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奸”问题,是古代大臣们做官的首要问题。当他们还是莘莘学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接受关于“忠奸”的价值观的教育。家长和老师都会告诉他们,要做忠臣,不要做奸臣。甚至还有非常极端的例子,岳飞的母亲把“尽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让他不要违背自己的信仰,一生都要做忠臣。
(岳母刺字)
皇帝在用一个大臣的时候,首先也不是从能力上来考虑,而是从“忠奸”上来考虑。如果皇帝认为一个大臣是“忠臣”,就对他非常信任。如果皇帝认为一个大臣是“奸臣”,肯定就会排斥他。
史官在写历史,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会把“忠奸”问题作为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在这个标准的统照下,历史人物被放入不同的序列。比如《史记》中《酷吏列传》上面的人物,就基本上被作为奸臣。而《滑稽列传》中的人物,则是作为“艰难的忠臣”存在。
既然“忠奸”问题这么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呢?
“忠奸”问题在古代确实很重要,但是,“忠奸”却从来就没有标准,而且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岳飞。不管是历史评价,还是民间评价,他都是一个绝对的忠臣。但是,皇帝宋高宗却认为他是奸臣,把他杀掉。反过来,秦桧也是被公认的奸臣,但是宋高宗却认为他是忠臣,对他非常重用,给予他“独相”的地位。
比如和珅。我们都知道他是奸臣,嘉庆也认为他是奸臣,但是乾隆却认为他是忠臣。就算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污分子,他依然认为和珅是忠臣,不会惩罚他。
比如袁崇焕,当时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认为他是奸臣。但是后来历史上却定性为他是忠臣,认为他是民族英雄。
(袁崇焕剧照)
以上这些大臣,不管怎样,最终历史上都给予了他们确定的评价。但是也有一些大臣,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依然无法确定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比如霍光、曹操等人。霍光和曹操在朝中把持朝政,朝中的大小事务,都由他们说了算,按理说他们是奸臣。但是,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情,对国家对皇室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因而似乎又该是忠臣。那么,究竟他们是忠臣还是奸臣呢?到现在依然没有定论,成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一种局面。
不过,我们知道,历史是不能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这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关于“忠奸”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呢?
第一标准:对皇帝是否忠心。
这也是古代最被认同的标准。这里的皇帝,当然可以延续得更宽泛一点,这句话就变成了:对主人是否忠心。
比如尉迟敬德和徐茂公。李世民认为他们就是忠臣。当年他们在别人手下的时候,李世民曾极力拉拢他们。他们明知道他们目前的主人并不是明主,但是却不愿意背弃,依然为其作战。直到后来,他们的主人被打死以后,他们才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样的人叫做“纯臣”,也是最忠心的表现。
《三国演义》还根据这个标准,把黄忠塑造成一个忠臣,同时把魏延塑造成一个奸臣。
不过,这个标准其实并不好用。因为前面我们也讲了,秦桧、和珅这样的人,对主人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我们却认为他们是奸臣。所以,把对皇帝忠心的人认为是忠臣,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和珅剧照)
第二标准:对国家是否忠心。
古代皇权社会,家国其实是连在一起的。皇家就代表国家,有皇家也就有国家。
但是有时候,皇家和国家又是分离的。比如岳飞,宋高宗认为他对皇家不忠,对自己不忠。但是岳飞却认为,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国土,对于国家来说他是忠臣。背上的“尽忠报国”,就隐含着这样的深意。再比如曹操,他确实挟持了汉献帝,对汉献帝来说,肯定是不忠心的。但是曹操的努力,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对于国家来说,他是忠臣。
皇家和国家,合在一起最好。但是,当皇家和国家分离的时候,作为忠臣,是应该选择国家的。
第三标准:对百姓是否忠心。
如果皇帝乱政,这种情况下,选择“文死谏,武死战”这样的忠臣,也是可以的。但这多少有一些愚忠,他们对国家和百姓都没有什么帮助。而在古代,最重要的忠臣,其实是一心为百姓的人,这应该是忠臣的最高境界。
然而这个最高境界,有时候反而最容易引起争议。比如李渊李世民,他们造反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给百姓带来了和平安宁,他们算不算忠臣呢?再比如周文王周武王,他们带着四方诸侯,推翻乱政的商纣王,给百姓带来了幸福,他们又算不算忠臣呢?
由此可见,忠臣的标准虽然很确定,但依然永远存在争议。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一,一些感言:1,看了一些解答,都不是很客观系统科学,这也反映了我们以前的历史观的随意性,并且导致历史人物评价的反复性。2,正史与野史评书戏曲小说分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的误差,比如曹操,潘美等等,这里面有时候很混乱。3,不同时期,统治者为了某种需要,对历史人物的翻案,这直接造成人物忠奸形象的大逆转,比如袁崇焕,岳飞等等。
4,所以说,对历史人物评价,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科学系统客观理性的一个标准。
二,个人觉得,评价历史人物,应参考历史资料,参考既有评价。但是对其中一些明显的唯心主义论点,尤其是历代统治者制造的混乱与错误,应当仔细辩明,从新审视。这就需要一个标准。
三,标准其实很简单。可以从几方面分析:1,个人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武艺或文艺水平,官职大小,等等。2,个人品德操守,包括其信念,节操,是否贪腐受贿卖官,是否贪生怕死或杀身成仁等等。3,成就及影响,包括个人的文治武功,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正反作用。
四,所谓忠臣奸臣的评价体系,其实是最无法客观理智,最不能令人信服。比如很多所谓的奸臣,在世时,极度忠于本朝皇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其皇帝也对其评价很高。奸臣的帽子,是后人出于某种需要,强加的。斯人已经作古几十年甚至百千年,如此忠奸的翻倒,有何科学性?如何服众?
五,任何人都是复杂的整体,都有其局限性,对历史的贡献都有辩证的两面性。历史都已经到了21世纪,还在延用忠臣奸臣这种简单幼稚一棒子打死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就如同小孩子们看电影,总要问一下,哪个是好人,哪个人坏人一般,可笑又可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