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讨论是通过孙少平说的。
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因为在当时,作为农村来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就算学业到头了,无法考大学的,只有回到双水村务农。
两年的高中生活,以及大量的课外阅读,孙少平的内心是不想回到农村的,因为他觉得外面的世界最为精彩,双水村太落后了,甚至孙少平这样想:如果没有亲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话,他愿意到孤身一人到外面闯荡,因为对外面的世界,孙少平太向往了!然而,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老老实实回家务农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事实上,孙少平回家后,一直是不安分的,三年后,还是独身一人闯天下了,但孙少平无论在黄原打工,还是成了煤炭工人,他还是眷恋着双水村,想着为家里盖新房,但走出去的孙少平,并没有“混出个人样”,在和田晓霞的爱情成为悲剧后,最终回归平凡。
第二次讨论是通过孙少安和贺秀莲的夫妻之间进行的。
孙少安从13岁下学务农,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牺牲自己,让弟弟妹妹念书能念出名堂,同时维持这个烂包的家也是他的人生理想。
从13岁到和秀莲结婚,少安全心全意为这个大家奔忙着。而秀莲的到来,打破这种宁静。在秀莲看来,如果她和少安一起过,两个人都肯下力,再加上父亲的扶持,在村里肯定过的不差。
这就和少安之间产生了分歧,同时也少安在妻子的“墨迹”下,无奈终于分家了。随后的少安,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为一个乡村企业家,然后呢?生活富裕了,秀莲和家里人又重归于好,一大家子又过的和和气气,热热闹闹。
其实,人在刚从学校走进社会,还有成家立业的时候,都会产生对原来的大家“分离”的念头,然而,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社会磨砺后,最为牵挂的还是你养你生你的地方,你的父母和亲人,其他不过都是浮云而已!
总结:人想要活的有意义,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家人或者更有意义!
寄翔答题。
人生到底为谁而活?当然是为自己而活。
人类是群居的社会群体。每一个个体的人都要在社会这张大网之下生存。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密切,比如喝水,自来水厂供;用电,供电公司供;粮食,农民种;衣物,工人造……衣、食、住、行,少了哪一行都不行。离开了这个社会群体,人的生存就会成问题。每个人都会在这三百六十行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在享受着他人为自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在“我为人人”中付出,在“人人为我”中获取。
不论你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还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已”,人总要为自己而活,而且要把自己的人生活好。只有自己活好了,才有可能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有可能去培养儿女茁壮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所以说,人生应是为自己活着的。愚见对否?欢迎交流、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