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开心看到新一代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1000公斤,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亩产的大幅度提高就意味着同样一亩地的产出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让这些人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生存下去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嘛?
但是,新一代杂交水稻推广之后,会对粮价有什么影响,会不会让粮价下跌,还需要从供需来那个方面进行考量。
大家都知道,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供过于求,市面上卖的人多,买的人少,卖的人为了尽快的把东西卖出去就会降低价格,价格就会下跌。
如果供不应求,市面上卖的人少,买的人的多,卖的人就会出现惜售甚至不卖的情况,价格就会进一步的上涨。
同样的道理,要弄清楚新一代杂交水稻的增产会不会造成粮食价格的下跌,也要从分析下新一代杂交水稻的增产是造成粮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
先说供给端,新一代杂交水稻在试验条件下提升了亩产200公斤,在实际的农户种植时候要打一个折扣,然后刨除谷壳、水分,实际增产的效果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举个例子,在这一代的杂交水稻之前,试验成果是亩产800公斤,但2017年水稻平均亩产只有972斤,大概只有60.75%,这个效果有限。
实际的增产如何来影响供给呢?
这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推广种植的面积,这不是简单可以测算的,毕竟一个品种并不是适合在全域范围内推广的。二是推广种植的成本,新一代杂交水稻的研发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从种子到耕种后的养护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如果农户觉得成本比较高,可能就不会有特别强的意愿去种植。
当前,根据10月14日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我国粮食产量1.3万亿斤,连续十五年丰收,谷物自给率达到95%。
啥是谷物自给率,就是自己国家生产的粮食满足自己国家需求的比率,这就是说还有5%的谷物是需要进口的,其中就包括了水稻,缺口大概是684亿斤。
我们按照公布的数据来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当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是4.5亿亩,2017年的平均产量是7.29/公顷,换算下来就是1亩地972斤,即使按照原有的60%的比率来计算,这个增产量都会远远超过缺口。
但其实这个缺口还可以通过小麦、玉米的增收来弥补。
所以说,新一代杂交水稻如果能够全面推广是可以得到供给超过需求的。
再来看看需求。
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已经从吃的饱不饱转向了吃的好不好,对于简简单单的填饱肚子其实并没有特别高的追求,这从数据中也能得到印证,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的时间,我国饮食结构中谷物的占比下降了12%,越来越多的对蔬菜、水果、蛋奶的需求替代了对谷物的需求。
在谷物内部的需求来说,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无污染、有机绿色的谷物,大幅度降低了用化肥农药等提升产量的谷物需求。
综合起来,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降低的。
一边是供给的增加,另一边是需求的降低,粮食的价格下跌是可以预见的。但是这只是经济学的推理,实际上,我们国家一直在维持着粮价的稳定,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这对于农民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预期中的大幅度下跌应该是不会出现的,种粮的农民不用紧张。
杂交水稻是利用雄性不育技术培育种子的杂交优势来达到增产目标的,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将传统水稻亩产300——500斤左右提高到亩产1000多斤,这已经是非常卓越的成就。新一代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到1000多公斤(2000市斤),这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尽管如此,产量的提高对现行粮食价格冲击不大:一是可耕稻田减少较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难以抵消总体面积的减少;二是生产成本的投入与产量是成正比的;三是新一代的杂交水稻生产的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就我们国家而言,并非所有的地区都能种植,故受到一定的限制;四是国内粮价与进口的幅度息息相关;五是现在我国稻谷的价格已经很低了,一斤稻谷的价格还不及同等重量的饮用水,几乎没有了降价的空间。
稳定粮价,确保粮食安全,要切实保护好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严格把控粮食进口,增加种粮国家补贴,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