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还真没有靠谱解答,大家都是各抒己见罢了,我就说说我喜欢的一位谋士——李泌吧。
常钺在《大唐荣耀》中饰演的李泌
李泌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谋臣,整个唐朝中期,我认为有战国策士“纵横”风格的人仅有三位:
谭忠:唐宪宗时期卢龙军将领,作为说客,分别三次说服了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卢龙节度使刘济、卢龙节度使刘总,阻止了田季安援助成德王承宗以对抗朝廷,孤立卢龙军,使刘济出兵协助进攻王承宗,又劝说刘总举卢龙军归顺朝廷。
- 李德裕:以强硬手段著称,雷厉风行,利用藩镇矛盾,懂得应时制宜,从实际出发处置中央与藩镇的关系。处理了卢龙军变乱事件,使新任节度使张仲武相对效忠朝廷;定计大败回纥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坚决主持讨平昭义军,阻止其变为割据世袭的藩镇。
七岁的李泌被召见时,唐玄宗正与燕国公张说对弈
而另一位就是李泌,李泌的一生都有着在外人极为奇特的经历。李泌七岁时,便因为机遇巧合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这一段总让我想起了明代的两位神童程敏政、李东阳的经历),在与文坛首领、名相张说的对答中很是得体,与张说、张九龄、韦虚心、张廷珪这些或才智过人、或官声良好的名相名臣竟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张九龄甚至于称他为“小友”。
但李泌却不想通过他们的关系得到升迁授官,而是游历出没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慕神仙不死术”。直到后来的又一次投议召见,“三进三出”于朝廷,时隐时仕。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对李泌有过一次较长的评论,可称得上颇为出彩。以下我就王世贞的评论逐句解释,以此来介绍李泌这位“表现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范文澜语)”。
三代而后人臣出处之迹,未有如李邺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几,或忍诟。其保身,亦未有如邺侯之巧者也。
自周以后,人臣的出仕与隐退的事迹,没有任何一人比得上李泌。屈伸自如、明哲保身,也没有比李泌更加有技术的。
之后,王世贞一连用了十三个“奇”来评价李泌的事迹。
七岁而以童子荐,入禁中,与宰相张九龄诸公善,奇矣。
一个七岁的童子竟能与张说、张九龄等高官交好。
寻谢去,游嵩华于南间,求神仙不死之术,又奇也。
不抓住这个升迁的机会,又在名山之间游历,寻找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
久之,复以献议入翰林,从太子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
年轻时,又因为投了一封建议礼制的奏疏,被招入翰林院,与太子李亨(未来的唐肃宗)及宗室诸王关系特别好。
为诗以识杨国忠、安禄山,斥置蕲春,又奇也。
写诗讥讽权宠无比的杨国忠、安禄山,被贬到蕲春安置监管。可他干脆就不当官,自己随意走动了。
太子即位灵武,为肃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间关来谒,又奇也。
取自:《李泌出山图》
安史之乱后,李亨在灵武登基,正想派人找李泌,这个“小伙伴”就突然出现了。
立谈而参帷幄,体辅若一,拜右相辞,俄又赐金紫,为侍谋军国元帅行军长吏,亦将相任耳,又奇也。
不受厚禄,只以一个散官隐然承担了宰相参谋军国事务的责任,并且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又担任了未来皇帝——代宗李豫的幕僚。
复两京,迎上皇,除道清宫,泌皆任之,甫功成而辞荣乞归,以避李辅国,又奇也。
收复两京(长安、洛阳),解决太上皇玄宗与肃宗的矛盾,成功从四川迎回了玄宗。在功成名就、权势熏天(确实如此)时,又知时务的避开权宦李辅国等人的陷害,继续隐居。
当是时,广平王以太子领元帅,泌僚也,师友也,即位为代宗,召泌舍之蓬莱阁,强以婚娶食肉,又奇也。
好朋友肃宗死后,原来辅弼的太子李豫成为了代宗皇帝。这两位建立了“师友”情谊的同志关系不错,代宗让李泌住在蓬莱阁里,还逼着他吃肉、娶老婆,有些让他不再有机会隐居的意思。
然其重已不及肃宗矣。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奇也。
王世贞认为代宗对待李泌已经不如肃宗那么重用了(这个不完全认同)。当时帮助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的宰相元载又盯上了李泌,代宗为保全他,让他当了个江西观察使的僚佐。这判官不过就是个(下佐),对于曾经权比宰相的李泌来说,应该是羞辱,但李泌坦然接受,径直赴任。
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
代宗借用吴凑杀死元载后,又把李泌召回来了,可在脾气暴躁的宰相常衮的“关照”下,李泌再一次外出任职,这次官衔更高一些,大概在南方各地担任了团练使、刺史等职。李泌对于这种宿命,仍然是泰然处之,不仅毫无怨言地前往,还在所到之处皆立下政绩(尤其是杭州刺史任上的政绩)。
嗣帝为德宗,避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
代宗死后,其子德宗即位,以强硬态度征讨藩镇,却无意引发了“泾原兵变”,连长安都被乱兵占据。德宗只得出逃奉天,后来又害怕态度摇摆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进攻,继续往南逃亡梁州(汉中)。
德宗在十几岁时就向李泌学过文章;代宗时,又作为太子在蓬莱书院和李泌交游。等到逃亡之际,才想起并召来了李泌,命他每天都等待自己的召见,史称此时“朝野皆属目附之”(王世贞在这里认为德宗对于李泌“则直臣之而已”,我倒不认为德宗会蠢到只把李泌当作一个普通的臣子,只是说此时的德宗对李泌的认识还没有到李泌任宰相后的那么深刻)。
不久后,李泌又在陕虢地区任观察使,不动武力就平定了当地兵变。不理宦官威胁,只向朝廷上交了五位叛逆者(德宗本拟了一份七十五人的名单)。他还作出一番凿运粮道的政绩,并且在淮西藩镇所派的四千“防秋(秋高气爽之时,各镇军队集中防御吐蕃)”骑兵叛逃时,仅凭少量军队,轮流派部将麻痹、堵截、伏击淮西军,最终活着逃回了淮西镇的只有四十七人(全被不甚服从朝廷旨意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斩杀,以向朝廷作出交待)。吴少诚还惺惺作态,派人送钱给李泌,以感谢他帮助自己击破“叛卒”。
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
自贞元三年(787年)直至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李泌独自担任宰相长达三年之久,并逐渐受到了德宗超乎寻常的厚待(德宗为人多猜疑,为得到德宗的这份信任,李泌耗尽了心力,成为了“惊悸亡魂”)。这在德宗一朝是极为罕见的。
至德之初,郭汾阳、李临淮,贞元之际、李西平、马北平,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
唐肃宗、代宗时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唐德宗时平定四镇之乱的名将李晟、马燧,这些人都是因为李泌的进言保全,才得以幸免遭祸的。
夫以辅国忌之、载忌之,而不能伤。衮忌之,而不能终抑。则泌之巧,所得于老氏者深矣。其所进深谋秘计,以听者之中庸,不能尽雠,然至于处父子兄弟之间,功亦不浅矣。
李辅国、元载、常衮不论是陷害或是排挤,都不能伤及李泌毫发,这是李泌得力于道家之学精髓的缘故。他的经国谋划,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完全达成。但他对于玄宗、肃宗父子,肃宗、代宗父子,德宗、顺宗父子之间的关系处理(还包括为建宁王李倓事后的申冤)的中间者来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宗对于李泌,是愈发信任、愈发依赖的。在保全了功臣李晟、马燧后,德宗就向李泌提议:“自今凡军旅粮储事,卿主之。吏、礼委(张)延赏,刑法委(柳)浑。”但等到李泌认为“宰相之职,不可分也。非如给事则有吏过、兵过,舍人则有六押,至于宰相,天下之事咸共平章”、应该各司其职时,德宗又笑着承认道:“朕适失辞,卿言是也。”李泌马上提到的裁剪州县冗官、诸王还未出阁的不授予府官,德宗全都同意了,并予以施行大部分的措施。等到李泌用尽全身之力处置了因郜国大长公主(太子李诵正室的母亲)“淫乱”、“厌祷”而导致的德宗、太子(即未来的顺宗)矛盾后,德宗才真正完全信任了李泌,对他说出了“自今军国及朕家事,皆当谋于卿矣”、“朕父子赖卿得全,方属子孙,使卿代代富贵以报德”这些话。
吾尝谓泌实范少伯、张子房之流亚,唐以后无能及之者,史谓其好神仙,为世所轻,泌之初,若有得者,兆之已也,晚而拜相,卒死繁剧,将无所谓自夭其天年者耶?泌辟谷,子房亦辟谷,然而竟不辟者,何也?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
王世贞认为李泌是范蠡、张良之类的人物,自唐代以后无人可及。只是在最后,王世贞感叹了李泌的道家之志,却死在了宰相这个“繁剧”的重任上,是自己虚耗了自己的寿命。他的结论是: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对于这个观点,我想我持的是中立意见。
李泌关于唐军反攻安史叛乱的计划
不论如何,李泌的功绩是时人及后世都有目共睹。他协调几代唐室内部的矛盾,保全储君,坚决割让安西、北庭地区给吐蕃,劝说德宗与其非常厌恶的回纥合好,裁汰冗员,保全功臣,安定地方,诛杀叛卒,提出了平定安史之乱及安置战后局势的长远策略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名相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一般隐士绝不能达到的高度,历代对李泌都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在解答的最后,我节选一些(我在编辑李泌百度百科时搜集的评价):
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柳玭
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新唐书》
唐室方镇之患,至于百有余年而不能解者,其弊盖始于天宝之际,肃宗不用李泌之谋,先取范阳而已。——秦观
自古隐士出山,第一个是伊尹,第二个是傅说,第三个是太公,第四个是严(子)陵,第五个是孔明,第六个是李泌,皆为世间做得些事。——罗大经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张良)。——徐钧
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胡三省
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贽而已。——朱右
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虞集)之垦墅,平江伯(陈瑄)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樊升之
嗣是,若唐之李邺侯、国初之刘文成(刘基),庶几帝师之选乎。——沈鼎科
邺侯以三世元老,定危亡而调护元良,德望既重,其识量弘远,远于世变,审于君心之偏蔽,有微言,有大义,有曲中之权……。——王夫之
处人骨肉,自古其难,汉留(张良)、唐邺(李泌)所由擅美千载也。——谷应泰
李泌一代名臣也,尤善处人父子之间。留侯、邺侯,异世同称,信哉!——朱轼
长源一言,不惟保全功臣,亦延唐室数十年之命,真宰相也。——秦笃辉
李泌或许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瞩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剑桥中国隋唐史》
李泌绝对有异于传统的知识份子和孔家班系统,他做事既切实际而又有前瞻,粮食俸禄,以及疆场作战,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事如神。他当宰相的时间不过一年十个月,对国家贡献之大,已无与伦比。李泌的品格,自诸葛亮以来,更是第一人。——柏杨
仗义执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李泌)实在是古今历史第一人。——南怀瑾
中国历史上厉害的谋士很多,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就不要去寻找谁最厉害了。我比较喜欢的是范蠡。
首先是“卧薪尝胆,助越伐吴”,范蠡劝勾践委曲求全保全性命,吴王夫差要求勾践到吴国为质为奴,范蠡自愿跟随,通过一系列手段贿赂吴国群臣,麻痹吴王夫差,甚至造成吴王杀了伍子胥。经过近20年忍辱负重潜心准备,范蠡建议勾践兴兵伐吴,夫差自杀而灭吴。对吴国的战争中,范蠡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认为富国强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由于经济发展良好,诸如“粮食战”都被运用到伐吴的战争中,此外他还使用“示敌以弱”,“出奇制胜”,他信奉道家思想,趋吉避凶,合理运用“先发制人”,“后发制人”等战略战术。
此外,他后半生退出宦海,定居于陶,从事商业运作,成为闻名远近的大商人,被称为“陶朱公”。
最让人艳羡的是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太湖的故事至今流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