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中央出现了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政的局面,地方上豪强地主势力则恶性膨胀。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豪强则群雄并起。东汉末年,一时间出现了十几股军阀势力。天下大乱之后,所有人看到了夺取天下的希望。东汉末年的所有诸侯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群雄中获得一席之地,甚至由自己再一次统一天下。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东汉末年的军阀相互攻伐的局面,最终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支势力笑到了最后。三支势力最终都开元建国,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国,刘备建立汉国,孙权建立吴国。曹丕和孙权开元称帝没有任何问题,刘备看来他们本来就是“乱臣贼子”。刘备一直自诩为汉室后裔,那么为什么他不拥立汉献帝,而是自己登基称帝呢?天下大乱之后,各个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各个诸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也都有一套自己的施政纲领和对外口号。袁绍和袁术都打出了旗帜是“四世三公”,依靠遍天下的门生故吏打天下。曹操打出了“天子”旗帜,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则打出继承“父兄基业”的旗帜,笼络人心。刘姓诸侯则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帜。当时的刘姓诸侯非常多,如幽州的刘虞、兖州的刘岱、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流浪的刘备都是号称是汉室皇族后裔。所有刘氏宗亲诸侯,刘备的野心最强大,他称帝欲望也最大。但是相比较来说,刘备的政治资本却最少。刘备不仅比不上其他刘氏宗亲,也比上其他诸侯。刘备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他姓“刘”,所以刘备打出的口号便是“兴复汉室”。刘备抓住“兴复汉室”这个大旗之后,可以最大限度获取政治资源。
刘备正是抓住了“兴复汉室”这个大旗,所以才最大限度上吸纳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刘备也利用这根大旗获取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的支持。东汉虽然已经衰落,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心存汉室,希望大汉可以再一次复兴。刘备正式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依然决然地举起了“兴复汉室”这个大旗。
不可否认是刘备确实想兴复汉室,可是刘备是想效仿刘秀建立一个全新大汉,而不是把已经没落的皇帝重新捧上权力之巅。从刘备个人角度来看,天下大乱之后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天下不大乱的话,刘备一辈子都有可能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天下大乱之后,刘备反而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刘备甚至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汉朝。当时的东汉虽然没有灭亡,但是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汉朝只剩下一面旗帜。刘备正好抓住了这面这面旗帜。至于已经没有任何权力的汉献帝,刘备对他的态度,与曹操对待他的态度大致一样。即使刘备掌握了汉献帝,他也不可能让汉献帝掌握实权。
随着刘备实力的增加,刘备的野心也逐渐变大。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兴复汉室”的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先占领了大半个荆州,又占领了益州,最后跟曹操争夺汉中。打败曹操占领汉中之后,刘备野心终于有了实力支撑。刘备占领汉中之后,看到了自己重走刘邦之路的希望,便在汉中自称为汉中王。根据汉朝的基本封王制度,刘备只符合称王的先决要求:刘氏。刘氏宗室若想封王,最起码也要有汉朝皇帝的册封。刘备自称为汉中王实际上已经有违汉朝祖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僭越”。刘备之所以敢“僭越”,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具备成就帝业的实力。这时候刘备便有了和汉献帝的汉朝决裂的想法。
这时候“兴复汉室”的大旗既可以帮助刘备吸纳更多人才,招揽更多民心,也成为刘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刘备以“兴复汉室”为口号,若想称帝就一定要顾忌那个傀儡的汉献帝。只要有汉献帝在,刘备就不可能称帝,他也不敢称帝。刘备如果称帝的话,他就会成为大汉的罪人,“兴复汉室”这面大旗也就随之倒塌。正当刘备苦恼之际,曹丕给刘备带来了好消息。公元220年,曹丕废黜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就此灭亡。东汉政权灭亡之后,刘备正好可以开元称帝,建立属于自己的大汉政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重建大汉政权。刘备所在的政权在历史上称为“蜀汉”、“季汉”、“炎汉”。
曹丕代汉自立之后,大汉已经灭亡。虽然还有不少人人心向汉,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寄托思绪的载体。如果天下已经没有“汉”,时间一长这些人有可能由思汉转为向魏,天下人就会认为魏国才是正统。为了笼络这一群人的人心,刘备需要及时举起汉室这面大旗,让天下人知道大汉并没有灭亡。刘备建立蜀汉之后,又提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后来这个口号也成为蜀汉政权北伐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王朝建立特别讲究政权的合法性,曹丕决定废汉自立的时候也需要解决曹魏政权合法性问题。为了解决曹魏政权合法性,曹丕和智囊团想到了先古时期政权转移的禅让制度。尧舜禹时期,政权转移通过禅让的方式,新建立的政权也都合理合法。曹丕逼迫汉献帝以禅让的方式取得政权,完成了从汉朝向曹魏的过渡。曹丕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后世不少王朝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政权合法性问题。比如西晋代替曹魏,宋、齐、梁、陈的传承,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但是在刘备看来,曹丕代汉和王莽篡汉的行为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篡逆行为。如果刘备不以汉朝皇室后裔的身份重建大汉的话,就等于刘氏宗亲全部都默认了曹魏代汉。刘备在成都称帝,重建大汉,等于告诉天下人曹丕的行为并不合法,告诉天下人曹丕的行为属于篡逆。正是由于刘备及时在成都重建大汉,所以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才会大打折扣。后世历朝历代关于曹魏和蜀汉哪一个政权为正统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比如《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三国演义》则拥刘反曹以蜀汉为正统。
当时的交通通讯并不发达,从许昌、洛阳传递消息到成都既漫长又有可能出现错误。当时刘备在成都确实得到了曹丕代汉自立的消息。但是刘备也得到了汉献帝被杀害的错误消息。所以刘备才会在成都公开祭奠汉献帝,并且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此后蜀汉的文武官员才正式拥戴刘备称帝。那么刘备有没有可能故意为之呢?绝无可能!陈寿虽是蜀汉人,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却以曹魏为正宗。此外陈寿的父亲被诸葛亮惩治过,他对蜀汉政权并没有特殊感情。他没有必要为刘备隐晦什么。刘备在“得知”汉献帝已经被害的情况下,举起“大汉”旗帜合情合理。
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确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昔日大汉的声威。不过刘备想建立的是属于自己的大汉,自己当“祖”;而不是为东汉王朝续命,并不想当“宗”。
刘备有忠臣汉室之心,却无匡扶汉室之力。刘协说白已是伪帝,和刘备这个破落皇族又有何区别,既然刘协的汉室无可救药了,那刘备不妨学刘秀,匡扶自己的汉室,其实也不错吧。
刘备是个破落的汉室皇族子弟,当然,不断的标榜自己的身世,在那个时代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那个豪强世族把持官场的时代,布衣之身,没有一点背景,是不可能跻身其中的。
而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虽然不怎么好学,但卢植灌输的血统论,刘备还是听的进去了。
有了血统背景,又遇到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刘备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血统+军功,自己必须把握住。
黄巾起义逐渐式微,可群雄逐鹿,刘协只剩下被挟持令诸侯的微末作用,对刘备而言,效忠刘协已是泡影,但自己的人生刚有了起色,当然不能就此罢休,参与逐鹿,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也不枉汉室宗亲的招牌。
蜀汉是自己一手打出来的,也有了和曹魏、东吴鼎足而立的资本,刘协被曹丕逼退位,汉室已经彻底告一段落,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招牌,这时候称帝,并号称汉,看上去继承了汉室的脉络,也让部分中心汉室的豪强和世族心有所属,虽然有点牵强,但稳定了刘备的对蜀汉的统治,自己的江山也有了代代传承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