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某一方面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总是积极地正面的评价孩子,那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这里面既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也有正面强化的作用。比如我们总是夸孩子待人有礼貌,时间长了,孩子真得就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
凡事都讲适度,如果我们一味地夸奖孩子,而这种夸奖又比较单一,或者是比较随意。比如孩子做了什么,我们的评价都是“你真棒”。时间长了,孩子都听习惯,无所谓了,这样的夸奖,是夸不出来好孩子的。
我觉得夸不夸孩子,实际上涉及到的都是对孩子的评价问题。那么,该如何正确评价孩子呢?
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对孩子的评价要积极、正面,不能讽刺、挖苦。
比如说孩子考试之后,分析试卷时,家长不要概括的说,你怎么这次又没有考好,或者说这次考得挺不错。这两种评价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作用不大。
可以换一种方法,你这次计算题都做对了,说明你比以前细心了。应用题没有做对,你再读读题目,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对?孩子做对后,鼓励道,只要多读题、多思考,你还是可以做对的。
孩子确实进步了,某一个点上做得特别好,这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夸奖孩子,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被他人的认可,他为了以后能继续得到这样的评价,必定会更加努力,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
切记对孩子贴标签式的的评价,你怎么这么笨,又考了这么点成绩。你就是太粗心,所以又做错了。
第二,评价孩子行为时,只说事的性质,不说人品的好坏。
比如说孩子之间因为争抢玩具,发生了冲突。这时候我们只评价争抢玩具是不对的,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分享,千万不要说孩子自私、只想着自己。负面的评价一旦说出去,会伤害孩子的内心,要不觉得委屈,要不就真得会向着自私的方向发展。
第三,评价孩子的某个做法时,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和原因。
妈妈看到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水杯打破了,如果只看结果,肯定很生气啊。如果和孩子沟通一下,询问为什么会打破杯子?知道了孩子想给妈妈端杯水,因为没拿稳,打碎了杯子。那么妈妈肯定很感动,会表扬孩子的这份孝心啊。
评价孩子的这些道理说起来简单,可是实施却很困难,因为碰到许多问题,我们都会比较情绪化,生气时就口无遮拦,横加指责。所以教育孩子时,控制情绪,了解前因后果,该表扬就真诚赞美,该批评时指出问题,说出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方法。这样的评价才会让孩子获益,健康快乐地成长!
海蓉2018,专注情感心理领域的分享,喜欢读书、写作,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个人成长,祝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如果喜欢我,请点关注哦!
从事幼儿教育行业几年以来,经常需要夸奖孩子。也经常见到父母夸奖孩子。但是你真的会夸奖孩子吗?我们一般夸奖孩子,夸孩子聪明,或者努力。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长期错误的夸奖孩子激活的是孩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会形成不同人格。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德韦克教授做过的实验。这个实验得出的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模型,获得了高达3000万奖金的第一届一丹奖。这个现在成为经典的实验说明了什么呢?为了考察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德韦克教授找了小学生、初中生,给他们做10道容易的智力测验题。这些学生完成后,有一部分学生被夸奖聪明:“厉害,你做对了8道题,太聪明了!”而另一部分学生被夸奖努力:“厉害 ,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很努力!”结果,在接下来的测验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很多都不愿意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那些题目能让他们学到新的知识。
当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难的题目,所有的孩子都表现的不好的时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对解难题失去兴趣,表现直线下降。即使做一些容易的题目,都很难让他们恢复信心。相反,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越挫越勇,保持着对解难题的兴趣,而且表现得越来越好。
这个研究是颠覆性的。它证明了,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极大地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为什么表扬孩子聪明和表扬孩子努力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表扬聪明和表扬努力激发了孩子不同的心智模式。表扬聪明实际上是暗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一个人聪明不聪明的方式。一旦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固定的”观点,而且被夸聪明,他们就会努力维护聪明形象。这会使他们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表扬努力暗示着: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 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既然人的能力并不固定,那些孩子就没有证明自己的包袱,自然就能把目光专注到努力本身。
下次,我们的孩子再表现的好需要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从努力上夸奖。
什么是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很多人觉得是能力。为此,人们设计了很多测验来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比如,入学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等。这些能力测验背后都有一个假设,就是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根据能力高低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类人,他们起步的时候能力平平,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还会遇到另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很聪明,却因为某个挫折一蹶不振。其实,能力并不能预测一切。有时候,怎么看待能力,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容易一蹶不振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我”很重。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无论他们怎么评价自己,都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特别关注别人会怎么看他们,都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
为了避免我们的孩子形成这种“脆弱的高自尊”性格,从小开始让孩子接受挫折和失败,继续努力。无论夸奖还是鼓励,都从表扬努力做起。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