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来说,无论是慈禧晚年实行的新政,还是维新变法,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满清末期的腐朽的封建统治统治的,都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不彻底的改革运动,都是一场与慈禧和封建统治阶级展开的权力争夺战,最后都遭遇失败。
不过从表现形式上来讲,两者却有很大区别。
变法发起人和主力军的区别。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被迫割地赔款,当时进京赶考的1300多名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拒绝承认《马关条约》,要求进行变法图强,但因顽固派阻挠遭遇失败。
之后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读书人提出效仿日本进行维新变法、以图强求变,得到傀儡皇帝光绪支持,从而展开的一场改革运动,称之为维新变法。
而慈禧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东南督抚互保、日俄战争中国沦为主战场之后,以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督抚提出、清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黑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场的所谓“君主立宪”的政治运动,倡导者声称立宪可以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
维新变法的发起者和主力军是康有为、谭嗣同这样的读书人,而晚年新政的发起者是袁世凯这样的地方实权督抚,主力军则是慈禧以及以她为首的满清皇族。
当变法遭遇挫折,光绪等变法发起人和主力军抱头痛哭,然后寄希望于袁世凯等人,结果被出卖,光绪被囚禁中南海瀛台,戊戌六君子被杀,大批支持变法的官员或被杀或罢黜。
而慈禧新政由于换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为了加强皇权,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下。
施政措施的区别
维新变法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慈禧新政的施政措施基本与维新变法相同,但她从内心来讲是不愿意实行真正的宪政,交出手中的大权的。她借助实现宪政的机会迫使袁世凯将已练成的“北洋六镇”交出四镇,划归满族亲贵控制的陆军部统率。同时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于次年八月,把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调任中央任军机大臣,剥夺了这两位实力最强的汉族总督的实权。
之后又出台《钦定宪法大纲》,借助立宪之名进一步强化皇权。在慈禧和光绪死后又实施皇族内阁,死死抱着军政大权不放。
反对派的区别
维新变法的种种措施实际上严重危害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顽固派的利益。而这些人掌握着满清王朝从上到下的种种大权,因此在光绪皇帝发出各种变法诏令的时候,各级官员以慈禧为后援公然违背皇名,使得变法措施成为了废纸一张。
而慈禧新政由于是地方督抚发起、以慈禧等皇族主导的一场政治变革运动,而且还得到了康有为等曾经的维新变法参与者的支持,因此在政府层面上实施起来几乎没有遭遇什么阻力。
不过由于换汤不换药,而且强势剥夺了诸多汉人督抚的权力,很快遭遇了诸多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实权督抚的反对,而立宪派和社会舆论对此也倍感失望,认为清政府无意立宪,部分人倒向革命阵营。
在辛亥革命大潮来临的时候,地方官员大多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幸灾乐祸乐观其成。
李鸿章
话说晚清时候,朝中出了两个大官,一个叫李鸿章,当了中堂大人,是文华殿大学士;一个叫彭玉麟,当了兵部尚书,一品俸禄。二人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谁也不知道,二人的老师都出在咱们肥东梁园,而且都姓蔡。李鸿章的老师是蔡四先生,而彭玉麟的老师则是蔡璞斋。
这里单说李鸿章的老师蔡四先生。
其实李鸿章最早是由父亲李文安启蒙,后又到私塾读书,先后求学于堂伯父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21岁进京,拜父亲的同科进士曾国藩为师。但在肥东梁园,关于李鸿章老师是蔡四先生的说法流传很广。
李鸿章小时候就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诗词歌赋更是无所不通,这就难坏了家中的教书先生,也让父亲李文安天天头疼。后来,李文安好不容易找到了才华横溢的蔡四先生,干脆把李鸿章送到梁园读书。
蔡四先生治学严谨,对教诲李鸿章是尽心尽力,他看出这小子将来必定前途远大,于是对他要求更加严格。如此三年,师生感情日益深厚。
旧时私塾教育,手拿戒尺的老夫子是典型标志形象。李鸿章后来少年得志,考中进士,在京当了大官,但是蔡四先生却屡试不中,与科场无缘。李鸿章每每想起恩师,都坐立不安,每想报答,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徒叹气。
这一天进宫之后,李鸿章硬着头皮向慈禧奏道:“老佛爷,臣今日为皇家效力,但从未忘怀恩师教诲之恩,臣想保举恩师出来为大清效力,请老佛爷恩准。”
慈禧心想,学生都如此聪明能干,何况老师呢,便说:“你既有如此心愿,忠孝可嘉,恩准。不过,我要当面考考你的先生。”李鸿章大喜,谢恩退朝之后,连忙安排家人将蔡四先生请进北京城。
时隔月余,蔡四先生风尘仆仆来到北京,拜见慈禧。慈禧一见他,就问:“蔡老先生,为何徒中师不中?” 蔡四先生一生未见过大官,何况是当今太后,一时冷汗直冒,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平时的才华横溢顿时无影无踪。
李鸿章见老师闷着头不吭声,怕慈禧怪罪,连忙出面打圆场:“老佛爷,我这位老师是茶壶里装元宵——有货倒不出啊。”慈禧见状:“既然对答不出,我不怪罪,念你们师徒情深,给他日付青蚨一千枚,以度晚年。”师生二人连忙谢恩不止。
从宫中出来,李鸿章埋怨老师:“您老人家饱读诗书,今天这是怎么啦?”蔡四先生仰头长叹,随口答道:“只因心强命不强啊!”李鸿章暗想:“这不对得挺工整吗。”突然之间,李鸿章似乎大彻大悟:心比天高,命如纸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