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用途,有三个方面:一是卜筮(市),二是功法,三是义理。
易经第一方面的用途,现代称为预测学。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得以应用。易经在预測方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形象式,一种是逻辑式。现代研究和应用的,是逻辑式。而对形象式的预测方法,却未能开发。
" 易经",在功法上的应用,仅仅局限在炼丹上。但对至关重要的摩尼功法,也未能开发。
至于义理上的应用和注释,不亚于佛经,大量的经典,掩盖了易经中的功法和真諦。
"易经"的显意,是预测。密(隐)意,是功法。而义理,是后人对易经的发挥。预测应用上,原始是用形象式。周易之后,大量应用的是逻辑式。这两种预测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反应了人类后天意识、思维能力的进化;一方面又反映了人类先天功能的退化和丧失。
原始"易"的预測应用,是配合人的天眼功能使用的。应用时,每当确定卦爻之后,在人的天眼里,就会出现所要问的事的图像。图像不断变化,展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具有天眼功能的人越来越少,古人为了方便,不得不用文字,把图像的内容记录下来,经过文字整理之后,附在卦和爻变的后面。这就是如今人们看到的卦爻辞。失去天眼的人,应用这种卦爻辞的含意、象征,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预測事物的变化。这就是逻辑式的预測。
最早的古易,只有卦象,沒有卦爻辞。九天玄女归天之时,将古易存于辽西连山。后人用易时,先取下卦象,灵巫一见卦象,眼前就出现彩色图像,演示所求事件的变化和结果。以后,灵巫们将各种卦所演示的图象,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以后的卦爻辞。这种编制卦爻辞的过程,称之为演易。
掌握了"易"的来源及原理之后,有天眼功能的人,就可取卦象并以天目演易,预測事物的变化及追踪过去的事。
但演易时,要焚香礼神,敬請九天玄女。不接通关系,难以得像。
古易无文字,故又曰:"无字天书"。
何为天书?
天书多解多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在远古、太古时期,天眼、天耳功能是较为普遍的。只要接通某种关系,即相应,古易虽无文字,但阅易者的眉轮,就会出现彩色图像。图像就是太古人的语言和文字,既直观又快捷。
图像语言,是最先进的语言方式。要谈一件事情,马上给对方天目显出一幅图像,事情就算谈完了。但若用文字语言去把这幅图像讲明白、讲全、讲透彻,那要几千、几万个字。
一个较复杂的事情,一个图像,几秒钟,就一目了然。要用嘴说,则快说,也要一个小时。人类图像功能的退化,把人的时间,都耗在说话上了。
现在,人们把图像语言,认为是不可思议,很神秘,很迷信的事情。但在太古时期,这是极为普遍,极为正常的交往方式。
宇宙生灵应用大法,避难就易,称为易法。中国叫"易经",老百姓叫算命书。
现今,在显态社会保存下来的,是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在春秋諸子百家中,"周易",被视为众经之首。
"易经"的显意,是指导人类如何适应第一性宇宙大法,即弱肉強食。以求得生存,是预测。"易经"的密(隐)意,隐藏在卦中,是功法。
古代、近代、现代的法学家,法院等等,判断事物时,要查阅法典。某某事,根据法典中第多少条,多少款,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太古人,远古人行事,也是先查阅法典。方法,是用卜筮法来查典。现代的"聪明人",均以为太古人,远古人,是用卜筮算命。殊不知,那是一种太古和远古时代的法律程序。
在太古、远古,掌握卜筮的巫,就是大法官、大法师,也是律师,也是审判长和决策人。
故知,"易",不是算命书,是大法典。卜筮活动,不是算命,而是在执行法律程序。但是,若采用天眼断卦,就必有礼神,否则,得不到图像。古代礼神,是因为只有相应了,才能得到图像。以后,人类的天眼功能丧失了,看不到图像了,只能看到礼神的形式。久而久之,人类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礼神了。故而称之为迷信。
"易经",训练人看问题,最起码从八大角度看事物。"易经"的每个卦爻,沒有一个是表出全意的,而是分散在一组卦爻中,卦中又套着卦。这并不是老祖宗有意和子孙后代们捉迷藏,而是让子孙后代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易经》是热门国学,它会有多少用呢?
《易经》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流传几千年。古代的民间和朝庭都大有应用,大到安帮治国,小到求财寻物等等,可想它的价值。
比如:用梅花易占可测升学,测婚姻相关信息,测求职、求财,也可测出行以及行人归期等等。用六爻易占法,摇卦后排用神、定世应……,然后同样测算类似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当然,《易经》有用的前提是懂易,懂得易的思想和易占的操作要领,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和认识,反复领悟、体会,真正学会了,并且易占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才谈得上有用。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对《易经》的应用形成单纯的依赖性,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将现代科学的各种理论与实践和《易经》结合起来全面地认真地去分析与处理,才能更加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