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上的曹操,国人给予最多的评价是奸雄汉贼、乱世枭雄。其真实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史实上的曹操雄才大略、贪财好色、猜忌多疑、才华横溢。知人善用,爱惜人才。我以为应称之为英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雄才大略
曹操一生身经百战,最重要的有三次。
第一次官拜骑都尉大破青州黄巾军起义。当时起义军有几十万人,曹操只有几千人马,结果他以少胜多,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其中的精锐部分成了他成就事业的基本力量。随后曹操妥善安置了黄巾军裹挟的百万农民,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当时淮河一带的社会安定,而生产出的大量粮食又支持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第二次大战就是官渡之战,在曹操的协调指挥下,打败了北方实力最为强大的军阀诸侯袁绍。袁绍是世家大族,在北方势力很大,而且当时曹操处在几股势力的夹击之下,东有徐州吕布,西南关中有张绣。曹操先解决了吕布和张绣,巩固了后方,才和袁绍抗衡。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显示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这场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迫使刘备南下,而孙权势力则被局限在了长江以南。
第三次战争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北方政局逐步稳定,曹操军力壮大,于是调集兵力挥师南下,希望一举统一中国,可惜却惨遭失败。虽败然而曹操还是伟人,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军事、政治策略,巩固了占有的地盘。赤壁之战后,北方仍然是稳定的。
贪财好色
贪财好色也是曹操的性格特质
贪财
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网络小说《盗墓笔记》中提到的摸金校尉,就是关于曹操设立专门盗墓的部队,以充实军费。虽说设立专门的盗墓部队,是为了扩充军费,但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需背负天下骂名的做法,曹操全然不顾,也从此看出曹操的贪财本色。
好色
曹操是奸雄也是英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生有子嗣的后妃达14人之多。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曹操好色,只能算作古代多妻制度下诸侯的正常情况。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曹操早年劫色的故事。曹操与袁绍听说某大户人家娶亲,新娘颇有姿色,便商定劫持新娘。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是夜两人溜至后花园,高喊“有贼”,调虎离山。当众人离开去捉拿贼人的时候,袁绍在门口接应,曹操冲进新房,持刀劫走新娘。不想新娘呼救,其家人尾追而来。惊恐的袁绍摔倒在路边的荆棘丛中。眼见追者将至,曹操丢下新娘,助袁绍仓皇逃跑,这一次劫色未遂。
曹操年轻时虽好色,而年长后更是变本加厉。曹操迎汉帝都许后,风闻以前的老上级大将军何进的儿媳貌美如花,不禁色心大动,将其据为己有。这便是曹操后来的尹夫人。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好色,也遗传给了曹丕、曹植两兄弟。曹植曾为袁绍的儿媳甄夫人作《洛神赋》,把这位美人比喻成“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文弱的曹植也许只满足于“柏拉图式恋爱”,但曹丕就不一样了,他对甄氏早就倾心,在曹操攻破邺城时捷足先登,将甄氏迎娶入门。
《世说新语•惑溺》记载,曹操率军攻破邺城时令左右速把袁熙的妻子甄氏找来,左右解答:“曹丕已经去了。”曹操马上改口:“今年破贼,正好赏给他做奴。”当着众人的面,曹操当然不好意思承认与自己的儿子争女人,遂以“送儿作奴”为借口找个台阶下。
也有人大胆推测,赤壁之战,也是曹操为美色而发。东吴有绝色大乔、小乔,曹操垂涎不已,于是挥师百万,欲夺得双娇还。不想“东风不与曹公便,铜雀无法锁二乔”。曹操对女色是否狂热到大动干戈的地步,也许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曹操嗜色如命,也颇多情。曹操原配丁夫人被休,二夫人卞氏原为歌姬,曹操尚未入仕之际,于春楼见其姿色不俗,便娶之为妻。卞夫人生下曹丕、曹彰、曹植兄弟,一直在幕后为曹操操持,曹操做了为魏王后,感念卞夫人功德,将她立为王后。曹操不离不弃,破格“立贱”,封其为后,另一方面也见其用情之坚。
曹操的礼法观念很淡薄,建安二年(197年)春正月,曹操讨伐南阳军阀张绣,对于这段历史,《三国志》的记录是:“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中国官方史书多遵循“为尊者讳”的原则,张绣当时为何反悔复叛,《三国志》语焉不详,但民间传闻的版本是:曹操强求张绣叔父张济之妻,激起了张绣的叛变之心。这一战,长子曹昂被杀,猛将典韦为护主也以身殉职。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重病卧床,自知时日不多,颁布《遗令》。其语云:“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可见曹操为人虽色,但尚有情。
猜忌多疑
曹操的猜忌多疑是很严重的,我们熟知的曹操名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真实的体现了曹操猜忌多疑的性格本色。
曹操杀华佗的历史故事也流传颇广。
华佗医术精湛,曹操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军政事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随想起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专做自己的侍医。岂料华佗却不愿意。华佗遂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曹操非常愤怒,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将华佗杀害。
才华横溢
接着我们再来看曹操的诗作,他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生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篇反映当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境况的诗歌。比如他在《蒿里行》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意思就是说,战争连绵不断,士兵们苦不堪言,他们的铠甲里都生满了寄生虫,大批的百姓由于战乱而纷纷死亡。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外,千里之地没有鸡鸣人烟。在某些地区,一百个百姓中只有一个还活着的,此情此景,当真是让人断肠神伤。
曹操的的诗风简约,质朴,直抒胸臆,有汉古风,多悲凉之气。曹操有首诗叫《短歌行》,字里行间透着曹操的才气、豪气、霸气。
才气:曹操写诗,“建安风骨”就是历史上人们对曹操文风的评价。
豪气:青梅煮酒论英雄。
霸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知人善用,爱惜人才
曹操是个知人善用,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从建安八年到建安二十二年,先后下发《论吏十士行能令》、《求贤令》、《赦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取贤勿据品行令》四道诏令来招揽天下英才。
与曹操爱惜人才有关的事例很多,最出名的是“关羽心在曹营心在汉,护嫂千里走单骑”的,千古佳话。
曹操做到了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东汉末年,曹操帐下人才济济,文有荀彧、郭嘉、司马懿、崔琰、程昱、陈群、荀攸等,武有夏侯惇、夏侯渊、典韦、于禁、曹仁、张辽、徐晃、曹仁、曹彰、李典、张郃等猛将如云。
结论:历史上的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绝非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性格矛盾,又海纳百川。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雄才大略,精明城府,然有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曹操的真实性格,杀伐果断,有侠客风范,年轻气盛要杀董卓。不过刺杀董卓失败,随机应变从刺客改为献刀。角色变化的快,反复无常的特点。也因为他有了刺杀董卓的经历,他掌权后时时刻刻防止自己被人杀,夜梦杀人是说明这个事件的典故。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说明他对杀伐果断的后果,还是非常在意的,毕竟人言可畏。说这句话,我觉得他是一个办事还是计后果的人,但是态度分明。不推诿。错了就错了坦诚,有个性。他一生喜欢寡妇在一起,说明了他内心缺少母爱,缺少温暖的人,最起码他童年到青年有一段记忆犹新的,让他喜欢上一个关心照顾他的女人,这个女人的关心照顾对曹操的人格信仰起了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个照顾她的女人是偷偷摸摸的,地位不高。后来生了什么变故。导致曹操的性格有暴力倾向,喜欢亲手血刃杀人,而不问青红皂白。为此他手下冤魂比比皆是。这与童年回忆有重合的地方。所以他一生都没有安全感是真的。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曹操,知道只有自己掌握了高高在上的权利,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而这个人必须能给他母性的温暖。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