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的身后一直是毁誉参半,所以名气没有一直是正面形象的邓世昌大。
丁汝昌的负面评价主要有两点:
一是他是陆军出身,不懂海军,要对甲午海军战败负责。
丁汝昌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指挥过内河炮船,有水战经验,因此1879年被任命为炮船督操,在海军一直干了16年,对海军什么样,肯定比后世评价者精通,外行说内行不内行,岂不是天大笑话
这个评价纯粹是以果为因了。同时期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也是陆军出身,就因为甲午日本海军战胜而被称为海军名将。说起来桦山是1884年才从陆军少将转到海军的;丁汝昌从1879年任轮船督操开始,在海军搞了16年,时间可比桦山长多了。
甲午时期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也是陆军出身,一到海军就是当海军次官(海军部副部长),不像丁汝昌是从基层干部做起,并不了解海军业务
而且丁汝昌在北洋海军负责平时行政管理和战时督阵,并不负责战术指挥(实际指挥应为两位总兵林泰增和刘步蟾,海战时因丁汝昌坐镇定远舰,因此由刘步蟾指挥)。而北洋海军的战败已经有很多著述分析,主要还是实力差距使然,与采取什么阵型无关。而海战中丁汝昌负伤后,坚持在炮火纷飞的甲板上鼓励部下奋战,就其职责来说已经表现得很好了。
二是他签署了降书,让北洋海军残余军舰落入日本手中。
实事求是的说,甲午中日两军实力差距较大,清军防守一地从未有超过一日的。唯有北洋海军在威海卫陆地已经失守,陷入日本海陆军重围的情况下,还能够死守十余日,已经是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亮色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地步,和丁汝昌平时关爱部下、战时身先士卒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北洋海军军舰大多带伤,速度又慢,海上突围也是没有希望的,唯一的希望就是陆军能够收复威海卫,不过按照清陆军的战斗力来看,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当2月11日,陆军已经撤退到莱州,打破包围圈的希望完全断绝时,局势就不是丁汝昌能够左右的了。他召集诸舰长商量突围,无人赞成,下令将受伤无法出海的“镇远”自沉,也无人执行(海军将士家眷都在刘公岛上,大家害怕炸毁军舰会让日军再来一次旅顺大屠杀)。也就是说,丁汝昌这时候谁也指挥不了了。大家没有公开哗变只是怕事后被问罪,盼着丁汝昌来背这个黑锅。
作为北洋海军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和作为舰长的邓世昌不是一个层次,其功劳也没有可比性
而对丁汝昌来说,他两个月前就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朝廷免职,全靠海军上下求情才被革职留任。在指挥不动部下的情况下,他也只有死路一条了(当然也可以选择躲到日本去,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就是这么建议的,被丁汝昌断然拒绝)。
至于投降书到底是丁汝昌死前所写还是死后部下代写,目前尚有争议,不过黑锅肯定是丁汝昌来背(区别在于前者是主动背黑锅,后者是被动)。这位被政府和部下抛弃的人在死后没有得到抚恤,直到1910年,才“以力战捐躯,情节可怜”而恢复了生前官衔(死的时候没有官衔,是一个待决罪犯)。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