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者马尔克斯的杰作,描写的是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一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包括每个人的信仰,理念、信条与行事的标准、动机与准则、遗忘与孤独、光明与黑暗、兴盛与衰落),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生死疲劳》是中国作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叙述的是中国乡村自土改到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将农民与土地、历史与暴力、革命与变迁、理想与衰败整合在一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全部叙事则是通过一个地主投胎为驴、牛、猪、狗、猴、出世为人的六道轮回来表现。那么,读完《百年孤独》与《生死疲劳》,为什么感觉二者有极高的契合度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1.二者采用的创作手法都带有魔幻的色彩,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二者尽管所处的时空不同,叙述的内容、形式不相同,但其本质——社会存在都相同。所谓社会存在相同,就是构成社会的诸物质要素相同,或者说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相同。地理环境,是指特定社会所处的不同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海洋、土壤、动植物分布情况以及自然资源和矿藏等。人口因素,是指特定社会不同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质量(健康状况、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社会生产方式,就是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社会生产力,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所谓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分配关系之总称。这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两地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谋获方式,是社会的最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自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出魔幻现实主义样板《百年孤独》以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许多作家都在学习和借鉴。
当然也包括莫言。
我读了莫言的两本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与大师同行》,就明显感觉到莫言写作风格的变化。中后期的短篇,魔幻元素出现,比例增多。
两本书存在许多契合点,所以感觉会有些像。
契合点一:
《生死疲劳》和《百年孤独》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魔幻与现实结合,会产生光怪陆离的错觉,丰富阅读体验,对作家,讲故事的元素也得到极大丰富,不可能的东西也可以写在书里。读者也不会苛责作家的“胡说八道”。
《生死疲劳》里的人物六道轮回,《百年孤独》的马孔多被飓风吹走,猪尾巴男孩被蚂蚁啃光,都不会发生在现实里。类似例子在两本书中经常出现。
契合点二:
叙事视角:两本书都运用了多重视角来叙事。
全知视角,可以帮助读者俯瞰整个故事的脉络。
角色视角,是通过书中人物的眼睛,观察和刻画其他一个人物。是局部。
对某个人物,主要叙事者和书中角色看法不一,读者会得知更多丰富信息。
契合度三:
故事正常讲述过程中,会经常插叙,倒叙,叙事方式多变。
《生死疲劳》经常出现“莫言那小子”, 《百年孤独》经常出现“上校面对行刑队”,跳出正在叙事的过程,进入到另外的时空。
契合度四:
主题通过循环,得到深化。
《生死疲劳》通过西门闹和蓝解放两家,六道轮回发生的故事,深化生活的生死及疲劳挣扎;《百年孤独》通过布恩迪亚七待人在马孔多的故事,深化孤独的主题。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