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儒家思想对科学的贡献几乎没有”
“儒家思想对科学的贡献几乎没有”,这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 里第二卷 《科学思想史》中写的,同时还写到:“纵观 整个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儒家是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同 时还不同 意对技术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另一个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据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 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 11 世纪, 世界上的重要科学成就 、发明和创造共 231 项, 其中我国有135 项, 占总数的 58 .4%。 从公元 11 世纪至 16 世纪, 世界上的科学成就发明或创造共有 67 项, 其中我国有 38项, 占 54%。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先进, 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理论科学及冶金、纺织等应用技术远远走在欧洲前面。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个特点就是大多是靠对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而获致, 其记述表达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经验描述式的 ,本质上是感性知识的堆积, 不具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特征。正如著名科学家吴大猷所说:“一般言之, 我们民族的传统, 是偏重实用的, 我们有发明 、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早在1915年,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的任鸿隽发表《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认为原因是:“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取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鹜于空虚而引避实际”。1922年,哲学家冯友兰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 ,认为“中国哲学家不需要科学的确实性,因为他们希望知道的只是他们自己;同样地,他们不需要科学的力量,因为他们希望征服的只是他们自己。”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儒学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后西方的罪魁祸首?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国家的大一统和家国情怀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对科学的阻碍作用同样是惊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号就是“科学与民主”。在李约瑟眼里,儒学对科学的几乎没有什么贡献。文化保守主义者一直不承认这一点,早在1927年梁启超就指出,儒学与科学,不特两不相背,而且异常接近。更有人说,科学早就破产了,还是靠孔孟之道。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道德的哲学, 历来以伦理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内圣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识为目的。所主张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能解释一切, 对一切现象都能有一个模糊的说明,模棱两可亦是亦非,这与科学的实证精神是相违背的。
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维护着封建制度的等级和秩序观念,严重压制思想开放,导致思想僵化和思维缺乏理性,使科学缺乏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说:“科学和人类其他事业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平等的事业。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平等:从打孔孟到如今,讲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学的美好》)
儒家 “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使科学技术发展丧失了原动力。“农桑为本,工商为末”,这是中国长期农业文明的特色,生产力低下,吃饭是最大的问题,历代统治者都是如此。早在春秋战国《管子·小匡》中就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秦汉以后“重农抑商”,士农工商逐步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缺乏思维科学是中国科技进步缓慢的重要因素,这不仅仅是儒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文化都是如此。在中国传统思维中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抽象思维能力薄弱。1953年斯伟泽曾经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问爱因斯坦为什么近代的中国产生不了科学。针对,爱因斯坦专门给斯伟泽写了一封回信进行了解释:“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作出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
思想自由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西方是先有文艺复兴个性解放才有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思想最自由的时代;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也出现了许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到了五代十国、北宋时期,达到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潮, 出现了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沈括。到了清朝,专制残酷思想禁锢,文字狱流行,科学停顿,更谈不上发展了。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彻底断送科学精神。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了一种学术权威垄断意识,结果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视经书为道,以注疏为学”,其保守性长期妨害科学的自由进取精神。程朱理学进一步阉割儒学,被统治者改造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科举制度,造就了士大夫阶层“学而优则仕”的功利观、贵义贱利的伦理观、“鄙薄技艺”的价值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观。“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读圣贤书”,“皓首穷经, 研磨八股”,科学研究成了“奇技淫巧”“雕虫小技”,思想的僵化固化泯灭了科学的希望。
所以说,儒学对科学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这一点连新儒家的梁漱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僵死的、形式化的儒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称其抹杀了人的个性、背离了人的本性,成为僵化的统治工具,所以要援西学入儒,挖掘儒学的真精神。
但是也不能简单说儒学是近代科技落后西方的罪魁祸首,儒学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学术界一直都在争论,各有说辞,不能武断下结论。李约瑟认为,“中国实行的官僚体制主要是为了维护灌溉体系的需要,而欧洲实行的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体制非常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化便诞生了。”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在工业革命以前,“技术发明主要来自于工人或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偶然发现,中国人多,工人和农民的数量多,因此,在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发明方式上占有优势,这是中国经济在前现代社会长期领先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知耻而后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 是科学得以创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要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重要的是宽容自由民主,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创新就是空中楼阁。
问得好!
说几句大不敬的话:儒学不是去研究自然,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改善人们生活服务。而是走捷经,想轻而易举地改变生活水平,又不费时费力,那就是研究人际关系,希望一夜暴富,“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这种观点,注定了它阻碍科学的发展!
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到后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是儒学的主张,这些主张却都是人际关系,强调怎样做人,不同层次的人怎样怎样,使人们失去了创造性,个个因循守旧,个个墨守陈规,科学怎能发展?
再说两句,现今又有人吹嘘这一套,说在外国怎样学它,特别是在美国怎样怎样,西欧国家怎样怎样,实际呢?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的还比较多些,实则儒学就是陈渣泛新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