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芝麻大的,也能扩大到五大洲四大洋去。
杨再春先生是八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书法名家。
与其说他的书法出名,不如说他1990年就在中央电视台的《书法病院》上登台讲座更出名。
我们大批书法爱好者,在九十年代初,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很多60、70后正当书法初学阶段,急需有较好的老师指点迷津。
杨再春先生就是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这些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
作为书法教育普及者,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在一个书法学习非常饥饿的时代,他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食粮,这些食粮不是大鱼大肉,但是可以果腹,使千千万万的书法爱好者,能够有学习下去的勇气,能够有坚持的信心。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相信大家对杨再春先生精彩的书法电视讲座是非 满意的,也是记忆犹新的。
那么,说到杨再春先生的书法,这就与他的出名有关系了。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也是中国书画市场兴起的开始,然后一年比一年升温,杨再春的书法作品,当然也会大量上市的。
他的作品一直没有进入拍会,但是在北京的画廊销售也很火,一度一平尺在一万的价格。
但是,现在传出杨再春的书法不再风光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杨再春先生自己也说,如果再看自己八九十年代,甚至2010年以前的作品,真的有些脸红。
杨再春先生能够大胆承认自己60岁以前的作品很不入眼,这是一种真诚。值得我们去敬佩他对艺术的尊重。
此外,即使在杨再春很火的时候,他也没有参与炒作自己,而是任其自然。
现在,潮水以落,我们看杨再春先生的书法,就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杨再春先生的书法,2010年以前的那些作品,我认为都没有学到家。
这里面的问题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科学系统是有问题的,反映在杨再春先生的身上,就是中国学习书法的一个系统问题。
是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对书法的研究没有在书法的笔法上去研究和奋斗,而是在“结构”和“线条”上找出路。
杨再春先生就是“书法线条的艺术”信仰者和推广者。他无处不讲书法的“线条之美”。
本来讲书法与线条也不是不能,而是,我们如何去研究书法的“线条”呢?
其实,书法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把书法的笔画,也就是笔法研究透彻就可以了。
为什么说书法的笔法很简单?因为一个笔画无非就是平平常常的起笔、行笔、收笔而已。如果我们把经典书法家的起笔、行笔、收笔学透彻了,那么,你的笔法也好,还是书法线条也好,都会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的,也自然笔法遒劲有法的。
我们看看杨再春先生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里,笔法经得起推敲的几乎就没有。如果书法没有笔法之美,犹如音乐没有节奏,那不是索然无味了吗?
由于杨再春先生的书法,没有建立起来系统扎实的书法基础语言即笔法的起笔行笔收笔之美,所以,随着大众书法水平和书法欣赏能力都提高,就会明显感到杨再春书法已经不入流了。
我们在品味书法艺术的时候,总要回到他的起点,即一笔一划上来。如果一笔一划都非常风流动人,那么,你怎么写都是非常生动的。
下面是米芾写的一个“数”字,你看看,他几乎就是涂抹出来的,但是,他的笔法精神,即起笔、行笔、收笔非常清楚。
这个字看起来写得很复杂,但是,你分析一下他的笔路,其实是非常简要的。但是,他的笔意变化在起笔、行笔、收笔之间非常丰富。疏密留白都恰到好处。
像米芾这样善于用笔,创造笔法艺术的精神,我们就要深入去研究。
我相信杨再春先生对笔法的研究没有这样深入。所以,他的笔法很难经得起推敲。这一点,绝对不是大众对杨再春先生投井下石,而是事实确实如此,包括杨再春自己也在批评自己,反省自己,我觉得这很好,也是一个双赢吧?一方面我们的书法爱好者大众有提高,一方面我们的先师杨再春先生也有所提高,从杨再春先生的书法认识观片,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书法集体提高的一个过程。
那么,杨再春先生现在,也在继续探索书法,我认为他2010年以后的书法作品,还是向着传统重新在反思和学习,这一阶段他的书法倾向于赵孟頫的研究,相对以前的书法作品,确实是回归传统了,再也没有出现以前“大胆创新”的盲目了。
不过,要有很大的改变,看来已经没有可能了。因为他自己的书法理想,还没有吃透传统的精神。
赵孟頫在兰亭序十三跋,谈到《兰亭序》的好处时。就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笔法与结字问题,一个是书法的精神是什么?《兰亭序》的精神是什么。
至今,我认为也没有过时。他说,笔法为上。说王羲之的好处在于雄秀。
那么,笔法就是要锤炼起笔、行笔、收笔的节奏变化,把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书法学习的一个炼狱的过程,无论如何锤炼,笔法的核心价值是不能改变的。
线条是书法的艺术,是一个书法学习的错误引导。杨再春对书法学习的过程,也证明了笔法和线条不是一回事。
答:有关于杨再春老师的书法,我这个人无知,但也想说两句。
不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再春老师的书法,曾经风光无限。他也出版了不少有关书法方面的书籍,比如《行草章法》等,我都买过。曾经,我对杨再春的书法,佩服极了。确实是,杨老师在宣传书法方面,在推动书法的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功劳。这无需置疑。
为什么现在遭遇冷场呢?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向前进的。以前没有网络,信息也不发达。再说,当时有关书法方面的书籍也少。于是,把杨再春的书法当作至宝。现在,网络特别发达,信息量充足。我们能看到的书法参考文献、资料等十分充足。眼界开阔了,视野宽了,自然对杨再春的书法冷场。
杨再春的书法,功底深厚。可惜,境界不高,意境不足,此是最大弱点和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