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帝的登基是大明混乱的产物,也是大明东林、宦官、宗室三者问题的集中爆发。大明与其说是亡于建州女真,不如说是亡于自身的顽疾与底层军户的反攻倒算。
(1)仇恨东林党的贵胄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之后,整个大明就彻底崩溃了。然而大明的废臣开始迎来了自己最后的春天,那就是南明政权。南明政权是一出笑话,跳梁小丑们的拙劣演技间带着几个英雄的悲歌。明朝有个不同于其他皇朝的特点,那就是都城有3个,最主要的当然是北京,然而还有曾经老朱家发迹的南京城。除了南北二京之外,老朱还在自个老家凤阳搞了个中都,不过这不重要。
南京有个特点,那就是北京有的班子他都有,但是在南京这伙人基本上不受重用的,很多人来到南京就约等于退休,前途基本上也没了。所以北京一被流寇所占领,那些个废臣恨不得弹冠相庆,因为一下子自己就成中心了,而且这里完全可以让皇帝拎包入住,原本北京城趾高气扬的大臣现在得看南京城里的大臣眼色行事。
不过问题又马上出来了,那就是大明的皇位要谁来继承。崇祯帝的儿子们都没有逃出升天,虽然有后来的太子案,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是都没有逃出来。这个时候,主要的人选有三个,一个是潞王,他是最符合东林党人利益的,大家说他是贤明和谨慎的,他的主要支持者是忠君爱国水太凉的钱谦益,但是潞王只是皇帝的侄子,宗法制上不够优先。一个是福王世子,这哥们是万历皇帝的嫡孙,但是福王有一系列毛病,后来南明弘光政权这么拉胯也有他一份功劳。一个是桂王,不过这哥们在云南,现在国不可一日无君,那基本是没戏了。
所以一定意义上福王世子和潞王的争夺,东林党人是比较害怕福王世子登基的,因为老福王跟这货东林党人有仇,虽然福王后来被闯王一伙给煮了,哪怕没煮,结局也不会有多好。当时的万历皇帝一心想立福王为太子,但是福王面前还有个宫女生的哥哥朱常洛,然而当时的东林党人就一个劲地说,要守古训立长,所以得罪死了福王一脉。但是东林党人是一伙饱读诗书的猥琐之人,没啥节操,一看到再说要立嫡立长,福王世子就要上台报仇了,立马说要立贤,都忘了当初嘉靖大礼议和万历立太子之事。
(2)军界的反抗
这个时候,南京明廷的文官纷纷站在潞王一边,但是他们的意见已经没用了,因为在乱世,还是拳头说得算。福王世子背后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那就是马士英。马士英让东林党人都闭嘴了,因为他不仅是进士出身,更是手握军权的大将。但是很显然,马士英不是东林党人一派的,毕竟这哥们最后殉国了,而不是嫌水太凉就上来的废物。不过水太凉们后来掌握了话语权,说这哥们是庸才。
马士英一边派人接福王,一边游说南下的将领,最终在军事实力面前,南京的文臣个个瑟瑟发抖,于是就接纳了福王世子。另外,南京城中还有一大批勋臣,祖先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但是在土木堡之役后,这些勋臣的待遇就江河日下,被文官们压制。在这个机会,勋臣们也积极团结在福王身边,希望能借此恢复明初的权力。
福王世子在马士英、军队、勋臣们的支持下,确立了统治地位,不过他却没有急着称帝,而是在群臣虚伪地劝进中接受了监国的封号。不过福王世子这出戏还是没有耐心一直演下去,毕竟夜长梦多,于是在监国10天之后,福王世子就登基称帝了,并宣布次年改元弘光。
(3)结语
弘光帝的登基,不仅没有使得朝廷能够团结起来,反倒使得文臣和武将们的矛盾越发尖锐,不过细看南明灭亡史,几乎都是文臣武将抢着投降的过程。这位弘光帝,从登基的第一天起,就离灭亡不远了,这其实也不在乎他贤明与否,毕竟当时的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救不回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