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卖国的背后隐情是什么?
说到李鸿章,晚清时期重要的大臣之一,也是很多人们口中的卖国贼。但是李鸿章官做的再大,也只是一个臣子,也就是慈溪的奴才,而卖国这件事,其实也轮不到李鸿章来做,如果他要是敢做,那么就说明他想谋反。
我们之所以说李鸿章是卖国贼,因为我们知道他做了两件让人唾骂的事情,一件是反对收复新疆,一件就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
李鸿章反对收复新疆
当时新疆被阿古柏侵略,再加上当时的沙俄政府暗中支持,就使得新疆很可能被阿古柏给吞并了,此人号称“中亚屠夫”,在中亚赫赫有名,但是在晚清政府看来,就是一个跳梁小丑,即使晚清如何的衰弱,也不是这种小丑能随意欺凌的。
于是,左宗棠强行收复新疆的历史时间就这样发生了。当时收复新疆远比想象的要艰难,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缺钱。古代打仗,如果没有钱,是不会有人替你卖命的,即使士兵个个都爱国,都不要钱,但是最基本的吃喝,物资,武器等,都是需要钱的。
然而,慈禧说没有钱,左宗棠于是照胡雪岩借了巨款,同时为了表明收复新疆的决心,64岁的左宗棠,备好棺材,表明就是死,也要去收复新疆。
左宗棠排除万难,以死明收复新疆的决心,在后世的我们看来,李鸿章决定放弃收复新疆的举动来看,李鸿章就是是卖国贼,而且卖的是一块相当于清朝七分之一的重要国土,而一旦新疆被敌人吞并,就会让清朝陷入东西夹击的被动局面。
然而,这件事情还是有隐情的,李鸿章其实并没有主张放弃新疆,而是说要先防住日本,要把全国的军事防御重点放在海上,但是问题也出在李鸿章主张的海防上,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晚清的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确实败的很彻底,而左宗棠主张的塞防,最后他只花了一年的时间,收复了新疆和南疆。
之后发生的历史证明,李鸿章当时的构想并没有错,日本成为了我们日后最可怕,最狠毒的敌人,李鸿章输在当代,左宗棠赢在当代。
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
他签订的最著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而在《马关条约》签订前,李鸿章在日本挨了一枪,为此本来要三亿的赔款减少了 一亿,改成赔款2亿,在实际签订时,李鸿章一直讨价还价,希望能够再减少一点。虽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敬重他,但是并没有答应他减少赔款的 要求。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李鸿章已经78岁了,并且他不少负责签订《辛丑条约》的人,真正负责的是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这个条约本应该签字的人,就是这位王爷。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签订这个卖国条约呢,难道他不知道会被人骂卖国贼吗?他肯定是知道的,因为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就有人骂他,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他的事主之心不减,如果是庆亲王签字了,那就会变成卖国贼庆亲王奕劻。而他主动当背锅侠,因为他很清楚,清朝经不起折腾了,老百姓骂庆亲王奕劻,自然就会想到他的亲王身份,就是想到直接攻击清朝政府,他是在为整个腐朽的晚清政府转移火力。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即使被人骂,他知道也就那么一段时间,而清政府被天下百姓骂的话,则会持续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李鸿章也愿意为他的主子晚清政府背上这个骂名。
这样的李鸿章,也许仅仅用卖国贼来评价他,也许是有些片面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本永为中土之患
1870年,李鸿章由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上任伊始即卷入中日交涉。当时日本派遣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前来与中国订约通商,李鸿章会见后即向朝廷上折,其中称:“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闻该国自与西人订约,广购机器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色技业,其志固欲自强与御侮,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警惕之心,溢于言表。
4年后,日本又因朝鲜是否独立国问题来华交涉,这次的外交代表是仅30岁的森有礼。森有礼早年留学英国,后在美国做过三年钦差,这次的会面,让李鸿章感到十分不悦。会谈中,李鸿章问:“中西学问如何?”森有礼答:“西国所学十分有用,中国学问只有三分可取,其余七分仍系旧样,已无用了。”李问:“日本西学有七分否?”森答:“五分尚没有。”李问:“日本衣冠都变了,怎说没有五分?”
谈到国际条约时,森有礼说:“据我看来,和约没甚用处。”李听后颇有些震动,说:“两国和好,全凭条约,如何没用?”森答:“和约不过为通商事可以照办;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著条约。”谈到朝鲜问题时,森有礼说:“以后恐不免要打仗。”李鸿章说:“高丽与日本同在亚细亚洲,若开起仗来,高丽系中国属国,你既显违条约,中国怎样处置?我们一洲自生疑衅,岂不被欧罗巴笑话?”森答:“欧罗巴正要看我们的笑话。”李问:“为甚么要给他笑?”森答:“这也没法,日本百姓要去打仗,恐国家止不住。”
事后,李鸿章以长者姿态写了“徒伤和气,毫无利益”的八字忠告送给森有礼,但经过这些年与日本人所打的交道,李鸿章看出日本“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大患。”
为此,李鸿章请求朝廷力行自强新政,向西方学习,若不及时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不幸的是,朝廷上下为积习所禁锢,二十余年光阴虚掷,李鸿章的预言最终成为可悲的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