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武帝之前,几任汉代皇帝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安心发展民生,对于匈奴的侮辱也是忍气吞声。
冒顿单于送信羞辱吕后
惠帝三年(前192年),冒顿派人送来羞辱吕后的一封信。
信中说我冒顿单于是孤独之君,你吕后也是寡居,我们两个君主都郁郁寡欢,“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荒唐地表示和大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已经年迈的吕后结婚。
吕氏和诸大臣对此怒不可遏,义愤中很多人主张斩匈奴来使,老将樊哙当即请命讨伐匈奴。只有中郎将季布坚决表示反对,说樊哙是用空话骗人,应当斩首;他认为依照当时的实力,汉王朝无法与匈奴对抗。
至于那封充满亵渎之辞的信,他说:“匈奴如同禽兽,听到他们的好话,不值得高兴;听到他们的坏话,也不值得生气。”吕后也只好强压怒火,说:“这话说得对。”
于是便以吕后的口气写了一封信给冒顿单于。信中称汉王朝为“敝邑”,说自己已经年老力衰,头发、牙齿都掉了,走路很困难,希望冒顿单于不要“自污”。
第一阶段 马邑之谋的失败
这是一封屈辱的信。这封信和冒顿单于的来信,同样使人难以忘却。汉武帝不允许任何人侮辱自己的祖先;匈奴人侮辱了他的曾祖父曾祖母,又一直对汉王朝进行侵袭抢掠,老账新账都必须彻底清算。而且,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了,汉武帝和匈奴较量的时候到来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单于又派使者来请求和亲。虽然武帝已经下定决心北伐,但真要动手,他想还是征求一下大臣们的意见为好,况且也存在一个说服主和势力的问题。于是召集群臣上朝,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未央宫前殿,武帝以敏锐的目光扫视群臣,等待着他们发表意见。
大行王恢从小生长在北方燕地,曾亲身感受匈奴侵袭带来的灾难。他说:“匈奴跟汉朝和亲,次数已经不少了,但每次都维持不了几年,匈奴就背叛盟誓,我看应当拒绝和亲,出击匈奴!”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像鸟一样忽东忽西,迁徙不定,很难把他们制服。我们上古以来都不把他们当人看。汉朝军队如果北上几千里与他们拼杀,人困马乏,匈奴军队趁机反攻,那就很危险了。我看不如和亲好。”
韩安国是个老资格的朝廷重臣,他说完后大部分官员附和他的意见,武帝只好忍着,同意了和亲。直到元光二年(前 133年),踌躇满志的汉武帝才迈出了讨伐匈奴的第一步。
这一年,马邑(今山西朔县)有一个叫聂壹的人献策说,他可以利用做买卖的机会,逃往匈奴,引诱匈奴兵占领马邑。朝廷埋伏下大军,把他们包围消灭。武帝采纳。聂壹按计行事,从死囚牢里捡出两个犯人砍下脑袋,挂在马邑城门上,说是县令县丞的头。单于派人看了,信以为真,立刻率领10万大军直奔马邑。
这时,马邑附近已埋伏好武帝派去的30万大军。当匈奴军队逼近马邑时,但见那里牛羊遍野,却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这么多的牛羊怎么没有人放牧呢?这是怎么回事?匈奴人感到奇怪。
正在疑惑的时候,匈奴兵抓住一个在边哨观察的汉军军官。这个军官怕死,就把汉军的全部计划说了出来。单于听了惊呼:“真是天助我也。”于是火速撤兵,使这次诱敌之计失败。
第二阶段 卫青展露锋芒,收复河套地区
马邑之谋的失败使汉武帝脸上无光,也更坚定了他一定要打败匈奴的决心。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军队又侵入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路上抢掠百姓,烽火连天,边关急报飞向长安。
武帝大怒,当即派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为将军,各率一万骑兵,分四路赶赴边塞,迎击匈奴。卫青从上谷出击,直捣龙城(相当于当时匈奴的首都,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砍柴木湖附近),斩虏匈奴士兵700余人。
公孙贺一路出云中,无功而返。公孙敖一路出代郡,为匈奴所败,损失7000余人。李广一路出雁门,急速向北推进,不料进入敌人包围圈。李广突围不成负伤被俘,又出奇不意地夺得一匹战马逃回。
由于卫青取得了其他三路无法比拟的胜利,被封为关内侯。
这个卫青,就是卫子夫的弟弟。他当太中大夫是因为他是汉武帝的妻弟;他封关内侯,则是靠他自己的军事才能。武帝独具慧眼,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这次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立为皇后。第二年,匈奴再次侵扰上谷郡一带,杀掠吏民千余人。武帝再派卫青出击,并下诏痛斥匈奴逆天理,乱人伦,以抢夺盗窃为正事,多次危害边地,宣布要兴师遣将,惩罚他们的罪行。
武帝的这篇诏书,措词激烈,充满着正气和对胜利的信心,同吕后给冒顿单于的复信是一个鲜明的对照。
但这次出击,武帝没有用正面交战和赶走的办法,而是一方面命令部分军队与侵扰上谷的匈奴兵周旋,另一方面又命令卫青率大军出云中,向西推进,直捣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又沿黄河南下,进至陇西,杀虏匈奴数千人。河南地(河套以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南伊盟一带)的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闻听汉朝大军到,慌忙带着少数心腹逃跑,汉军又收复了河南地,并得牲畜百万余头。
这实际上是一种声东击西的策略。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武帝对战争全局筹划得越来越精了。
汉军在西部的大胜利使匈奴人震惊,上谷之役不了了之。
河南地是汉朝和匈奴的必争之地。那里距长安较近,骑兵用一两天的时间便可到达,匈奴占据它可以威胁汉朝中央政府,汉军收复了它可以解除威胁。此次收复河南地的胜利,卫青立了大功,被武帝加封长平侯,食邑3800户。
这时,郎中主父偃建议:“河南地土地肥沃,北有黄河天堑阻隔,秦朝的蒙恬就曾在那里筑城抵御匈奴。现在为了减少粮秣运输的艰难,可以在那里重新筑城设郡,作为抗击匈奴的基地。”
当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反对说:“秦始皇征发30万人在那里筑城,结果没有成功,最后放弃了在那里筑城的想法。现在我们为什么那样干呢?”
汲黯也说不需要筑城,认为那是多余的浪费。
在一旁的朱买臣就此事给公孙弘提出了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
武帝情绪高涨起来。他认为在那里设郡筑城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虽然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他还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置朔方郡(郡治在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黄河南岸)和五原郡(郡治在五原,今包头市西北),并派将军苏建筑朔方城,征调内地10余万人迁居朔方,充实边地;又修缮了秦时蒙恬所筑的长城及沿河要塞。这样,汉朝就利用河套这一有利的天然屏障,把朔方和五原建成了抗击匈奴的基地。
第三阶段 卫青的时代,反击击溃右贤王
失去河南地使匈奴军臣单于一病不起,于元朔三年(前126年)死去。其弟伊稚斜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击败军臣单于的太子,自立为单于。伊稚斜占稳脚跟后,对汉朝边郡的掠夺更加频繁。这时,正赶上王太后去世,武帝正在为母亲大办丧事。
古礼虽规定皇帝不为父母守三年之丧(皇帝以下所有吏民必须守三年之丧),但为了慰祭太后之灵,武帝在这以后的两年内一直忍着,没有对匈奴进行反击。这样,仅元朔三年这一年,匈奴就先后遣数万骑入侵代郡、雁门,在这两个郡各杀掠了一千多人,并开始拟定更大规模的入侵计划。
元朔四年(前125年),伊稚斜单于派9万大军,分三路南侵,直指代郡、定襄、上郡。同时,匈奴右贤王也乘机南侵到朔方城下。一时间,汉朝北方边地狼烟四起,连连告急,汉军虽有防守和抵抗,但没有统一反击,损失巨大,被掠走人口数千。武帝再也忍不住了,下决心从根本上打垮匈奴。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武帝命卫青率六将军领10万精兵分三路北击匈奴。卫青直接率领的3万人马,长驱700里,乘黑夜包围了仅次于单于的右贤王驻地。右贤王正在饮酒作乐,突然间战鼓齐鸣,汉军铁骑向他的大营冲来。右贤王吓得惊恐万状,魂不附体,慌乱中仅带爱妾一人,在少数骑兵保护下向北逃窜。其余小王10余人及男女1.5万人、牛羊百万头,全部被卫青俘虏。
胜利的消息飞马传到长安,武帝高兴得不等卫青归朝,就封卫青为统帅全军的大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大将军印”赴边塞迎接卫青。卫青凯旋后,武帝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上,武帝气宇轩昂,充满胜利的自豪感,公卿百官山呼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喜悦中,武帝亲赐御酒三杯,为卫青洗尘,并宣布:“封卫青为大将军还不足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朕决定再加封他8300户,他的3个儿子,都封为列侯。”3个儿子还有一个是在襁褓中的幼子,卫青上表辞谢,武帝说:“不用辞让,大汉帝国应当永远记住诸位的功劳!”
第四阶段 霍去病千里走单骑,迎来和平
元朔六年(前 123年),武帝又派卫青率10万骑兵追歼匈奴。在这次战役中,一位18岁的年轻将领表现出惊人的指挥才能,他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仅率800骑兵深入敌阵,竟获大胜,俘虏了单于祖父、叔父及许多匈奴重要将领,斩敌2000余人。霍去病回到京师,汉武帝大喜,封他为“冠军侯”,后来又加封他为车骑将军。
在这次战役中,苏武的父亲苏建被任命为右将军随卫青出征,但他率领的三千人马被数万匈奴兵包围,全军覆没,和他并肩作战的前将军赵信投降了匈奴,只苏建一人逃了回来。卫青召集军正、长史、议郎等负责军纪的官员讨论如何处置苏建。
议郎说:“苏建不但没有杀敌立功,反而全军覆没,罪当斩首,以示军威。”
军正、长史说:“苏将军只有三千人马,数万匈奴人包围了他们,兵力相差悬殊。他奋力突围归来,如果把他处死,以后吃败仗的将士们谁还敢回来呢?”
卫青说:“虽然我有斩杀大将之权,但也应报告皇上,对苏建的处置,回长安后让皇上决定吧。”
将军们都觉得卫青这样办很好。于是把苏建囚禁起来。回长安后,卫青奏明情况,武帝把苏建免为庶人。后来,苏建又被武帝任命为代郡太守。
这次战役总地讲是取得了巨大胜利,但由于苏建的失败和赵信的投降,卫青没有得到什么封赏。
元狩二年(前 121年)春,霍去病又奉命出陇西,在今兰州黄河以西与匈奴大战,深入 2000余里,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汉朝在这里设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匈奴人败走,他们编了怀念河西的歌: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单于伊稚斜大怒,想把被霍去病打败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杀掉。浑邪王和休屠王知道后十分害怕,就一起谋划投降汉朝。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命霍去病去纳降,但要防其诈降袭边。正当霍去病准备出迎时,休屠王又后悔了,浑邪王把他杀掉,迎着汉军走来。走近汉军时,部分匈奴官兵感到害怕,又调转马头逃跑。
霍去病看到部分匈奴官兵逃跑的情形,便立即率军冲入匈奴营中,找到了浑邪王,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明了情况,查出逃跑者8000人,全部斩首。
这次在浑邪王率领下投降汉朝的匈奴官兵共4万余人。
之后不久,武帝又把来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陇西、北地、上群、朔方、云中五郡的北部,称为“五属国”。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人又以数万骑兵入侵右北平和定襄郡。武帝命卫青率军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在沙漠里行军千余里,在暮色苍茫中与匈奴兵激战,俘虏、斩杀匈奴1.9万人。霍去病则大破左贤王军,俘获7万余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而还。
从此,匈奴再也不敢贸然进犯,汉朝和匈奴之间处于休战状态。
看过《汉武大帝》电视剧的,大家如果细细品味,就一定会知道汉武帝是如何运筹帷幄打败匈奴的。剧里有一段汉武帝叮嘱当时兵器研究老专家的一段话,那就是“之前我们大汉朝老是不敌匈奴,关键就是我们的兵器没有匈奴的厉害。”而且还将当时的汉刀和匈奴的刀对砍,竟然汉刀应声而断。但经过多次研究实验,老专家终于找出了是刀的材料原因,要想好武器,必须找到做刀的好材料,这样才能赶紧研究迎头赶上。这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我们大汉打不过匈奴不仅仅是刀,而且还有国之大器的马也没他们的厉害,当时我们中原劣马,想派人从匈奴哪里走私一匹好马,结果被匈奴发现拦腰斩杀。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其中找好马和做刀的好材料是其中最重要的俩项。最后经过千难万险张骞偷了一把铸刀的材料,发现了汗血宝马,这才有了打败匈奴的根本。这当然和卫青霍去病这俩位大将指挥得当也有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