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代皇陵概况
明代皇陵完整意义上包括在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凤阳的明皇陵和盱眙的明祖陵,通常指明孝陵和十三陵。明清皇帝大多数只有一个年号,大家对年号的认知度更高,特此备注。
明初三陵
明祖陵,是大明王朝开创者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位于江苏盱眙县。康熙年间,明祖陵淹没在淮河水中,成为唯一的水下皇陵。直到300多年后的1963年,因为大旱,明祖陵才得以重出地面,所以保存相对完好。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明祖陵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元代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号英陵,后改称皇陵。明末,张献忠起义,火烧明皇陵,地面建筑损坏殆尽。清代的官方也没有特别保护,后来也就逐渐破败了。
明皇陵石刻
十三陵
十三陵具体包括:长陵(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献陵(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景陵(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正统/天顺帝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泰陵(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历史上唯一提倡并践行一夫一妻制,人品极好)、康陵(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永陵(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昭陵(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定陵(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唯一被官方发掘的帝陵)、庆陵(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德陵(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思陵(明毅宗崇祯帝朱由检),其实在北京,还有个明代宗景泰帝,也就是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继位,但是,在1457年的夺门之变后没多久便去世,复位的明英宗剥夺弟弟的皇帝称号,只按亲王礼节葬在北京西山,是唯一没有归葬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英宗夺门之变后屠杀于谦
十三陵
明代皇陵保存相对较好,是因为,一来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离清代皇帝很近,清朝取代明朝(名义上是打败李自成,恢复明朝统治正统)后,汉族的反抗此起彼伏,为了笼络汉族人士,清朝统治阶级就保护明代皇陵,在精神上获得汉族人的归顺。
其次,清代皇陵
清代皇陵包括清东陵和清西陵,大致上,遵守上一个皇帝和下一个皇帝分葬东西的顺序。此外,还有清军入关前的关外三陵,在此不叙。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遵化市以西23公里的昌瑞山,始建于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庞大、建筑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直到1909年,也就是慈禧太后死掉后一年才最终建成,历时247年。包括:孝陵(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景陵(清圣祖康熙帝玄烨)、裕陵(清高宗乾隆帝弘历)、定陵(清文宗咸丰帝奕詝)、惠陵(清穆宗同治帝载淳)。有名的孝庄皇后和慈禧,都葬在清东陵。
清东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始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完工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历时185年。包括:泰陵(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昌陵(清仁宗嘉庆帝颙琰)、慕陵(清宣宗道光帝旻宁)和崇陵(清德宗光绪帝载湉)。
清西陵·崇陵
回归正题,为啥明代皇陵保存比清代皇陵要好,是因为:
- 位置问题。明代皇陵主要分布在北京昌平区,离明清两代首都很近,便于保护,就在天子脚下,敢盗掘的人恐怕得好好掂量。而清代皇陵,一处在唐山,一处在保定,都远离国都,虽然在清朝时候能保护,但是由于山高皇帝远,难免有胆大妄为之人尝试盗窃。在清朝覆亡之后,更是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
- 建造规制。明代皇陵建造比较复杂,墓道入口没有遵循常规的直来直往,盗掘起来寻找墓道口也是个难题,并且相传在皇陵当中设置有非常多的机关。而清代皇陵则是规规整整的南北直通的形制,基本不用太多踏查,顺着神道的方向找下去,很快就能找到墓道口。
- 民族感情。虽然清朝取代明朝后,对清朝皇陵保护有加,这是出于笼络人心稳固政权的需要,而在广大汉族人心中,满清政权是外来民族入侵(虽然满族已经是汉化融合最成功的的民族之一),但是在长期的民族感情里面,明朝能够将元朝赶出华夏大地,恢复中华,是感天动地的历史功勋,你清朝取代统治,并且清代晚期腐朽腐败丧权辱国,不仅丢失大量国土,还横征暴敛,人民生活中水深火热当中,使得原本在世界上处于前列的华夏民族,逐渐落后于世界,处处被动挨打。因此,在清朝覆亡以后,以孙殿英为代表的“民粹”人士,一方面出于报祖上被满清欺凌的私仇,一方面为了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公义,半公开地盗掘了以慈禧墓为代表的清代皇陵。
- 高调低调。明朝时候,尤其是明英宗开始,正式取消殉葬,并且明朝纸质明器很流行,在一定成都上影响到皇陵陪葬品的丰富成都。而清代,尤其是以慈禧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在国破山河在的国难当头,都能大肆操办寿辰,可想而知在墓葬里的陪葬品能有多丰富,也是有人惦记上了,况且清代离现在时间更近,民间流传出来建造清代皇陵的地址、线路等详细信息必定比较多,也提供了便利。
纵观中国建陵史,其实就是一部盗墓史,很多的墓葬,基本上都是在建好不久就被盗了。尤其是一些帝王陵,最严重的被盗大多发生在当朝,特别是朝代新旧交替时,比如秦末、汉末、唐末、宋末,这些皇家陵寝要么被毁,要么被盗,少有完整保全的。而相比之下,明代皇陵确实是保存很好的了。所以在今天,我们才能幸运地参观完整的明十三陵。
为什么明皇陵能完好保存,而清皇陵却被大肆盗掘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1、地利
虽然明、清的皇陵选的都是风水宝地,但明十三陵(不算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京郊昌平,而清陵(包含唐山的东陵和保定的西陵)却在河北。首都同样在北京,陵墓一个远一个近,保护起来的难易程度自然就不同了。
2、天时
明朝虽然是被清朝取代,但直接灭亡大明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所以明到清的过渡相对和平、自然,而这个来自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入住中原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但大量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还对明朝皇陵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但清朝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在那个类似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年代,清陵被盗也就很正常了。所以才“成就”了东陵大盗孙殿英。
3、人和
中国一直视汉族政权为正统,对于少数民族的政权,向来没那么友好。所以元朝的统治时间才相对短些,而清朝只所以持续200多年,也是因为重用了汉人,融入了汉文化,尊了孔圣人。
明朝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多少还是让国人怀念的,所以从情感上对于明朝皇陵予以保护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保护明陵在一定程度上还意味着保存汉人的一点尊严吧!
更重要的是,明初朱元璋曾做过一个很得人心的善举,那就是千辛万苦从蒙古人手里夺回了宋理宗的头骨,并对南宋皇陵进行重修、保护。这个事情也算是为朱明积了德吧,所以明、清皇陵才不一样的待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