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于汉王朝,是有些贡献的。早年,他是“治世之能臣”,不畏豪强,执法严明,将他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领兵打黄巾,虽然有镇压农民起义之嫌,毕竟也是对汉王朝有保全之功;兴兵讨董卓,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堂堂正义之师。后来迎献帝,迁都许昌,恢复礼乐,使奄奄一息的汉王朝又多活了许多年,这也是有贡献的。曹操因此得意地自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如果曹操真的肯做周文王、周公,做伊尹、霍光,那在历史上他就可以称是一个完人了。但是不然,曹操至所以肯留着汉献帝,不是拿他当君王,只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只是为了握一张王牌,方便其发号施令。一旦羽翼丰满,根基稳固,就要取而代之。
《后汉书献帝纪》中,建安年间曹操每一次升官,范晔都写为“曹操自为……”表面上仍是献帝封的,但曹操想当什么,献帝就得封什么。“三公制”搞腻了,就改为“丞相制”,直到后来封魏公加九锡,最后进封魏王。
对忠于汉朝的官员,有名望的官员,曹操陆续实施排挤、罢免、屠杀。而那些试图对抗曹操扶保汉室的官员贵族,曹操更是杀得有理,甚至牵连上皇后皇子。 曹瞒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这段帝后之惨状,在京剧《逍遥津》中表现最多,听之凄怆。人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确是公允之论。曹操对于汉献帝,丝毫没有臣子之节,他在《十二月己亥令》中的侃侃而谈,实在是自欺欺人。
按《后汉书》的说法,在桓帝灵帝时,“天厌汉德已久”,汉王朝实是到了应该灭亡的地步。仁人君子为了天下苍生,取汉祚而代之,原没有什么过错。张角黄巾起义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堂堂正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明确提出要造反,要消灭汉朝,取而代之,他虽然失败了,但死得像个英雄。董卓曹操之流,口头上尊重汉统,以天下为己任,而采取种种卑劣手段,阴谋篡位,这种行径,在人品上实实地不如张角!后来曹操正月死,到十月曹丕就篡了汉,美其名曰:禅让。
如今人们有许多时尚的观念,像“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云云。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天下事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行。所以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什么都不算错,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英雄。
却不知天下原有公道,古语说:“作茧自缚”,俗语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曹操潜移汉祚,曹丕顺利篡位,应该说是取得成功了。但曹操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些品德上的污点竟成了曹氏门风。曹丕一旦即位,首先对付的是自己的兄弟们,刻薄成家,最终削弱了自己的曹氏家族。曹睿开始比曹丕强,但西蜀的诸葛亮死后,他见危机已去,就开始暴露出性格弱点,贪恋酒色,大兴土木,信奉神仙,把汉武帝的金铜仙人也搬了过来,很快就把自己折腾死了。此后曹氏就完了,只等着别人来篡。
而曹操本人的“成功”经验,在三国成为模范典型。有志之士,竞相效仿。第一个站出来学习的就是司马氏,他们最终得了天下。后来的宋齐梁陈,乃至北周北齐隋唐五代宋,改朝换代玩了多少“禅让”的把戏,干了多少“弑君”的罪行。权臣、军阀们一旦实力足够,就逼主夺宫,如果仅仅是宫廷政变,权力交换也就罢了,但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屠杀和战争?数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名士、正直君子和平民百姓死于这些争夺皇位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曹操可算是这一系列血腥事件的领头雁、带头人,你说戏台给他画白脸冤不冤?
曹操自己为什么不直接篡汉?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曾有过评论,说是汉朝自董仲舒以来,儒家学说普遍流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在社会上占着统治地位,
东汉末年仍然是这样。曹家世受汉禄,深蒙国恩,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他不敢公开地直接地篡夺帝位。反对势力经过他数次屠杀,仍然不绝如缕,所以他才有为自己辩白的《十二月己亥令》。近代的袁世凯也号称“窃国大盗”“一代奸雄”,我记得有一则记载说,进入民国后大家剪辫子,袁世凯剃了光头,换了民国服装出来见客,一时竟羞愧难当。曹操不篡汉位,而留给自己儿子,也是为免此羞耳!
不是不愿意,而是不可以。曹操还没等到称帝的合适时机就死了。
1、汉王朝四百年基业,人心所向一时很难改变。曹操晋魏王,加九锡时,其大谋士荀彧苦苦劝阻,最后还因此而死,可见荀彧是忠于汉室的,曹魏集团内部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要知道,这还只是封个王,要是称帝那这帮人不得直接翻脸。曹操不称帝,打着奉汉帝,讨不臣的旗号,可以争取到这部分人的支持,有利于内部的稳定。
2,如果称帝,等于自己打脸,而且没法“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有汉献帝这一张牌,这等于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实际上,曹操没少利用这一点,经过以汉献帝的名义给别人下诏书,骂别的诸侯是反贼,自己是汉相,等等,如果他称帝,曾经自己最大的道德武器就变成了别人攻击自己的工具了。
3、强敌环伺,局势未定。经过赤壁之战,天下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局面,吴蜀都对曹魏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称帝,如果联合进攻曹魏其结果如何,尚未可知。
综合来看,不称帝是最明智的做法,曹操心想,反正天下早晚是他们家的,为子孙计,只能克服自己的欲望,安心为子孙打天下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