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成功击败项羽以后,曾经说过自己夺得天下的三个关键,是韩信、张良和萧何,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汉初三杰。
在这汉初三杰之中,要论谁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是韩信。这倒不是说萧何和张良就不重要了,而是在这乱世之中,武力永远是最重要的。就说楚汉战争中,韩信平定齐、赵以后,其实就已经有资格三分天下了,这足以证明了但是武力比谋略和后勤更为重要。更难得可贵的是,韩信不仅擅长军事,谋略亦是不差。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将,晚年却不得善终,被吕后杀死。而刘邦看见韩信已死的消息以后,史书上记载其“且喜且怜之”。
那么,刘邦对这个十分有威胁的有功之臣,到底是敬畏对于惜才,还是惜才多过敬畏呢?
韩信之功
韩信对刘邦的帝业,是起到了汗马功劳的。从韩信受到萧何的举荐,到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开始,韩信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项羽分封诸侯以后,因为察觉到了刘邦的野心,于是就将原有的秦朝故地,巴蜀之地分封给了他。
这个地方,本来是秦国用来关押罪犯的。虽说此地富庶,但是正如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巴蜀国的关系一样,巴蜀之地想要出去,很不容易。
就是这样,项羽也不放心,他还特意将几个秦朝降将分封在了秦朝原来的关中之地,俗称三秦,用来监视刘邦的一举一动。
刘邦在入巴蜀之前,为了麻痹项羽,曾经将巴蜀外出的栈道烧毁了,以示自己并无东出之意。在刘邦拜韩信为将后,韩信就将计就计,明面上派人修补这个被烧毁的栈道,实际上却偷偷绕道陈仓,突袭三秦之地。
而三秦本来就是秦朝中人,却投降了项羽,害得秦朝灭亡。自然而然地,秦国的百姓对这些人都恨之入骨。
与之相对的,则是刘邦入主咸阳后的约法三章。如今刘邦军队再次回归,秦国故地的子民纷纷欢迎。因此,守卫在刘邦外面的三秦很快就被击败了。而刘邦也拥有了当年秦国吞并天下的资本,秦国关中巴蜀之地。
可惜,刘邦托大,在彭城被项羽痛击,遭遇了大败,幸好韩信击败了项羽的追兵,使得刘邦有机会重整旗鼓。
不过,此时的形势,对于刘邦是很不利的,因为北方的那些诸侯看见刘邦大败,便纷纷投降项羽,以示忠诚。
虽说这些诸侯是些墙头草,不足为惧,但是却依旧能够和项羽对刘邦造成两面夹击之势。
这时候,韩信再次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希望前往北方开辟敌后战场,先将这些墙头草清理干净。
在这个过程中,韩信不仅屡战屡胜,还不时的出兵援助刘邦。毕竟,想要抵挡住霸王项羽的攻势,依旧是很不容易的。
最后的结果正是大家所熟知的,韩信接连铲除了北方的诸侯,就连项羽手下的大将龙且,都被韩信击杀。此时的项羽,俨然一副大势已去的样子。
可是,面对这样的诱惑,韩信拒绝了。而韩信拒绝的后果就是,项羽垓下自刎,刘邦称帝。
刘邦对韩信的复杂感情
因为韩信实在太可怕了。
韩信总默默无闻,到闻名天下,只用了几年。很多人多有这样一个疑问,同样是熟读兵法,赵括纸上谈兵,第一次作战就失败了,从此遗臭万年。而韩信此前最多也就是熟读兵法,根本没有实操的机会,却是直接成为大将军,还定三秦。
对于韩信这样的人,我只能用天赋异禀来形容。这样的人多吗?不多,韩信算一个,朱元璋手下的徐达也算一个。
韩信本来只是一个混吃混喝的无赖,而徐达本来也只是一个农民,可他们就是成长极快,或者说天生的将军。
而刘邦是全程目睹了韩信崛起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明白韩信的可怕。所以,韩信不能有兵权。
但是刘邦终归是于心不忍,因此,在夺了韩信的兵权以后,他就选择了让韩信做一个富家翁。
其实,从刘邦对待这些异姓王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刘邦对韩信的复杂情感了。其他人,刘邦没有对他们夺权,可正因如此,所以刘邦对这些人是必除的。
韩信则不同,韩信先是齐王,又被贬为楚王,最后成为淮阴侯。刘邦夺取了他的权力,这也意味着只要韩信不搞事,就能活下来。刘邦给了他机会。
可惜,韩信最后还是反了。
所以,当刘邦看见韩信造反的时候,才会且喜且怜之。喜是喜在自己有先见之明,及时地拿走了韩信的兵权,否则不堪设想;怜则是怜在自己明明给了韩信机会,韩信却依旧走上了这条路。
结束语
因此,对于汉朝来说,刘邦不后悔这么对待韩信,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应该是后悔的吧。
公元前197年,被萧何赞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死之前,我们不知韩信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萧何有何感想,但史书明确记载了刘邦得知消息的感想,史书用这五个字来形容:且喜且怜之。这就很令人玩味了,按说吕后替刘邦除掉了一个心头大患,刘邦应该高兴才对,要知道吕后在处死韩信之际,刘邦正被反叛的诸侯弄得焦头烂额,现如今刘邦兵不血刃且又假借他人之手除掉了最大的不安定隐患,刘邦这时不是仰天长笑,而是喜之后又流露出了怜悯的情感。
刘邦的喜,我们也大体都知道,但刘邦对韩信的怜悯可能许多人不能理解了,刘邦之所以怜悯韩信主要原因在于,韩信确实为刘邦的建立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然刘邦也不会说出: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初三杰)其二刘邦对韩信才能的爱惜,韩信被后世尊称为兵仙,可见韩信军事才能的突出,刘邦在将韩信囚禁在京城后,曾让他与张良一起整理先秦以来的兵书,并顺带将自己的作战感想和对兵法的理解记录下来,现如今,兵法整理还未完全成型,却不得以将韩信杀死,刘邦怜悯可惜的是韩信的兵法才能不能完全为自己所用。
刘邦后悔过吗?作为一代帝王,刘邦不仅要考虑眼前的问题,更要考虑他百年之后的问题,相比于诸侯王为刘姓皇室留下的隐患,一个韩信是不足以让刘邦后悔的。也许有人会说刘邦在被围困在白登山时可能后悔过,细想来这种可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正如韩信临死前懊悔没有听从蒯通话那般,若韩信真活到了刘邦被围困白登山的那个时间,也许韩信就是压死刘邦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得来说对于韩信之死,刘邦是喜大于怜悯和可惜的,毕竟刘邦自己早已迟暮,韩信正当壮年,万一刘邦自己百年之后无人压制韩信,汉朝江山被颠覆也犹未可知。韩信之死对韩信而言是不幸的,但对刘邦对整个汉朝江山是可以接受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