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乡亲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每周奔波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对来谈谈我的看法当然囿于经验和学识,有可能偏颇,欢迎交流探讨~~
劳动力根据工资收入流动是基本规律,宁送外卖不打工,因为打工收入少
据统计,蜂鸟、饿了么、美团这几年爆发式增长,2015年美团有1.5万骑手,到了2018年规模达到60万人;饿了么2018年注册骑手超过300万。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都要去做跑腿、送外卖,主要动因是收入比工厂打工高、甚至高的多
打工的送外卖,发展空间不一样
站到生产线边,人就成为机械化的一部分,重复、简单、枯燥的劳动从本质上说是违背人性的。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里有个桥段,就是主演从工厂生产线下来,还拿着个大扳手,见到东西就要上去拧几下----人都被生产线改造成神经质了。
并且在工厂做工,工资计件,所以是可以见顶的,再厉害的工人也有精力体力的上线,月收入最高也高不过送外卖的,一个兼职骑手赚的钱都比生产线上的工人多。
最主要的是,送外卖可以说是上不封顶的,最高能拿到3万就是例子。这几年制造业利润下滑,整个产业上也不可能给一线工人多少回报,能保持待遇不下降已经千难万难了。
一个有空间值得想象,一个已经见顶增长倒退,明显人会往更有希望的地方走。
抢人战和服务业升级,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了
送外卖属于服务业、生产线上工作属于制造业,以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都有一个产业就业转移的阶段。在美国、日本都发生过这样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衰落,服务业繁荣,整个国家的就业动态促使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有研究学者发现,其实从2012年左右开始,我们国家的第三产业就开始超越制造业(第二产业),并且比重逐年上升,也就意味着从那时起,更多的人的就业出路是向着提供服务,比如做跑腿、送外卖、当骑手这样的职业的,而第三产业由于需求的爆发、从业者的增加,整个产业的创富效益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已经看不上生产线开出的那点酬劳,转向第三产业挣钱去了。
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国家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站生产线的工人成为大龄,青年、青壮年劳动力总量变少,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得不纷纷开出不同的条件来争夺年轻劳动者,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服务业给出的酬劳和发展机会更让年轻人看重,所以工厂越来越缺人、越来越不好招人,不得不搞“机器换人”,致使中国目前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最快、用量多大的国家。
笔者比较有话语权,我在工厂干过几个月假期工,所以很高兴请大家听听我的感触和见解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宁愿选择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打工?
理由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工厂,顾名思义,生产物件。多数岗位的工作都是在流水线的一个固定环节,反反复复地重复一个动作或者一个完整的程序。就这样干一天,也不能多活动,枯燥得要命。而且,在连续的劳动中难免会有失误,这时组长或管理会骂的狗血喷头。在连续一天的忙碌中,犯错真的不容易控制住。犯错了就会在工资里面扣除一部分...一天天枯燥地过去,更是对人的精神和身体有强大的打击。对于年轻人,精神和冲劲是最重要的!可是...去了工厂打工就...另外,在工厂里面的老员工普遍喜欢刁难新来的员工。暗地里面指派你去干这干那,万一出了事情连他人都不容易找到!背锅的总是新人!
第二点
在工厂,难免会有大家伙一起吃饭、一起休息的情景。我们仔细想一想,工厂里面打工的人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年轻人的人生发展会起到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我只笼统地概括一下,就不具体举例子了,免得话语带锋芒,容易被误解。所以这里给大家脑补的空间。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较有良知的年轻人进入这样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点
在配偶关系上。试想一下,一个小伙子进入工厂工作,成天劳动,与外界联系稀疏。日复一日,他最后的结婚对象最有可能是谁?
—— 父母安排的婚姻 或者 工厂里的意中人。OMG! 年轻人的未来本就有无限的可能,对于配偶的选择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走向的关键性力量!现在!我们真的已经想好要把这一切的可能性跟着我们进入工厂抹灭掉吗?
现在,我们再转身看看送外卖怎么样
送外卖的收入不是固定的,只要你肯接单,不怕累不怕苦,月入8000都是可以的,而在工厂累死累活都不一定能超过5000。每天接触到的同事和顾客又有多元性,每天的精神状态不知道比工厂好多少。
我知道,干外卖员也不容易。但至少,它让年轻人未来的方程式有了多个解,而不是在工厂打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特解!
修行就是生活,如果您认同我的话,请给我呼应,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