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人往往喜欢从某个外国院校对中国留学生门槛低来证明这个学校是个大“水校”,其实这种思路是很有问题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欧美的教育普遍“产业化”,即使是一些世界知名的院校,也开始设置一些针对外国留学生为主的“圈钱”课程或项目,但是这不能得出这些学校本身是“水校”的结论。
首先,评价一个院校的世界排名,都是需要行业公认的客观标准的。虽然几大世界排名所依据的具体标准不同,所参考的因素也有所差异,但是有一些标准是公认的,主要体现为:
一、科研能力(论文的发表、引用情况、影响力因子);
二、科研课题状况(包括项目数量、经费、规格等);
三、本国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单位情况、平均薪酬等);
四、雇主反馈情况。
五、国际化程度(如外国学生的数量、比例等)。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前两项。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世界顶级名校都是以研究为主的研究型高等院校。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非研究型大学:例如,在美国,存在着一些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文理学院,它们以教学(而非研究)为主,尽管这些文理学院的教育质量普遍不低,但是它们的综合排名却难以达到一些顶尖综合类研究型大学的水准。
回到,答案的关键在于,在决定一个大学世界排名的因素上(科研能力和成果),这些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学普遍实力雄厚。因此,它们的排名靠前也就不足为奇。要知道,这些学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往往是业界领先的,这是它们成为世界名校的“硬实力”和底气之所在。
但同时,在欧美国家的大学中日益出现一种趋势:就是各大知名院校普遍开设一些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课程或项目。其中,因为中国的生源众多、留学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这些学校针对中国人开设的项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研究生项目。
好一点的情形可能是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因为一些知名院校基本上还是严格控制生源,所以一个项目招收的中国学生数量往往不会太多,在生源质量上相对把控也更严格。但是,要知道,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一个常青藤学校,平均一年学费就要5-6万美金(还不包括学杂费、住宿费等其他费用)。
相比之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不少院校,因为本来申请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就不多,再加上本国经济常年不太景气,因此教育“产业化”也做得更“出格”。于是,大家的印象往往成了:除了美国之外的留学(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往往是这些国家的一些听上去还不错的学校,开了不少“水项目”,招了很多很多的中国学生,而这些学生的生源则是层次不齐,甚至包括一些看上去似乎不怎么有竞争力的学生。
这样做,可以实现多重目的:
一是可以通过教育产业化盈利,缓解本校财政赤字的压力。
二是可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化程度”,因此增加国际排名。
三是外国留学生的就业情况往往不计入学校综合排名的考核因素中(一般主要看本国学生就
业)。因此,这么做,并不用太担心影响综合排名。
但是这么做真的没有弊端吗?
当然不是。首先,对于申请这些项目的中国学生和其他外国留学生,这些“水项目”无疑是会影响就读体验和教学质量。
其次,这种“教育产业化”的做法,虽然在本国的社会主流舆论上不会引起太多非难,但是对与外国留学生(包括家长)这个群体而言,无疑会造成这个学校口碑的下降,从而间接引起学校声誉的损失。
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很多专业都是一年制啊,港八新二都是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感觉挺好啊,三年又能怎样,学生在本科大多学了一个泛泛,水课选修课占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生阶段用一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个方向做研究其实够了。深入科研研究留给博士吧,那才是真正走学术道路的人。如果这一年用来划水不能按时毕业只能说明是孩子不够努力。
曼大世界排名30以内,不错的。
咱国内的大学排名不也常常被诟病嘛,总感觉自己的母校被排的名次低了。网上也经常为清北后边是上交还是浙大而争议,不是吗?
所以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经历,学校的加持就是孩子用努力奋斗来的一件外衣,一时保暖,不可庇佑一世。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