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那个人,那句话,足够让我感动一辈子……
我是一个残疾人,出生在上世纪六零年代,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很穷,每个家庭过得都很难。我天生快乐,刚刚丫丫学语刚刚蹒跚学步的我得了小儿麻痹,没能像正常人一样走上哪怕一步美丽的步伐的我,就得重新学习走路。我开始了一个和别人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我和你一样,天生快乐。
童年是快乐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于我非常新鲜,我也无比喜欢。
那些烦恼是从我开始上学识字开始的,自卑歧视这些东西也开始来烦扰我。那个时代有保尔柯察金有张海迪,当然还有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等等等。那是一个能让任何一个普通人把内心活成英雄的时代。
体检的当天,我遇见了他。文章开始的,那一天,那个人,他对我说的那句话。他是一个和周边几个人没什么不同的体检医生,周边的几个医生都说了“这孩子可惜了”“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这孩子能进工厂当工人吗”……这时,那个医生对我说:“别听他们的,你什么都能干,美国总统都能当。”
你什么都能干,美国总统都能当。你能理解这句话对于那个时代一个十八岁的残疾青年是多大的鼓励吗?那成了我一个自信人生的起点……
如今,我也早想不起他的样子,我也再没有见过他。但,他一直在我身边……
对于,我的解答是:
本人也是出来社会好多年了,要说别人对我讲过什么让我感动的话?想了想,还真没有。
只有我妈说过一句话,我落泪了,那是几年前,我在外面打工,有一次厂里面放长假,我回来了,老妈给我准备了很多我爱吃的菜,说我在外面瘦了。
我妈身体一直不好,吃完饭之后,我看见我妈用手揉腰,然后我叫她去医院看看,我妈说没关系,老毛病了,一直就这样,只要等到你结婚了,成家立业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可以放心了",当时落泪了,伤心,难过,感动都有吧。
如果说还有无私的爱,那一定是父母。世上最伟大的感情。为了子女,真的从未为自己考虑过,明明自己身体不舒服,还惦记着在外工作的孩子,怕他吃不饱,怕他穿不暖。担心他不会照顾自己,担心他的身体。
这种爱超越了生命。
对养儿防老向题引起的深思
“养儿能防老。人,年青时为儿奉献?老了无生活能力时,儿又为你奉献。”这话听起来很顺耳,也很自然,又可似人产生兴奋感。
在当代,儿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儿女从一出生,就是一大喜事引起全家人的非常重视。无比喜爱,爱不释手。怕饿着,怕吃不好。怕冷着,怕穿不好。怕热着,怕病着,一步不离的照料着。到了上幼儿园时每天不管吹风还是下雨又接又送。依次是上小学,中学。这期间的操心,这期间所有花的钱,算都不敢算。到了结婚年龄既要娶媳妇,又要买房子,沒房子媳妇也娶不来,又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花尽终生积需,且不够,还要拉下很大债务。这且不说。
我见到的现年七十多岁的一个老人。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最大的今年五十三岁,最小的也二十八岁。老人一个人住在一间破房子内,夏天热透了,冬天冻透了。儿女们都住在本区楼房内,老人每月靠几百多元的养老金生活。儿女们从不过问,老人多部分以方便面就餐,有时吃水不方便,拿着面到邻居家要点水凑合着过;还有我的另一位邻居,老两口一起生活,今年近八十岁,有一个男孩两个女孩,连孙子都娶了媳妇。儿女都不管老两口,老人靠一月二百多元的养老金生活;还有一位老人,老伴已经去世了。他倾尽才力,给儿子娶了媳妇,又用做生意,打工争来的钱给儿子卖了两套房,使他们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可是儿子、儿媳对老人从不理採。从不过问他的生活。
这也形成了显明的对照,一面是把儿女当成宝,当成掌上明珠。倾情付出,倾资付出。另一方是把老人当成草,点滴情意没有。
这尽管是社会的个别现象,也给人们的养儿防老问题带来了深思?带来了启迪。一方面,要养育我们的后代,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也不指望能给多大付出,只要你们有点心,“常回家看看”也就足亦。但有些人连回家看看也做不到,甚至回了家也不看。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这是一种怪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