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懂女排,首先就要看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也是属于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改革开放才开始,需要这么一个可以鼓励。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但中国朝哪走并不明确。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1981年,中国的跳水、体操和乒乓球取得了许多辉煌,但排球因其集体作战,以及对抗的激烈程度,还是带给国人最深的触动。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这一年,中国男排取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中国女排以7连胜首夺世界杯。中国人的自尊、自强在排球赛场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体现。
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就是那种拼搏,奋斗的精神。在场上敢打敢拼的气势,合作的那种精神。
同时女排又是国人对集体运动成绩的一种期待。
女排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 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
一个有精神有成绩的团队,还没有负面新闻,怎能不是国人的宠儿?
别说世界杯冠军了,如果国足能够冲进世界杯,国足肯定会成为“国民宠儿”。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11连胜夺冠,这样的表现,这样的队伍,表现出来的这种拼搏的精神,难道不应该成为“国民宠儿”吗?
世界杯11连胜夺冠
2019年9月份,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用11连胜的不败战绩拿到了最终的冠军,在卫冕了女排世界杯冠军之后,也打破了多项记录。
中国女排时隔16年之后,再度以不败战绩夺冠。
世界杯上女排的胜负局是33-3,也是创造了最好的成绩
是继1981年,1985年和2003年之后,第四次不败夺冠,超越古巴成为不败夺冠次数最多的国家队,古巴为3次
所以中国女排创造出了辉煌的战绩,成为了国人的骄傲,这样的中国女排难道不应该成为国民的宠儿吗?去年的9月29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队,而距离我们的70周年国庆还有2天的时间,所以中国女排夺冠就是送给我们全体中国人最好的一份礼物。
受到超高的礼遇
中国女排为什么会成为宠儿,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在夺冠之后受到了超高的礼遇
1、电话祝贺
2、受到接见
3、乘坐花车游行
4、新年贺词上点名表扬
5、新闻联播被当做突出贡献团体进行报道
所以中国女排受到了如此高的礼遇,难道不应该成为国民的宠儿吗?
女排精神值得弘扬
中国女排所表现出来的女排精神值得弘扬,更是当下需要的一种力量,女排精神就是顽强拼搏,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在中国女排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之后,人民日报报刊文谈女排精神:为中华崛起而拼搏,在文章中赞扬了女排精神,同时也谈到了女排精神对当下我们的建设,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未来有这怎么样的影响,在该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越是对梦想充满渴望,就越需要振奋民族自信心,鼓起奋斗精气神,汇聚发展正能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争取事业新胜利。再艰难的跋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终将抵达梦想彼岸。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当下我们需要弘扬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
女排成为了最闪耀的遮羞布
为什么会成为宠儿?如果足球,篮球同样争气的话,或许中国女排也不会被如此的厚爱,关键问题在于足球、篮球悲惨的现状,让中国女排成为了唯一长脸的项目,难道不应该受到高度评价吗?
国足一直是这个样子,别说世界杯了,如今亚洲都冲不出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篮球,结果在最好的时光里浪费了绝佳的时机,篮球已经沦为和足球一样的境地。
所以中国女排在三大球中,不仅仅是遮羞布,而且还是引以为傲的,闪耀的遮羞布,这样的中国女排,怎么能让人不爱,怎么能不成为宠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