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人看来,印度的COVID-19疫情已经失控,没有什么假设!
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检测能力的提高,印度每天确诊人数只能越来越多,数值越来越大,所以追赶巴西超越巴西都是可能,因为印度的“基础在那里”——1.人数在哪儿放着,十三个多亿,感染十分之一,就是一个多亿。2.他们的所谓防止疫情措施都是纸上谈兵,并有真正落实,或者落实的不够彻底,大打折扣,成了“我哄你”。3.能力实在有限。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医护人员人手不够)。4.低种姓和贫穷这一块,感人不感染,都一样,看不起病,住不了医院,听天由命!等等。这些因素导致许多感染者在社会上游荡,谁给谁传染,大家都不知道,反正是“彼此彼此”,感染群体越大,滚雪球一般,检测阳性率估计是百分百!
今天报道,印度的内政部长已被确诊,住进了医院!
虽然印度的总理说印度的病死率很低,它证明印度的治理措施非常正确,而其他国家防控措施是错误的的;虽然印度的卫生系统领导说,全体免疫在印度行不通,但实际上印度已经“黔驴技穷”,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来解决——第一,医疗能力,追踪能力、财政能力都不够。最可笑的是一家医院30多名确诊感染者居然出逃,逃得不知所踪。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即没钱了。印度为了应对周边的边境争端压力,把该用的钱用了,把不该用的钱也用了;能借的地方都借了,不该借的地方也张嘴去借了,效果不太理想,一个是大家都缺(都在吃老本)一个是人家怕把钱借给你,本来是防治疫情,你却挪用买武器,所以经济发展压力,财政支出压力都让政府不能搞封锁,现实倒逼政府必须开动机器,如此,面对每天检测的数据,别说“王炸”,就是“帝炸”也无所谓,任其发展下去;古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实际上,就是每天检测所花费的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报道说他们去检测贫民区的“感染抗体”,结果50%的抗体获得者,估计又是假消息,哪有那么高?瑞典号称典范,也没如此之高的“收获”,本人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是浪费资源,没什么用处。
莫大神心里想:失控了,就让他来的快更快一些,等到一半以上的人被感染,大家反而正常安全了。
2020年8月2日 23.32
看来印度真的是坐火箭了!一天居然确诊接近9万人,一天的量居然比我们累计的总数还要多得多!
印度终于要为自己的群体免疫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截至8月1日,印度疫情增长数据反超美国,单日新增确诊高达89476例来到了全球第一,印度累计总感染肺炎病例达到了近170万例,累计死亡人数为36500例。
其实印度在疫情初期并不严重,主要得益于印度的天气比较炎热,新冠病毒并不容易传播,本来注重预防印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印度当局麻痹大意,跟美国学习了群体免疫来防治新冠病毒,可想而知后果将会有多严重。
疫情的迅速蔓延让莫迪政府手足无措,新德里媒体告诉外界,印度政府原计划在今年时间开始大展宏图,但面对疫情冲击,印度经济将不会保持高增长,甚至还要面临高衰退的风险。
印度是人口大国,而且医疗设施等非常差,对于预防新冠病毒非常不利。
印度单日新增确诊首次超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全球的疫情“震中点”或将从美国或转向印度。
这个主要是由印度政府的不作为和印度的人口基数及公共卫生条件差等决定的。
最近印度电台对外报道称,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有超出3350人,在确诊感染肺炎病毒后,却无法和当地的卫生部联系。如此重要的信息都没办法完善,看来和我们国内疫情期间运用运营商的信息系统来比的话,真的差太远了。这个可想而知印度在防治疫情中真的没有太多办法,在追踪和寻找密切接触感染者方面真的做得一塌糊涂。
班加罗尔卫生部告诉外界,此原因是确诊患者在初筛时,给卫生部留下了错误的电话和地址导致的。
这些失联的肺炎患者将会成为引爆印度疫情的导火索之一。
单日近9万例的新增确诊,也是印度自疫情爆发以来最高的一次确诊数据。
另外,印度境内的多个贫民窟,在近日也开始出现了疫情爆发现象。在遭遇到连续不断的冲击之下,印度政府开始希望美国等盟友能够提供帮助。
对于美国来说,它自己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特朗普又怎么可能帮助莫迪呢?
那印度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印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学习中国的防疫措施,采取强行的办法对某些严重的城市实行封锁,出门必须戴口罩,加大测试试剂的购买和检测,还要加大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关注量化程哥说投资,剖析时事财经,国际风云,专注股市量化策略挖掘,投资者教育。欢迎转发,讨论,感谢你的评论点赞和支持!量化程哥声明:所有以上内容为量化程哥编辑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依照此报告观点进行投资产生的盈亏,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