并不堪用,到了豆蔻之年又很快要及笄和出阁,终其一生更多的是别人家的人力资源,这就成了一笔赔钱赚吆喝的负资产。——你们不能指望古人都有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在生存艰难,不存在普世价值的古代,既然生育男孩和生育女孩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那么性别歧视就应运而生并理直气壮地存在至工业社会的到来。对于农业社会,养育一个姑娘真的是回报社会的高尚行为,只有那些吃饱撑并且爱惜羽毛的豪门大户才舍得往别人家的儿媳身上投入资源。
不过到了工业时代,人民的生存条件起了莫大的变化,其中一点是多代同堂的大家族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倒是小门小户的核心家庭反而时候工业化社会。比起成为大家庭的螺丝钉,工业社会的男性更希望成为小家庭的一家之主,追求作为人类的权益,例如经济自由和自由恋爱。而工业时代的女性,初婚年龄推迟,生育率允许适当下调,并拥有时间上的自由。生育男孩不再是一劳永逸一本万利的盈利生意,生育女儿也不再是赔钱赚吆喝的徒劳差事,原本理所当然的性别歧视总算是出现松动。起码新中国的男性和女性都是有人权的自然人,他们不论性别如何都有一致的政治权利和纳税义务。
不过,新中国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高福利社会,弱势社群还是需要嫁人救济,所以相对强势的青年男性会被偏袒,而相对弱势的女性会被质疑能力和操守——性别歧视果然还没有断根。
基于乐观的推测,随着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新中国终有一天会成为高福利社会,而国民的道德情操得到充分提高,儿童将被视为社会的未来,而不是家庭的人力资源。当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成本变得一致,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收益也变得相近,乃至于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也能均等,性别歧视才有机会成为历史。(天啊,这必须是机器人代办一切体力活,连怀孕也有机器人代劳,活人统统在写字楼当白领的科幻未来才可以!)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还会持续很久,这种现象或许再过一百年,也未必绝迹。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地域性的不平衡,而重男轻女观念跟经济不发达的环境有着很大联系。
其实,对于家庭和个体而言,期许重男轻女在社会上彻底消失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一个女孩的人生质量是她的生活圈子、教育环境决定的,而这个“环境”其实并不大,即使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只要这个女孩的父母没有这种陈旧观念,并且能够为她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那么实际上,这个女孩基本上不会成为“重男轻女”的受害者。
一言蔽之,一个女孩有着怎样的人格水平、自尊水平、自我价值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父母对她的态度、教养方式。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理论上,每一对父母都能够人为营造一个“没有重男轻女”的环境,就看父母本身有没有这个觉悟和意识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