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仙柩停放在铁槛寺,贾府主子以及至近亲戚做了三天安灵道场,然后就返回去了。
贾瑞、贾敬死后,灵柩暂时安放在铁槛寺,日后还带回原藉。秦钟、金钏、尤二姐、尤三姐等死后,都有埋到坟里。老太妃薨后,还入了地宫。可是,作品就秦可卿下葬以及坟墓的事,偏就不提一字一句。
原文:少时到入寺中,另演佛事,重设香坛。安灵于内殿偏室之中。
原文: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壬午季春。】
原文:凤姐又到了铁槛寺中照望一番。宝珠执意不敢回家,贾珍只得待妇女相伴。后回再见。
摘录的原文,是涉及秦可卿仙柩之文,作品没提下葬以及坟墓的事。可以断定,秦可卿死后没有下葬,仙柩一直停于铁槛寺。宝珠在铁槛寺呆着为秦可卿守灵,到元春省亲时,宝珠回到大观园。
铁槛寺阴阳两宅已俱备妥贴,换而言之,铁槛寺既是长期停放秦可卿仙柩的地方,也是送灵人口寄居之所。
批语作出特别提示: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提醒读者看秦可卿的身份,要用巨眼看,要以“焦大”看,将秦可卿看得越大,方才越接近真相。巨眼看到最大的女人,除了皇太后,还能有谁?
原文: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
可见,秦可卿死了几年,仙柩仍然停放在铁槛寺,贾琏、贾蓉等人代表两府去给秦可卿祭柩烧纸。
我在头条问答“元春为什么死?”之文,就秦可卿死于1688年的问题有充足依据,不再重复。
张友士到宁国府论病细求源时,已确定秦可卿死期:总是要过了春分。贾琏在冬底送黛玉去扬州,才去了几天,秦可卿就死了。
1688年1月27日,孝庄文皇太后驾崩。秦可卿去世的时间,与孝庄文皇太后驾崩的时间完全吻合。而且,秦可卿、孝庄文皇太后都长期都没有下葬。
秦可卿的棺木由皇商薛幡无偿提供,棺木出自铁网山。作品只有两次提到铁网山,第二次提到铁网山,是薛幡、宝玉、冯紫英初次相聚的时候。冯紫英说,他在三月二十八日去的铁网山。三月二十八日,正是孝庄文皇太后出生之日。作者写出这个日期,就是为了给读者解开秦可卿身份之谜尽可能提供依据。
秦可卿死后长时间没下葬的原因,除了与原型人物的情况相对应,可能还为了透露其他的信息。
《红楼梦》小说中秦可卿这个人物,除了小说中虚构的宁国府孙媳妇、贾母眼中的“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心思细重的秦氏以外,背后还隐藏着至少两个真实历史人物。一个是明朝末年的世袭四川忠州石砫宣慰使、忠贞侯(还是忠州侯?)秦良玉,一位足以令全体华夏子民为之深感骄傲和自豪的民族女英雄!一个就是清初的孝庄皇太后,也很了不起的女性!想想,《红楼梦》作者和批者既然说明了要为明末清初的最重要历史人物作传,怎么可能遗漏秦良玉和孝庄皇太后这两位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女性呢。
除此一虚构二真实的三人以外,《红楼梦》作者和批书人(即曹雪芹和脂砚斋)最后又最后在虚构的秦可卿白描之上刻意地施涂了一层“香艳、后宫争斗淫乱、奢侈淫逸招致株连、红颜祸水引发战乱”等斑斓杂陈的色彩,很可能是为了躲避当朝统治者的文字狱,也有小说本身艺术创作的需要。
很长时间没有下葬这一点,是影射孝庄皇太后死后,她的棺材一直停灵在紫禁城后宫几十年,之后也没有按照皇室殡葬礼俗归入位于沈阳的皇太极陵寝,而是等到很久以后才移至清朝皇帝专门为她在河北遵化的清景陵外侧辟筑的单独陵墓。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做,请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字,并自行展开推想。她的故事中,既有小说中秦可卿的“言辞和平、稳重妥帖”的一面,也有秦可卿的“后宫淫乱”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