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采纳了蒯彻(即蒯通)的建议,历史无法被改写。
为什么?且看凌烟阁分析一番。
一、楚汉相争之时,韩信是天下决胜的砝码
前203年冬,汉王刘邦正与西霸王项羽在荥阳胶着对峙。此时韩信已经全部占领了齐国故地。韩信自恃功高,派来使者向刘邦要官,要做代理齐王。刘邦在谋士建议之下,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
此时,天下局势变为:汉与楚僵持,难分高下;而齐王韩信手握重兵旁观。虽然韩信是汉王刘邦封的齐王,但事实上此时的齐王韩信处于独立地位。
这种形势,当然有明眼人要在韩信身上做文章。
首先是西楚霸王项羽想要游说齐王。项王派盱眙[xū yí](今江苏省的一个县)人武涉去游说韩信。韩信则说了汉王对他恩重如山之类的话,最后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武涉的拉拢。武涉一看游说不动,临走撂下一句话“项王今日败亡,明天就该轮到你了。”
其次游说韩信的就是蒯彻。蒯彻倒不是为了谁而来,他大概是为自己和韩信来的。他认为未来天下形势发展就取决于韩信的行动。韩信倾向于哪边,哪边就能获胜。
蒯彻建议韩信:让楚汉并存,齐国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后面看形势发展,以韩信的能力和齐国的实力,最终一定会让天下都归向齐国。韩信被说得有点动心了,考虑了好几天。但他还是犹豫不决。最终他不忍心背叛汉王,他自认为功劳多,汉王终究不会把自己怎么样,最终拒绝了蒯彻的建议。
二、假如韩信拥有齐地自立,那么当时局面及其发展趋势如何?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按时间线统计的双方阵营。
在彭城之战前,项羽的力量是逐渐减弱的,而刘邦则一步步走强,吸引更多的诸侯王支持他。
项羽依靠彭城一战之胜利,又把绝大部分诸侯吸引回去了。这也可见当时的大部分诸侯王都是墙头草。
而唯有彭越,对刘邦忠心耿耿,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抛弃他。
韩信北伐之后,尽取了赵代燕齐之地。就在当年(前203年),刘邦新封了英布为淮南王,封张耳为赵王。
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所擅长的是打仗,而随着时间推移,双方比拼政治权谋、笼络人心的能力时,项羽就远远不是刘邦的对手了。
三、如果楚汉相争变成楚汉齐三国鼎立,历史将如何发展?
此时,如果韩信独立,形势将如何演变?我们还是来看一张图:
这是前203年冬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时的全国形势。
此时的楚汉齐阵营将变成这样:
楚:临江王共敖;
汉: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魏王彭越、韩王信、燕王臧荼;
齐(自身)
如果韩信不出兵,则楚汉之间都精疲力尽,最后双方将各自罢兵。从实力对比上,韩信的齐国无论是地盘、还是人才,韩信都无法与刘邦相比;与项羽恐怕也只在其下。
在战后休整期,三方将进入政治交易联盟活动期。从上图的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占尽优势的仍将是汉王刘邦。
从做事风格上,项羽自不用多说,性格刚愎自用,行事任性没有章法,贪财不舍得封赏;时间一长,众人都将离他而去,最后剩下孤家寡人。
对韩信而言,从真实历史记载中看,韩信在战役方面是天才,各种决策与临场发挥能力当时无出其右。但是一旦涉及到综合决断、涉及政治,韩信的水平就下降到不如常人的地步。
比如,刘邦一统天下之后,陈豨在上任赵国国相前向韩信辞行,韩信乘机对陈豨说:独自掌握精兵地处一方,只怕将来有人在皇上面前挑拨说你谋反;皇帝必定起疑心,一定会亲自率兵攻打你。那时他韩信可做陈豨的内应,共同取天下。这不是看不清形势吗?还以为天下是群雄逐鹿吗?天下大势已定的时候,还要做反叛的事情,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再比如,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刘邦对他的猜忌,所以他常常称病不朝,也不跟刘邦出行。韩信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心生怨恨,对于自己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樊哙家做客,樊哙行跪拜礼迎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荣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倨傲到这种地步,能得到人心才怪。
除了性格方面,韩信在人才方面也与刘邦差得太远。韩信文的方面有一个蒯彻、还有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做为智囊,武将方面只有他自己了。
而刘邦那边,萧何、张良、陈平,任何一人的智谋都是一等一的,武将自不必说,彭越,英布、周勃、樊哙、灌婴,都是干将。
小结一下,韩信在综合决断方面太差,不能看清当前形势;为人又恃才傲物,怎么能得到人心呢?在综合实力(地盘、文臣武将)方面也远逊与刘邦。
因此,在楚汉争霸时,韩信作为独立的一方加入博弈,因为他地盘也小,实力有限;在加上其性格与为人的原因,他并不具备拉拢其他政治力量的能力。
所以,韩信采纳蒯彻的建议,并不能真正改变天下最终的走势。他与项羽类似,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
结语:韩信采纳蒯彻的建议,历史不会被改写
在固陵之战时,刘邦率汉军一路追逐楚军,跟韩信约好了一起攻打楚军,但是韩信却失约没到;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是力量不够,不敢动手罢了。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司马光对韩信的评价一针见血:“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趁着时机赚点利益,是市井之人的志向;而建功立业以报答有德者,这是君子大丈夫的志向。韩信以市井之人的志向为自己获利,却又期望别人具有君子容人之心,不是太难了吗!
我称韩信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他采纳蒯彻之计,恐怕只会使天下添乱,让汉朝统一大业晚几年完成而已;但最终无法改变历史。
(完)
历史被改写是肯定的。
韩信威望甚高,天下知名。
被贬为淮阴侯后,一次无聊去拜访樊哙,樊哙跪拜送迎,言语恭敬,"大王乃肯临臣"。
樊哙什么身份,吕后妹夫,刘邦创业功臣,见了韩信,口中称臣,跪拜见礼,这不仅是樊哙一人之言,更显示了天下人的看法。
韩信实力强劲,兵力强盛居天下之首。
韩信为齐王,实力超绝,相比彭越的游击军,英布的楚军旧部,韩信独占齐地,未尝一败,实力冠绝诸侯,击杀龙且后项羽惊恐。
能让楚霸王项羽害怕畏惧,天下只韩信而,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韩信不从,当年英布叛楚,项羽的扭头把他收拾了,如今面对韩信,也只能劝服。
荆通劝韩信自立,的确有这个实力,韩信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自立则天下三分,可惜韩信选择相信刘邦。
一旦韩信以齐地自立,则楚汉只能回师,鸿沟之约必成。
其余的赵国,燕国,魏国都是墙头草,又见识过韩信军事之强,恐怕首先便会和韩信交好。
天下诸侯皆属汉,可又有几人真心,英布只想好好当个王,不用打仗正合他意,彭越梦想是称王,谁给他好处他跟谁。维持天下分裂局面,重回春秋战国,本来就是这帮反秦之人心中所想。
至于怀疑韩信对军队控制力的,不用担心,只要韩信敢做,就没人敢反对,指不定还想跟韩信更进一步呢。韩信威望直逼刘邦,恐怕连曹参这种刘邦亲信都不敢不从。
(关注我,有更多历史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