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读书人,儒家士子们几乎都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为什么两对父子有截然相反的表现,那得从根上说起。
曹魏集团的情形
曹魏在创业的时候,由于荀彧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取得了法统上的正当性,有一大批世家大族来投奔,这些人是忠于汉室天下,还是忠于曹操个人,在模棱两可之间,司马懿就属于这类人之一。同时,在创业过程中,曹操不论出身,提拔了一些得力干将,再加上曹氏和夏侯氏这些宗亲贵族,也在这一过程中崛起了,他们肯定是忠于曹操和他的继任者们的。由于曹操始终对模棱两可的世族们不放心,因此他对世族的态度是既利用,又打压。一旦打压,那么世族必然抱团取暖,司马懿后期就成长为这一团体的领袖。
司马懿既然代表了世族集团,那么事情就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了。曹丕想要称帝,就必须过世族这一关。最终曹丕以九品中正制的通过,换取了称帝资格。九品中正制让世族们从制度层面上占尽了红利,他们相当于垄断了社会的上升通道,自身势力也逐渐发展壮大,曹氏祖孙三代,对世族从打压,到妥协,到依赖,足以说明问题。
曹氏在权力更迭过程中,借助世族集团,不断打压宗亲,世族势力借机壮大,高平陵之变,本质上是世族集团对宗亲贵族的最后一击。司马氏父子在这整个过程中只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不做,也会有其他能够代表世族集团的人来做,曹氏宗亲贵族被灭,那么曹魏基本上也就该变天了。
蜀汉集团的情形
蜀汉没有这么复杂,蜀汉是一个外来军事集团控制当地的军政府,其核心是跟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其次是跟随刘璋父子入川的东州集团,再次是益州本地世族。诸葛亮属于荆州集团,他要做的事是联合同为外来户的东州集团,来共同打压益州本地世族,这样才能换来稳定。因为是外来户,在本地本身没什么盘根错节的势力,因此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不需要应对宗亲贵族的掣肘,他只需要维护好三个集团之间的平衡即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用依法治国,特别注重法统秩序,他若篡位那将面临全面崩溃,因此他必须极力维护刘备父子,在蜀汉统治的正当性,才能在三国争雄中立稳脚跟。
同为读书人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都是有平定天下的志愿的。只因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不同,立场不同,造就了二人行为方式的不同。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权臣,因为诸葛亮把持蜀国的朝政,而蜀主刘禅还得叫诸葛亮相父;司马懿也把持魏国的朝政。但是他们两个把持朝政的方式不同,诸葛亮时时刻刻注意分寸,尽一个臣子该尽的礼节,不僭位,不越权,不称王。而司马懿把持魏国朝政,视魏帝为玩物,毫无人臣之礼,越权僭位。
那么诸葛亮父子皆忠于蜀汉,而司马氏父子取代曹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备和曹丕取得皇位是不同的,导致两个权臣效仿对象不同
蜀汉统治者刘备一直以汉朝皇叔自称,打着汉朝正统的旗号招兵买马。刘备是曹丕废了汉献帝以后才以汉室正统的身份称帝的,所以刘备的蜀汉延续的刘氏祖业。而诸葛亮忠于刘备,忠于蜀汉,也就是汉朝,所以诸葛亮他不能取代刘禅,不然他真的就成乱臣贼子了,人人都能讨伐了。
曹氏建立魏国,是曹丕废了汉献帝以后干的。这是夺人家汉朝的江山,这时候的汉朝已经400余年,还有不少以汉臣自居的世族,所以曹丕得位不正。所以司马氏代替曹氏,也是得位不正,也是学习曹丕所为。
第二,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不同
他们两个一个重名,一个重利。
诸诸葛亮重名,葛亮躬耕南阳时,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物都是辅佐君王成就天下霸业之人。诸葛亮为人持正忠诚,仰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恢复大汉江上,给黎民百姓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所以他所做的一直匡扶汉室,辅助刘禅一统华夏,使大汉恢复以前的气势。
司马懿重利,司马懿为人比较奸诈,前期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并且捞取更多的利益。后来想着如何夺得权柄,夺取天下。
第三,诸葛亮和司马懿所受的待遇不同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以后诸葛亮都是以第一军师的身份参政,而刘备和刘禅对诸葛亮是相当信任的。
而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基本不受重用,在曹丕时期才开始受到重用,但是曹氏一直防着他,动不动把他的兵权解除,动不动想杀害他。所以司马懿懂得如果不能成为皇帝,那么一直受曹氏的摆布。所以他极力想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操纵自己的和别人的生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