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热门事件常规的操作,就清楚了:
1.网友喜欢造神,把热门事件里的一方捧的无限高,无限好,不允许任何不同的声音,哪怕中立的声音都会被网暴和扣帽子;这一方成了一个完美人设,代表了当前舆论里至高无上的信仰。
2.当这个舆论到达极点开始有另一种声音,这其中可能包括另一个利益方,或者蹭热度的营销号,或者被打压的有些反叛的一部分中立网友。有些后部力量开始扒前期完美一方的缺点,从现在,过去,到其家庭甚至父母的黑点;毕竟人是人,不是神,一定会有弱点,或者所谓黑点,然后人设崩塌,开始第一轮的反转。
3.两方的粉丝和背后的力量开始角逐,相互撕扯,相互扒皮,营销号或收钱或蹭热度,把事情越闹越大,反复反转,两败俱伤。
4.持续一段时间后,看热闹的人群逐渐散去,下一个热点事件随即而来,这套操作循环再循环,屡试不爽。
当你对一件事情的判断非对即错,非黑即白;对一个人的评价,非好即坏的话,所有的舆论都会存在大概率的反转。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众对一个的要求开始变成零瑕疵。如果一开始很多人不是抱着封神的态度,而是正确客观的看待你所追逐的这个完美人设,存有理智,就不会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当然很多人的初心是好的,想帮助弱者发声;有些人存有理智想让大家理智发言;有些人被利用善心,完全成为别人的舆论武器。事情发展的最后,无论是热门事件的当事人还是热心网友都不可控的卷入各种纷争里,网暴,扣帽子,争吵,相互谩骂,相信这都不是大家的初衷。
现代人讲究共情,疯狂带入当事人视角,但是除了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或者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行为,生活里的杂事小事家务事怎么会共情的明白。
毕竟人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永远不同。
现在网络社会的所谓共情,女生站在女生的角度,男生站在男生的角度,做婆婆的站在婆婆的立场,做媳妇的站在媳妇的立场。
吵来吵去,永远争不出个对错,只会增加大家的负面情绪。
我认为的共情,是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理直气壮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不容侵犯,不容反驳。
千百年来,清官难断的家务事,网友能?
少指责别人,引以为戒,严于律己。天天在网络上指责别人,却对自己宽容,充满优越感认不清楚自我的不足,是社会充满戾气的主要原因。
网络是把双刃剑,能载舟亦能覆舟,慎用。
人的信仰是主观的,共情也是主观的,主观情况下,必然难逃当下的自我情绪,不会绝对的理智。社会秩序的维持,首先应该法律为主,道德为辅适当酌情,但,道德和舆论永远不该凌驾于法律之上。
如果单纯认为是网民的智商低容易受到愚弄,实在是过于低估目前大众普遍的受教育水平,也小看了背后推动力量的实力和智力了。
绝大部分网民智力绝对正常。要相信基因编辑技术没有大范围在全人类推广前,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群体的智力分布还是大致符合正态分布的,智商特别高和智商特别低的都是少部分人。
为什么网上舆情总是反转再反转,给人一种网民非常容易受骗的感觉?先说一个故事。
各种宗教都喜欢做末日预言,在人类数千年的活动中就没有停止过,尤其一些邪教组织更喜欢用末日预言发展教徒。上个世纪美国芝加哥就有这么一个邪教组织,组织的头目J夫人宣称收到来自其他星球的神明的信息,预言即将发生异常始于西半球、最终淹没整个世界的特大洪水(听着是不是感觉很熟悉)。邪教徒们一开始非常惶恐,但是J夫人宽慰信徒们只要相信J夫人教诲的人,在指定的时间去指定的地点,就能被外星人用飞碟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幸免于难。于是邪教徒们纷纷行动起来,投入了非常大的代价以换取幸免于难的机会,即使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们各种劝解、哀求甚至威胁采取法律行动也义无反顾。许多邪教徒辞去了工作,中断了学业全职投身于邪教活动中,部分人甚至觉得灾难来临个人财产就没用了,把它们扔掉或者送人了。这些人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但是他们觉得真理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他们的结局如何?自然是没有被外星人带走。当这个邪教被曝光和取缔的时候,有记者问起一个邪教徒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解答:我非得相信洪水会来袭不可,因为我已经用光了所有的积蓄。我不能不信。
是的,一旦上了贼船,想下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是记载在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迪尼奥的经典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的一个故事。该书自上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狂销数百万册,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邪教组织的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当然会很熟悉,因为很多传销组织都会用到上面的方法去控制和发展下线。一旦你进去了,先是各种洗脑,然后让你的投入愈来愈大,到最后即使你的理智偶尔会提醒自己这里面隐藏的问题,你也不愿意相信这里的问题了,因为你付出太多,你上了船后下不来了。
法国的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他最负盛名的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对大众群体的这种心理特征给出论断:冲动性、易信性和单向极化。
前面两个特征顾名思义,很好理解,不多做解释,第三个特征单向极化稍微解释下。单向极化指的是群体认为事情总是确定的,怀疑什么什么就是真的,而且很容易走向极端。想想二战时候的希特勒演讲时讲台下听众的狂热情形,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本人的人格魅力和运用的一些技巧令他的演讲极具感染力,而是大众群体在那种场合下的冲动性、易信性和单向极化在发挥着作用。如果有演唱会经验的朋友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粉丝的情绪很容易在那种场合下被歌手调动起来。如果没演唱会经验实在想象不出的朋友也没关系,去B站搜索下南条爱乃的《only my railgun》的演唱会live,看看台下宅男咆哮形成的怒涛也能理解个七七八八。
这么多年以来群体和个体的各种心理被重大心理学家研究和分析,研究的成果被发表到各种平台发表,你说这些成果会被运用到哪些领域呢?认真回想下身边的事情你就明白了。
目前媒体上出现的舆情反转再反转,总结来说就是有心人施展手段影响了大众的判断。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