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还会让你的子女继续选择教育行业吗?
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你还会让你的子女选择研究行业吗?如果你是一名银行家,你还会让你的子女选择银行业吗?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还会让你的子女选择运动行业吗?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还会让你的子女选择教育行业吗?
我相信大都数家长解答是肯定的,也许不是强制性,也许会有强制性,那都是因为爱,因为在家长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帮到孩子;那都是因为爱,因为家长有这个能力帮助孩子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那都是因为爱,因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麻烦。
儿时被习惯性的渗透“职业爱”
我们的小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公以后让孩子当老师吧,说不定孩子还能和我一个学校教书”;“孩子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耐心的人,就像你的父亲一样伟大,认认真真上好了每节课,写好了每份教案”;“孩子你怎么这么不细心啊你,这以后怎么当老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甚,“乖孙子哎,以后就向你父亲一样当个老师,当校长”;“小宝贝以后干吗呀,不行就和你妈一样当老师吧”等等,这样的对话是否唤起你儿时的回忆,我们的父母没有故意限制你的选择,都是习惯性的渗透“职业爱”。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的圈子属于职业,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工作,当你回到家,你也会把职业的习惯,职业的语言带入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职业语言最多,这是你的首选,所以当我们儿时,已经被动的接受了很多关于父母职业的交流对话,这也许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伏笔。
长大被习惯性的选择“职业爱”
儿时到长大,我们的关键任务都是学习,这时我们还是被动接受大人们习惯性的渗透“职业爱”。直到高中学段的开始,特别是高二学段,开始有了选择小类或是特长的权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想考上好的大学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继续努力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话复习再高考;一种是选择一门小类辅助冲刺高考。这个时候家长的“职业爱”就要充分展示,就像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满山遍野开花,大人们开始出谋划策,以自己所知道“职业爱”的领域为主,帮助你选择,如果你的父母是教师,他们除了考虑小类通过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方向,他们会让你考虑美术、舞蹈、体育,这样的小类生毕业以后最起码可以有资格考教师。我们也许对选择很恐惧,也许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许我们也害怕未来,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大人们最中和的答案。我们被习惯性的选择“职业爱”。
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我们有多少是自己选择的,特别是专业。特别是那些中等生,成绩不高不低,大人为了未来,为了职业的最低保障,会帮助你选择和他们职业相关的专业,这不是错,是大人们为了你更轻松的生活。
毕业后我们开始懂得“职业爱”
大学毕业之后,也许我们很幸运,已经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也许我们还需要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接受父母的“职业爱”,在父母的帮助下,我们会变得更有方向,更能轻松的生活。我们开始平等的和父母交谈工作中的事情,我们开始向父母学习工作中的技巧,我们开始更努力更好的工作,超过父母在职业中的成就。我们变了,我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职业爱”,开始主动寻找,主动探索,主动想知道关于工作的一切。我们的父母也在无私地帮助我们成长。
孩子的成长不可预测,也许有的父母会限定孩子的选择,也许有的父母重视兴趣爱好, 总之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更轻松的生活,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我们每个人只有短暂的十几年学习生涯,终归有一天要化简成蝶,踏入社会,不管是受父母影响选择了他们职业的方向的工作,还是选择了另一个方向的职业,只要我们谦虚、勤劳、勇敢、自信、好学,我们都可以站稳脚跟,都可以成为父母的骄傲。
当父母的,总希望儿女能够活得轻松自在些,尤其是在职业的选择上,更不愿意让他们将来从事一份劳心劳力的工作。
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是指人们对于陌生领域的认知很困难,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把握另外一种行业的酸甜苦辣的。
正因为经历过了,深知其苦,才会出现很多子不承父业现象。当医生的,不希望子女学医;当警察的,不希望子女考警校;当老师,不希望子女考师范。
但我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蛮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教育工作的。首先,教育职业很稳定,可以作为终身职业,加入其中,虽不会大富大贵,一辈子的饭票肯定没跑了。
其次,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好,是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性强。国家把教育作为立本兴邦的百年大计,在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扶植,必将使教育的前景更加璀璨夺目。
再次,教书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一件积善行德的好事,从事这样的职业,利己利他利国利家,何乐而不为乎?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