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会改写。起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项羽败走垓下之事,而韩信与刘邦的天下之争会更有好戏可看。可叹的是,韩信为了一时的满足,他没反。
为什么在这里我要用可叹这两个字,是因为他韩信有机会甩开刘邦,自己赢得整个天下。也就是说,老天爷给过他机会,他没去抓。他若是去抓了,刘邦和项羽都会被他个个击破,而他有一百个可能能自己成就大业,而不再屈身于地痞出身的刘邦的名下。
可他就是没去抓。
对于他韩信来讲,最大的一次机会的背景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是刘邦在荥阳时,被项羽几十万大军围困,又无计可施。当时,刘邦已无力与项羽正面交锋,只能坚守。相持间,又被项羽一箭射中胸部,弄得军心惶惶,更是雪上加霜。而这个时候,项羽派出的由龙且率领的20万大军,在潍水被韩信一举击溃。韩信由此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地全部平定。如果在这个时候,韩信反了,不再听令于刘邦,那刘邦必败无疑,而项羽这只猛虎也必有重伤。
当时的时局,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极其有利于正遇两虎相争的韩信。因为在这个时候,从军事实力来讲,韩信已不比楚汉任何一方差。项羽在这个时候就清醒地看出了这一点,他看出如果这个时候,韩信独树一帜,天下起码可以出现三分的局面。于是,出于灭汉的需要,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希望韩信在这个时候甩开刘邦单干。
这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吗?
韩信如果在这个时候单干,真的是再走两步,即可到位,先坐视项羽痛击刘邦,然后,不等项羽喘息,再征伐项羽,一举,天下必得。
在这个时候,齐人蒯通与项羽一样,也看出了这个天下大势,他登门劝说韩信不要满足于刘邦给他的齐王封号,说那不怎么值钱,更值钱的东西实质就在你伸手即得的地方呢,你得看明白喽;说你韩信虽居臣下之位,却有震主之功,这很容易引来杀人之祸,不如立刻脱离刘邦,以求保全。
但韩信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韩信却傻呵呵地认为刘邦将来不可能杀他。他对蒯通说:我跟随项羽时,不过是个执戟之郎中,没有人肯给我提供用武之地。而汉王刘邦却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万众之师,脱下他的衣服给我穿,把最好的食物分给我吃,我的话他是言听计从。没有他发现我,重用我,信任我,我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是不忍心背叛刘邦。
而就是这个不忍心,使他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在那之后,他倒是也犹豫了一阵子,观望了一阵子。公元前202年,刘邦约韩信从齐地山东与另一个叫彭越的人率兵合围楚军于固陵。但韩信没有行动。他的没有行动,致使刘邦大败,致使刘邦几乎把家底输了一半。本来从兵力上是占优势的处于追击状态的汉军,却被撤退中的楚军反击得一败涂地,亏了萧和很快又给他凑了一批人马,才使他得以复振。在这个时候,当说是韩信的又一个可夺取整个天下的绝好机会。他只要再沉一沉,项羽击垮刘邦之日就有可能到来。因为这个时候的刘邦已是又回归退守,到了不敢再战的地步。但他韩信把这次机会又放弃了。这放弃的原因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计策,把淮阳以东至海边的土地全送给了他韩信。韩信这个当年受过胯下之辱的劳苦孩子由此一下子成了一地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齐国之王,他更有点晕了,他满足于这一高位了。他觉得刘邦把这片广大的土地给他了,就永远也不会再要回去了。惊喜之下,他立刻率兵响应刘邦的指令,从齐地南下,先夺取了彭城,又再占苏皖豫大部,然后与刘邦、彭越、英布等大军合围项羽于垓下,以40万人对10万人的力量对比,将项羽打了个命丧乌江。
这过程,我们如此叙述起来,不乏有一种轰轰烈烈之感,我相信许多人听了,都会为韩信这位用兵如吃小菜的人物点赞叫好。殊不知这结果又是多么的可悲!正所谓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韩信接下来的命运并不比项羽强到哪去。
一见天下平定了,刘邦立刻玩起了消藩这种后代帝王竞相仿效的手腕,先是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让韩信移都下邳,接着,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再削韩信的官职为淮阴侯,紧跟着,又授意自己的老婆杀韩信一个措手不及。
故此,我有理由说他韩信当年不反,可悲亦可叹!一个完全可以改写的历史,由于韩信的妇人之见和所谓的知恩图报思想变成了一场空梦。而阴狠毒辣的吕后在刘邦死后却一手遮天地更得意于肆无忌惮。
韩信当初反了刘邦,历史不会改写,原因是,凡成大事者,势局己定,有些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韩信虽勇,位至三齐王,但从以下三个方面挈肘他是反不起来的。
第一点,韩信是位感恩的人,他虽然岀身贫寒,给人们的印象是短韩信,他的短有这么几个,传说算卦的说他应活七十一,背是帝王之相,后因九里山前活埋母,与兄弟鸡毛分井,错杀陈樵夫,乌江逼死霸王各减了八岁,加起来三十二岁,这些短足以说明韩信刚毅果敢,睚眦必报,但另一方面韩信很怀旧,在乞食时赠与他的人如范怀、漂母等人都得到了回报,由此看,在难中有恩于他的人他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刘邦萧何来说是他的伯乐,因此他不会反刘邦的。
其二韩信恃才功高,目中无人,人缘关系差,从这点看他只忠于皇帝,对其他人不屑一顾,如果有反心,他就会象司马昭之心一样路人皆知,他并没有络笼人心,这就说明他没有谋反之心。
再一方面刘邦也会提防他,封淮阴侯后解除了兵权,他心知肚明,但也没有一点异常反应,足以说明韩信是不想反的,直到他后来被人常说有谋反的可能时,他也不在乎,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有反心的话,他早就预防打算了。再说他的恩相萧何随时都在掌握着他的动态。
直到最后要杀他的时候,才找岀个陈豨与他合谋反叛的罪名来,陈豨何许人也,名不见经传,韩信怎会与他合谋,可能是统治者要除他拉的垫背的借口罢了。因此韩信不可能反了刘邦,即使反了也会身败名裂不会成功的,就是前期韩信所建功勋,也是借助刘邦这方平台而建立的,就是他跟了项羽,也不一定消除刘邦,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些事真的是大势所趋,非一人之力而定也!以至于韩信到死时还念叨着一句话"那把刀能杀我?我这一背是帝王之相"但背始终是背,不会成面的,即使反过来还是背,因此韩信反不了,反了也改变不了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