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要精品
诗人 请自重
作者 宋东文
前序:是我两年前提出的,今日头条将它列入了《悟空问答》。
虽不敢说现代诗歌最终会走向衰落,但感觉它的感染力、生命力确实不强。与唐诗宋词相比,其格调、气质、凝练及其审美程度确实相差甚远。诸如什么所谓的乌青体、梨花体,更有眼前的余某华诗歌,读之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当然现代诗歌极个别也有好的,比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但却凤毛麟角。
何谓好诗?怎样写好诗?这是每个诗歌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人们一直讨论的长久不衰的话题。今天,我就拿自己多年前的一篇文章《诗歌要精品诗人请自重》来回答。以下是全文。
现代诗歌,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多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所谓诗人、名诗人,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诗歌、名诗歌。但是,在笔者看来,除极少数的优秀诗歌外,这些所谓的诗人都不能算作为诗人,所谓的诗歌也不能称其为诗歌。
最近,在凤凰网站看到了2010年评出的十大名诗人。笔者以前对这些名诗人的个别作品有过浏览,这两天又怀着敬畏之心翻了翻这些名诗人的作品,看着看着,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因为读之如同嚼蜡。苍白生涩、繁琐拗口、累赘。
首先是没有意境。枯燥无味,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其次是语言散碎,啰嗦零乱。把一些大白话勉强拼凑起来,就算是一首诗。
再就是缺乏激情,没有真诚感。既不豪放,也不温婉。生硬干瘪,难以打动人。
这就是诗歌吗?简直就是文字垃圾。就连最朴素易懂的民歌都不如。读这样的作品,既耽误读者的时间,又疲倦读者的眼球,更污染读者的精神世界。难怪这些人的诗歌,绝大多数都得靠自己掏腰包来推销。即便如此,也没有多少人喜欢看。
这些作品让我看,钱给得少了我也不想看,因为实在是劳不起这个神。
当今,中国文坛,不好的风气就是人情文章,人情诗歌。
一个人的作品一出来,无论好坏,都会有一批圈友,或出于颜面,或出于人情,或出于其它动机,总是喝彩声、赞扬声一片。诚恳指出不足意见的,却甚少看到。逢迎者乐得送人情,作者也是自我陶醉,沾沾自喜,孤芳自赏。过两天,另一个人的作品一出来,这部分人(包括先前的作者)又赶紧吆五喝六的赞扬吹捧。圈内的作品无原则地一概推荐,圈外的即便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也不想推荐。这种现象已经形成一个文化怪圈,是一种恶性文化循环。有良知的作者、读者实在是看不下眼去,令人扫兴。
我说,有些所谓的诗人、名诗人,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诗歌以及诗歌的内涵,往往追求诗歌的数量而不注重诗歌的质量。
诗歌是什么?
诗歌是一种不同于散文、戏曲的独特的文学体裁。它以强烈的思想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运用韵律和谐、节奏有致的凝练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启迪哲理,引发共鸣。
它的特点:一、高度概括。即用最少最凝炼的语言,准确的描述艺术形象。二、强烈的思想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诗歌没有激情,就没有活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乏味枯燥。三、诗体语言。即韵律有致、节奏和谐的优美语言。大白话、散体语言不是诗的语言。
诗歌,要有诗魂诗韵。
诗魂,就是诗的灵魂。它是诗的内涵,包括主题、内容、意境。
诗韵,就是诗的韵致。它是诗的外在形式,主要是指诗体语言的韵律、节奏、对仗、修辞、文采。
一首好的诗歌,必须要有好的诗魂诗韵。有了好的诗魂诗韵,这首诗歌就活灵活现,就有了生命力。
就好比说一个待嫁的新娘,她的诗魂就是她固有的音容笑貌,她的诗韵就是她新置的嫁妆。如果这套嫁妆漂亮得体,那么她就愈发显得青春靓丽,光彩照人。反之,她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不难想象,一位国色天香的女歌唱家,如果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飘着零乱的头发,满脸泥土,站在歌剧院舞台上演唱,虽然还是原来的声音,但是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也不难想象,一首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诗歌,再配之以美妙的诗体语言,是多么的美轮美奂啊!
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诗绝句、小令短曲,就是诗魂诗韵的完美结合。而唐诗宋词元曲,正是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从孩童启蒙时期,我们每个人就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到了学生时代,学习接触的就更多了。我曾无数次陶醉在古人为我们描绘的那惟妙惟肖的意境中。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看到了诗仙李太白那狂放不羁、情洒天际、汪洋恣肆的豪迈气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体会到了诗圣杜甫那焦虑如焚的忧国忧民之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看到了白乐天那晓畅明快、寓意深刻的诗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诗歌又是何等的深刻形象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诗如画,又让我看到了作者笔下惟妙惟肖的绝妙画卷。
诗歌诗歌,诗者,歌也;歌者,诗也。如歌如诗,如诗如画,如泣如诉,方有生命力!
其实,现今许多一首首优美的歌词,就是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小诗。
诗歌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激越飞扬,壮怀激烈;或幽思凄切,悲凉之极;或哀怨悱恻,缠绵有致;或把酒问月,浅斟低唱。这样,才会感染读者,引人入胜。给人以遐思,以启迪,以鞭策,以激励,以奋进。
而我们当今的所谓的诗人、名诗人,恰恰欠缺的就是诗魂和诗韵的结合,特别是欠缺优美的诗韵。而关键是根本就不具备写出好的诗韵的基本文学水平。他们往往把零散琐碎、苍白乏味的散体语言拼凑在一起,或者把一些生涩佶聱的晦涩辞藻堆砌在一起,就算是一首诗歌了。就敢拿出来发表,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样的诗,有的人一天写好几首。更有甚者,还把一些低级下流、堕落庸俗的东西拿来谩骂发泄,可恶之极。正所谓:酸腐秀才假斯文,无聊诗人诌歪诗。
再看看我们的古代诗人是怎么写诗的。唐朝诗人贾岛人称“苦吟诗人”。因为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不知是该用“敲”字还是“推”字,在大路上来回踌躇,竟冲撞了朝廷大员韩愈。得到了韩愈的指点启发,才确定终用“敲”字。他形容自己的一首诗,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若不赏 ,归卧故山秋”。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可以是“到”或“过”。反复推敲了好几天,经过朋友的启发,最终改用“绿”字。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写诗的态度和锤字炼句的严谨作风。
诗人毛泽东曾经在给胡乔木的信中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得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又在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说:“又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有的人说,现代诗歌就可以不讲究语言形式,就可以不要诗韵了。我说否!诗歌,首先就要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样读者才记得住。其次,要讲究对偶、节奏,上下句字数尽量大致相等。再次,要恰当地运用形象思维,贵在精气神,凝练自然。
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诗体语言,如珠落玉盘,叮咚有声。听来悦耳,读来顺口。引人入胜,浑然忘我。
一代文豪鲁迅在给许广平的诗中说:“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相知”。而我说:“聊借诗画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两心即是作者和读者的两心。作者要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拿出最好的作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意境,沉湎其间,感染陶醉,流连忘返,与作者心灵相通。
写到最后,我要说:那些可爱的诗人或是名诗人们,请自重!不要再无端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和眼神了。诗歌,要精品!
原文作于2011.4.21日。欢迎完整转载,注明作者。版权所有,剽窃必究。
现代诗歌走向没落并不是现代诗歌有问题,而是某些诗人不想诗人。我最近在很多微信诗社看诗,发现了一个很难过的现象,就是急功近利的创作。诗歌是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和对于韵律的把控的,可能诗人穷尽整首也只不过是想得到其中一两句。而现在的诗人往往觉得诗歌是激进的、是艺术的,所以可以用污言秽语可以政治到底。我不说这种题材有问题,而是并没有发现美。如果你可以把脏话骂到韵脚里,你为何不去地下跟嘻哈歌手单挑。我说诗歌是一种抒情工具,归根揭底是要发现美的,那些辣眼睛的根本就不能算是诗歌。再一点,诗歌是需要韵律的,那些分不清诗歌和散文的诗作者,请自行读一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气口。上面所说的是诗歌的技术,没有一百首诗的积累是很难想清楚的,就是因为不能急,所以很多人才会着急,而后就不会写诗了。
读者问题也是阻碍现代诗歌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读者需要快餐式的文化,最好一首诗全是好句子,每个都有意境有思想还得易懂,这些确实难以做到。所以,我认为想要走进现代读者的内心,老法子已经失灵了,徐志摩已经很难是徐志摩了。读者在变化诗人也要进步,我有几个建议仅供参考。第一,多用短句,缩短篇幅。第二,多写心情,可带剧情。第三,多用比喻,少抖包袱。短句易读,剧情好看,比喻亲切,字少语重。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