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宅家的人们,把消费需求几乎降低到仅剩吃喝。工厂的机器上积了灰,办公室里的卡座沾了尘。
整个二月,偌大一个中国,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几乎陷入停滞。人们的生活只有一个主题——抗击疫情,保命要紧。
但代价无疑是巨大的。
“电影票房减少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收入减少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收入减少5000亿(完全冻结),春节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全国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 21.8万亿的4.6%。”
而这还仅仅是7天、3个服务行业的经济损失,制造业还没有考虑在内。
据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调查,在其调查的16个省、80个县近100个村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力流动基本处于封冻状态,农民工流出总体比例不足10%。
2019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高达1.7亿人。央媒发文,建议尽快解决农民工复工难。
即便能够正常流出,考虑到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时间,对于大多数工厂而言,就算现在立即复工,也要面临近至少半个月的人力短缺。
供给侧面临的难题不只是人力危机,更大的危机是订单减少。由于持续一个多月“足不出户”的隔离式生活,消费需求已经大为下降。
打个比方,我既然不出门,那就不需要坐车,自然不需要买车,造车用的钢材和橡胶的需求也会减少……整个供应链都会进入寒冬。
非典时期,中国刚刚加入WTO,改革红利、人口红利、贸易红利三大红利加持,即便二季度受疫情影响GDP损失了2%,对当年10%的高增速也影响不大。
而今年时局已大为不同,贸易战的影响和人口红利的消退,令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经济上的寒冬是比疫情更为可怕的事情。一旦经济陷入萧条,将会堕入更为痛苦的深渊。
1月3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在受访时称:“目前2万多员工受疫情影响待业,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3个月。”
2月9日,一封K歌之王北京旗舰店总经理的内部信在网上广泛流传,信中称,将于当天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倒闭并不是终点,充值卡才是难题。/微博
见微而知著,可想而知,还有多少企业在生存边缘挣扎。
损失点GDP事小,可这背后是多少家庭失去了生存之基。
真的必须要复工了,不然等到无工可复的时候,就悲剧了。
复工一定会扩散疫情?错!
许多人支持停工防疫,其实只是为自己懒得上班找个借口。
毕竟在家里吃得饱睡得足,可以一边看剧一边撸代码、报表、PPT。突然上班,生物钟都要重新从“美国时间”调回来。
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谁还想复工?
所以,尽管停工防疫支持率很高,也不能说明这种做法就是唯一合理的方式。
在家做饭,你也得出去买菜吧。就算点外卖,送餐小哥一路上也接触了不少人。难道你什么都不吃就饿着吗?
复工,不意味着放松警惕
我支持复工,并不是要否定之前停工对于抗疫的积极作用;
而是认为,再停下去经济就撑不下去了,而且也没必要再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
但复工,并不意味着放松警惕,更不代表疫情的结束。
张文宏医生说:“响应等级下降,但警觉性不能下降。”
有的在电梯里画了方格,规定一次只可以4个人进电梯,避免气溶胶传播;有的在饭堂设了透明玻璃板,以分隔就餐同事,避免吃饭时的飞沫传播病毒;
AB班工作制、日常测温、每天发放口罩、重要区域设置免洗消毒液、停用会议室、关闭中央空调……这些都是从细节上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也是对员工生命健康负责。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复工,上下班的路会越来越堵,因为打车的人多了;地铁站外的队会越来越长,因为要限制站内和车内的人数。
起床要更早了,因为口罩造成的呼吸不畅,工作更累了。
但这些阵痛,总比“无工可复”的久痛要好,不是吗?
有利也有弊。这话怎么说呢!
那么利在哪里?
首先在于人们可以去上班挣钱了,在久不能出门的情况下,出门了精神也会好,不会抑郁。最关键的是一直这样封闭下去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灾难性。那些没有多少存款,又有房贷和车贷甚至还有小孩要养的人来说,你不让他去挣钱那他怎么活?
不过前提是上班的话,公司和个人要做好防疫工作,要做到每天消毒,通风,佩戴口罩,就餐不扎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弊端又在哪里?
疫情没有全部解除,而且目前还有境外输入,只要是复工了那必定是要大批量人员流动,谁都不敢保证那么多人群中是否还有一个携带者,一旦有那就麻烦了。没有皆大欢喜。
同时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全面解封了还是没用全面解封,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要扎堆凑热闹。尽量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
祝大家生活愉快,健健康康!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