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历史中描述的huns(匈人),确实是一直东方的游牧民族,但是西方缺少足够的考古资料而不能肯定就是中国北方的匈奴。根据我过历史记载,我国北方的匈奴的确有一支被汉军赶至中亚的康居,下文证明这一观点。
秦末汉初,匈奴是中原以北的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文化是典型的草原文化,她的音乐、文学、节日、婚俗等都带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匈奴生活的这片广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勒泰山脉。公元前4世纪,匈奴人出现在华夏族群的边缘。汉初匈奴极其强大,其装备精良的骑兵就多达40多万。汉朝初期无法与匈奴对抗。经过汉武帝的励精图治,汉朝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4万骑兵,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10余万人,由卫青、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霍去病从代郡出发,追击匈奴主力,霍去病大军追杀到狼居胥山,大败匈奴军,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汉军损兵1万余人,马匹损失10余万匹,歼敌7万余人,左贤王率亲信弃军逃走,霍去病追击到如今的贝加尔湖附近,深入漠北3000余里,大胜而归。将军卫青领骑兵出塞2000余里,途涉大沙漠,一直杀至赵信城,歼敌19000余人。
华夏族经过春秋战国到后来的强秦,军功荣誉民族认同得到空前提升,到汉朝时华夏族已经成为极具战斗力的民族。另外汉朝时期,国力大增,兵种和武器装备得到发展,高度的中央集权,可以瞬间调度巨大的战斗力。对比一下汉武帝时期的汉军和匈奴的武器装备。
匈奴的近身武器大部分是青铜短剑、短刀,也有铁制刀剑,箭簇为骨质、铜质、铁质,规格多种多样,马匹不缺,但是基本没有马鞍、马镫等马具。匈奴的弓多为木质,并且贴有动物角筋,装饰华丽,称为角弓。汉朝初期,匈奴兵全部为甲士,铠甲材质多种多样,出现了,鱼鳞铁甲、皮甲、木甲等。匈奴骑兵骑术高超,机动性极强,战术灵活,他们常常采取迂回包抄、马背转身放箭、车轮箭阵、佯装撤退而诱敌深入等战术战法,可见匈奴骑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劲旅,使得在汉朝初期在缺乏骑兵的情况下很难与之对抗,任凭匈奴烧杀抢掠。另外匈奴民风剽悍,匈奴的猎头习俗极为恐怖,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匈奴人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饮酒、饮食的器具,穷苦人家会在“头颅碗”的外部包裹一层牛皮使用,而富有的人则会在此基础上将“头颅碗”的内壁镀上黄金。这样的“恐怖”风俗无形中对敌人施加了巨大心理压力,外加上爆表的战斗力,以至于后来被大汉驱赶至欧洲的匈奴残部,成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眼中的“上帝之鞭”。
汉军装备:复合弓弩,由木材和竹材多层叠合制作成主体,将动物角制成薄片,用动物胶贴于弓臂的内侧,增强弓臂的弹力,用丝线将弓管紧密缠绕,并在弓臂上涂漆。汉军中长稍弓和短稍弓并存,弓弩以3石和4石拉力的居多,其中的3石弓弩射程可达 189 米,4石弓弩射程可达 252 米,都远远超过普通弓箭的射程。汉军连弩,分为单兵连弩和重型连弩。单兵连弩一次装箭10只,6秒之内能全部射出,作为压制火力,威力恐怖。汉军的箭簇采用三棱设计,青铜头,铁尾。被这种箭矢射中,伤口极难愈合。居延汉简记载,汉军士兵已经普遍着装铁甲,红色黑色为基本颜色基调,大军出征时气势雄壮威武。环首刀是折叠锻打铁质长刀,长度1米到1.5米之间,宽度3~5厘米,厚度1厘米左右,重心靠前,在马上劈砍威力极强,环首刀粗犷有余而细致不足,但是,窄直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最具杀伤力的近身兵器,环首刀是大汉骑兵的脊梁。
公元46年左右。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却一直叛服不定。公元89年,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南麓勒石,匈奴西逃。公元91年,汉军在金微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此立足之后,北匈奴依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西域长史班勇,屯兵柳中,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公元137年率军从敦煌出发,在天山北侧巴里坤,击毙北匈奴呼衍王,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新即位的呼衍王,新呼衍王率部逃至乌孙国,与北单于会和。至此北匈奴在西域已无法立足,大约在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开始了向西逃亡,逃亡到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康居国。北匈奴人在康居国的安安分分过了200多年的游牧生活,以至于几乎没有多少史料被记录下来。在东方的匈奴不断的和汉民族交流融合,渐渐同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汉朝主导的军事力量在西域对匈奴造成巨大压力,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开始从乌孙国向西逃亡至康居国。经过200多年的蛰伏蓄势,匈奴的势力逐渐强大,公元360年,匈奴向西北的邻居阿兰国发动猛烈的进攻。公元374年阿兰国王被杀,阿兰人向西逃亡,最远到达如今的西班牙地区。匈人彻底征服了阿兰国。罗马帝国以及西方的其他部族大为震惊5。
公元375年,匈人大军西渡顿河,进入东哥特领地,东哥特的军队以步兵为主,军队规模庞大。匈人弓箭的箭头在作战前事先都沾上马粪,这种脏箭致死率极高,匈人铁骑每人每分钟能射出10只这样的脏箭。匈人骑兵,机动性好,战斗力强,东哥特人死伤无数,年迈的东哥特王赫曼瑞克自杀,东哥特人一部分投降了匈人,其余的向西逃至西哥特人的领地。匈人的这次进攻引起了整个日耳曼蛮族的恐慌,纷纷向西逃窜到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据罗马史学家阿米安记载,公元376年,20万哥特人在匈人追击下开始向西渡过多瑙河、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大举进入意大利、希腊巴尔干半岛等罗马帝国境内。公元378年,避难的西哥特人在首领弗里迪盖伦的率领下,组织骑兵、步兵2万余人南下,在阿德里安堡与罗马帝国瓦伦斯皇帝率领的4万名战士爆发战争。此时哥特人的战士装备、兵种与罗马士兵有所不同,哥特人的轻装部队和骑兵的比例更高。此战罗马帝国4万名战士几乎全军覆灭,罗马皇帝瓦伦斯战死。阿德里安堡之战是一场骑兵对抗重装步兵的胜利,此战之后,罗马帝国军队彻底改变,经典的罗马军团步兵慢慢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弓箭骑兵和长矛骑兵组成的重装骑兵。欧洲军团步兵的霸主地位就此终结,欧洲骑士时代来临。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00年,匈人在乌尔丁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迫使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向西罗马帝国腹地转移。
匈人的扩张,使西哥特人被迫进入西罗马帝国腹地,西哥特人在公元410年洗劫了罗马城。公元418年,西哥特人在图卢兹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这些从罗马帝国的土地上夺得生存权的哥特人,是第一批走出建国的日耳曼人。
匈奴王卢加在公元422年和公元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每年进贡350(约114.5千克)磅黄金。
匈人真正强大是在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国王的时候。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侵略性。阿提拉时期的匈人帝国是匈人历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和他的匈人铁骑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称为“上帝之鞭”。
公元445年,匈奴王阿提拉掌实权之后,马上发动了针对北欧和东欧的大规模战争。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投降,撒克逊人为躲避匈人,逃亡到英伦三岛。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在公元447年大举进攻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匈人签订和约,除了立即要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磅(1980kg)黄金之外,每年的年贡也由700(230kg)磅黄金涨到2100(630kg)磅。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里海,北到波罗的海,西至莱茵河,南至阿尔卑斯山脉,幅员辽阔。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人的长期掠夺,外加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阿提拉又将目光投向了西罗马帝国。
公元450年,阿提拉派使者出使者出使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拒绝。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战争。阿提拉集结50万大军,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天法国)发动进攻。阿提拉长驱直入,匈人大军主力到达高卢重镇奥尔良。面对如此恐怖的匈人大军,西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暂时停止争斗,并组成一支50万人的联军来支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人大军与西罗马、西哥特联军,在如今法国,马恩河畔的沙隆展开决战。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左右,双方阵亡将士达16.5万人,西哥特国王战死,此战西哥特的重装骑兵显露锋芒,匈奴损失惨重,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这场战役被认为是西方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
两年后,匈奴王阿提拉暴病而亡。公元454年,东哥特人、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如今的匈牙利击败了匈人。从此,匈人被迫退回了南俄草原。从此匈奴人渐渐沉寂,不断被其他民族融合,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匈人帝国的灭亡,避免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避免了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匈人的西迁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并使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走向分裂和衰弱。匈人帝国覆灭了20之后,在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攻占了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从落后的奴隶时代进入封建时代。这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匈人的西迁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如果想结合3D沙盘地图,请参照我的视频!
应该是没什么关系。匈奴帝国一般指的是欧洲的匈人帝国,但这个匈奴帝国的叫法已经被懂行的人都给抛弃了,只有一些人拿来糊弄不懂行的罢了。匈人帝国,真正的叫法是Hun,或者Huns,音译应该是胡或者浑,胡人可能会更好一点。之所以有段时间会翻译成匈奴,就是因为有人发现中国这边也有胡人,就是中国北方的匈奴和东胡,他们或自称为胡,或自称为胡。然后还发现中国的史书中记载着北匈奴人,一支根正苗红的胡人向西迁徙到了康居,然后到了康居西北的一个粟特国/奄蔡国/阿兰国并杀了他们的王,据了他们的地。然后西方的这个匈人,最早出现就是来了一群匈人,在顿河附近和阿兰国打了一架,杀了阿兰国的王,据了他们的地。所以就认为西方的这支匈人就是从中国西去的北匈奴了。但是匈人和古代位于中国大陆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并无定论。无论是之前的出土文物还是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都未能解答这一问题,因为不像。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以及记载上的可能吻合,毕竟音译不一定准,就像西方中音为秦/大秦一般是指中原地区的中国,但有时候也会指割据新疆的某些国家。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