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问法有点问题,“奸雄”不等于“奸臣”。奸雄是指那些心怀野心的英雄,更偏向于褒义,奸臣是指背叛君主的臣子,是贬义词。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后汉书》记载是“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的《异同杂语》记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有一个杨修月旦评的情节,在历史上,真正开展月旦评的是许劭。许劭的月旦评专门点评当世名人,往往措辞激烈尖锐,既得罪了不少人,同时也让他名声大噪。
据说曹操有一次备下厚礼,请许劭对自己做一次点评,许劭看不起宦官之后的曹操,不肯为他点评。曹操很生气,就找人去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才对曹操做出了上面的评语。曹操听后大喜,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那么,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曹操为什么很满意许劭的评价呢?
其实,曹操既是能臣,也是奸雄,做能臣还是奸雄,不取决于他,而取决于环境。汉灵帝时期,他当过一段时间短暂的能臣,董卓之后,天下大乱,他就成了纵横天下的奸雄。
治世之能臣曹操
《三国志》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短短数语,描绘出来的是一个,调皮捣蛋,放纵浪荡的奸猾之徒形象。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则曹操少年时期,与袁绍一起干下的荒唐事:偷新娘!有一回两人看别人家娶新娘,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想把新娘子偷出来。这个荒唐的想法,差一点就成功了:
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由此可见,少年时期的曹操就显得与众不同,有点离经叛道,而且极其聪明,什么鬼点子都想得出。这样的人,往往要么是天才,要么是魔鬼,注定不会平庸。
成年后的曹操,虽然还有放浪不羁的影子,但总算没有滑向道德的深渊,没有做成魔鬼。而行事不拘小节,作风大胆,不畏权贵的风格,让他成了一位治世能臣。
十九岁时,他占了父亲曹嵩(时为太尉)的光,做了洛阳北部尉,相当于首都某个区的公安局长。他干出了一件惊天大事:用他发明的五色棒,打死了一个叫蹇图的人。蹇图在宵禁期间违规夜游,把命游丢了。关键蹇图不是一般人,他是小黄门蹇硕的叔叔。
蹇硕是汉灵帝最宠幸的宦官,后来位居西园八校尉之上军校尉,实际统领八校尉,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归他统属。曹嵩虽然官居太尉,要论实权,连蹇硕的一个角都不如。杀了蹇图后,碍于曹嵩的面子,曹操被明升暗降,调到顿丘县当县令。
多年后,曹操以骑都尉的身份,领军大破黄巾军,由此升任济南相。刚一到任,当地人“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年纪轻轻,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官场“品牌”,不用出手,靠名气就能成事!
再后来,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参与了诛杀十常侍。董卓乱政后,曹操逃离洛阳,到陈留变卖家财,聚兵讨董,开始了他的乱世奸雄生涯。
乱世之奸雄曹操
曹操的野心,是被环境熏出来的。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后,曹操大失所望,他认清了形势:人心散了,大汉名存实亡了,军阀混战逐鹿中原的时刻到了。所以,他与袁绍等人的分道扬镳,其实是他自己心路历程的一次重大转变,能臣曹操,从此变身奸雄曹操!
要说“奸”,袁绍只配给曹操提鞋。偷新娘事件,袁绍的笨拙,与曹操的聪慧一览无遗。当年官渡之战前,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与袁绍的长断,剖析得入木三分。
不过曹操的“奸雄”体现,比官渡之战还要早,那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献帝迎入许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从此,他的命令就是天子的圣旨,他就是正义的化身。名义上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实质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做忠臣呢?实心实意忠于汉献帝,难道不行吗?他的行为难道不是奸臣?
曹操想当忠臣他也当不了,董卓之后,军阀林立,一个个嘴上高喊忠于汉室,其实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曹操可以当忠臣,别人能?还得握着枪把子不撒手,大汉还是空架子。只有一个办法做到让军阀们乖乖拜倒,那就是把他们打趴下!
这个使命汉献帝能完成得了吗?显然不行,曹操的大权,交给汉献帝也是白交,统一天下的使命,曹操有能力做,汉献帝不行。所以,环境注定,曹操要想当忠臣,结果只能是炮灰,愚忠的结果只能多赚几滴眼泪,对天下大势无补!
曹操的“奸雄”就是这么逼出来的,你说他是奸臣也可以,只是他也不想做奸臣,形势造就。这就是后世称他为奸雄,而不是奸臣的原因。
曹操如何对自己定位
早年,曹操曾经说过,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他百年之后,他的墓碑上会刻着:汉故将军曹操之墓。也就是说,曹操的理想就是做大汉的将军。
结果,环境的巨变,让他做不成大汉将军,而是假托汉相,实为“汉贼”。曹操的立场变化之快,其实也不令人意外,他本就不是一个死守道德规范的迂夫子,与世俗的对抗,才是他精神世界的光辉。
由此看来,曹操的目标,其实本就没有道德束缚,是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供需关系,而不仅局限于对皇权的绝对效忠。这就是当他听到许劭的评价后,大喜过望的原因。治世他是能臣,乱世也不失为英雄,“奸”对他来说,从来不是约束条件。
所以,曹操恐怕就是与生俱来的“奸雄”,“奸”的基因是先天的!当然,这个“奸”,绝不包含道德色彩。
大环境逼迫着曹操从能臣转变为枭雄。
有人说动摇东汉王朝的力量是黄巾起义,是群雄逐鹿,是十常侍之乱,是天子无能,其实这些只是主观问题引发的客观事实,究其根本,是士大夫走上政治舞台所酿成的悲剧。
纵观整个中华史脉络,不难发现士族政治一直为很多朝代所困扰,魏晋时期达到巅峰。早期的曹操直至到成魏王加九锡这期间,其实是能臣,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空前绝后的,曹操刚开始毕生的梦想只不过是“征西将军曹侯”,并没有做枭雄的野心。
有人说,杀害伏完董承这些皇亲国戚,就是野心的开始,其实远没那么严重。自保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曹操不像刘备一样能忍,曹操所做之事快刀斩乱麻,往往先人一步,直接收押砍头,看似残忍,若是那些保皇派能抓住曹操,也许会更加残忍吧。
就当曹操功勋卓越,加封魏王的时候,又是一群士大夫知识分子纷纷参与政治,抵制曹操称王,还言辞凿凿的拿出高祖皇帝所立的异性不能为王的规矩,这下曹操就不高兴了,难道自己的贡献不如那些啃老的刘姓贵族吗,于是大肆打压儒家士族,大兴法家制度,很抱歉曹操并不是时代的主角,终不能一统天下。
是能臣还是枭雄,并不取决于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