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北方人,我听粤语歌曲并不是很多,但像李克勤的《护花使者》、影片《逃学威龙》中的《皇后大道东》,甚至是《整蛊专家》里的那场不甚规范的粤剧草台戏都还算记忆犹新,不过最喜欢的,应属罗大佑的《童年》。
初接触时,颇有母语之外的感受。然而或者因为听闻的局限,只是对粤语歌曲中的节奏感比较肯定,认为这应该是歌曲语言的表达问题。粤语的语调变化远比普通话更复杂,继而可能对节奏的把握更快速准确。依稀记得应该是《精武世家》中吴彦祖曾说过“我对吃很随便的”,但因咬字不清变成了“我对性很随便的”。如果不是粤语,吃与性决计联系不到一起,这也继而让我想到了那句“食色性也”。
貌似是匈牙利的作曲家巴托克(Béla Viktor János Bartók)曾说过“每个纯粹、狭义上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都是极度完美的真正典范。所表达地思想精简干练,毫无多余。”(只查了下名字,没找原话,不知对否)。由这句话我认为,粤语歌曲应该已经表达出了这种感觉,且发挥的非常出色。或者这就像秦腔信天游、呼麦或蒙古长调那样,在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听觉美感演绎出了千差万别的“地方风采”。
因此这更像是用语言的节奏感表达出了当地人们人生步伐的速度。这虽然是地域性的,但却并非是狭隘的。所以令我着迷的并不是那一个个字符的吐音发声,而是一种感情。所以不妨以罗大佑的《童年》来看,粤语版是轻快地,这种表达体现到咬字时也很轻,于是似有了几分诙谐的意味。反观普通话,字正腔圆,出字收声铿锵有力,即便仍还是同一人去唱,却让我少了听粤语时的那种感受。
至于配着字幕去看(抱歉我并没有专习粤语,所以有些发音不太能分辨清楚)则是另一种感受。如果用第一印象去说,就是“抒情达意”,画面即视感很强。再则就是有些歌词颇类如现代诗歌的感受,细细揣摩另见深意,比起普通的情爱歌曲另有暧昧别致的感受。当然,这种引申暗藏的借喻或转喻在某一时期表现的太过了,《皇后大道东》就是如此。这也是让我觉得颇为不喜的一点。委婉到让人难以接受的同时,又怕人不懂似的用了非常直白的名词,听着看着都不甚爽利。这就又有些繁复比兴地运用了,略苛责地去说,就是小家子气。
不过最终,我个人感触最深的,可能还是对某一时期里粤语经典曾有的辉煌与没落对比之后的认知。印象中似乎随着影视业的改变,今日粤语歌曲也逐渐令我淡忘。若不是今天偶然遇到这个提问,恐怕我早已忘记什么算是地方民歌、什么又是粤语歌曲了。今日国内普通话歌曲,狂轰滥炸到所谓通俗、民俗,几乎都一般无二了。
粤语的出现只能说是机缘巧合!
49年后大量文人南渡蜗居香港……这个英国殖民地。
这些民国文人大大提高了香港的中国文化底蕴,代表人物就是金庸、黄霑等等。
自由的文化氛围,中西文化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物在这里碰撞,互相启发相互交融……(如果英国人在中小学推广英语,禁止在学校说粤语,老师再贴几个公告:说英语做文明人……估计现在没粤语啥事)
加上粤语9个声调,入声的运用,比只有4个声调的普通话更是铿锵有力,典型代表就是岳飞的《满江红》(罗文演唱)不管是朗诵还是唱歌,粤语版的满江红秒杀国语版的满江红。粤语版的满江红简直是咬牙切齿:“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艺术美的文字,也只有粤语才能将汉语的韵味表现出来,代表作《似水流年》《似是故人来》《石头记》如此优美的歌词,英文写不出来,英语歌更拍马也赶不上!……不服气?有哪首英文诗谱曲而成的歌曲比得上《满江红》?……我不是指英语我是指英文法文等一系列都比不上!
但随着时间流逝,像老一辈那样中西文化融合贯通而且在自由的文化氛围下培养的人,2020年后已所剩无几。随着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褪色,再也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更不要说国内了。偶尔能有一首眼前一亮的作品已是偷笑……大师级人物,难!
所以现存的这些粤语歌,大家……特别是那些热爱喜欢汉文化的人,好好珍惜这些粤语歌吧,以后再也不会有如此高水平的中文歌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