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不是要返乡取决于他的生存空间有多大,十年后还存在的工厂更多的需要产业工人,没有技术之长,仅靠单纯提供劳动力可能要遇到再择业的问题。谁也没有“千里眼”能看到十年以后的事,但我们可以根据眼前的情景和事物发展的趋势去分析未来。
外部生存空间大小决定是否返乡
“农民工”的出现是在1984年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土地改革后农民不再参与集体的劳动,没有了集体管束,家庭农业生产完成后,闲暇的时间就多了;那些不愿种地、想出去闯世界的也多了起来;由此释放出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都通过各类关系去到外地建筑工地打工挣钱。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民工”另一种生存方式。
大建设时期,各地建设项目热火朝天,建筑工地需要大量用工,“农民工”有了很好的机会和空间,每年“打工”也能挣到不少钱,比在家种地收入要高,形成一股潮流蜂拥而至全国各大城市。出现了“民工潮”的现象。
2020年乃至前几年,国家考虑到经济发展稳定、金融风险防范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开始严控房地产的无序扩张与上马,房地产和政府建筑项目少了,工地用人也少了,大量在建筑工地的“农民工”遇到了裁员降薪等新问题。再加上其中一些人年龄越来越大,与其苦守挣不到钱,不如回家种田,好歹家里还有几亩地,生活吃饭没问题。
所以说,在外面打工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大小决定着“农民工”是否离城返乡。
科技发展,智能技术应用,匹配产业工人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现代化、数据工厂、智能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大量新技术得以在工厂广泛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专业知识的同步提升,科技生产率提高必然导致人工成本的降低,不具专业知识、不适应现代科技的人员自然被淘汰。现代化的工厂需要匹配的是知识型的产业工人。
十年后还存在的工厂必是生命力顽强、具备高科技竞争优势、产品市场人才都具相当水准的企业,员工待遇福利也会更好,职业生涯也会更加有吸引力。
也许十年后,你根本就不愿在工厂上班,更多的做起了“共享合伙人”,从事着多领域多企业的多项工作。现在的人看不到十年后的事情,十年后的人看不懂十年前的事情!
也许要不了十年时间,一大批工厂的“农民工”将会出局。未来16年,我国将有20%—25%的就业人口需要从农业、低端制造业流向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大规模的劳动力重新配置,将改变经济格局。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的将来何去何从,应顺应形势和规律。
叶落归根,月是故乡的明
“飘”在城市的“农民工”终究不是城市的人,尽管你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最终还是要叶落归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情结,也是中国人的乡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生活便捷,民风改善,现代农业设施随处可见,特色农产品吃遍四季,乡村大舞台好戏不断,人民小广场载歌载舞,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难怪多年未归的“外飘”回来后都惊讶、诧异。这就是新农村、新面貌,这就是滋养中国人的农村天地。
想回来就回来吧!回来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要回来就快回来吧!月亮还是故乡的明!
如今,很多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都比过去好多了,人们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大部分人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东西。然而,在这个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的,依然有很多为生活发愁的人。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每年都会在庄稼地里种一些农作物,有的拿来卖钱有的供家里人吃,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有些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要么进厂要么去工地搬砖。
在工厂里干过的人都知道,如果一直在厂里做,除了技术工,管理层之外,普通的工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工作单调,重复但却没有技术含量,做几个月和做几年的薪水可能相差不了多少。对于这些人来讲,工资要想多拿点,全靠加班。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长期在工厂打工呢?
一位工友说到:现在工厂里面上班虽然有四五千一个月,可那是加班加点做出来的,可以说是拼命赚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缺这几个钱,因为他们的父母有钱,所以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去拼命,反正做一些轻松一点的工作能够养活他们自己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有没有出息早就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保障一家人正常新的生活。就算那些上工地、进厂的农民工都被人说没出息,他们也认了,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历也不懂什么技术,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
当然在流水线工厂工作,工作的重复性比较高,时间久了也不乏有些枯燥,有的岗位只需要重复同一个动作,而有些工厂加班太多了,也是挺累的。
其实对于进工厂的每个人来说,大家也都明白,在目前这个社会环境中,在一个工厂打工一辈子也是不现实的,大部分的人进工厂都是为了尽快挣更多的钱。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