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它的名字吧,舰炮身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作用是对炮膛和炮身进行冷却和和清洗炮膛,以实现舰炮的持续射击,保证强大的持续火力。大家肯定听过一个说法叫做一门口径稍微大一点的舰炮火力相当于一个陆军炮兵营吧?之所以舰炮火力如此恐怖就是因为其超高的射速和出色的火力持续性。而保证这两点的重要设备就是舰炮的冷却系统,这个黑色的软管就是舰炮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
黑色软管
二战后导弹技术的完善导致舰炮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舰炮无用论大行其道。不过在发展舰载导弹的同时,世界各国其实并没有放弃研发新型舰炮,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舰炮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复杂的舰载武器系统。题主所说的这个黑色软管就是现代舰炮武器系统的重要一个部分——舰炮冷却系统。
现代舰炮武器系统可不止你看到的那个炮管和炮塔,在你看不到的甲板下面,甚至舰桥顶上都安装着舰炮武器系统的设备。现代舰炮武器包括发射系统,供弹系统,瞄准和随动系统,弹药自动控制系统等等几个大的部分。而冷却系统则属于发射系统的一部分,通常安装在炮塔内部和炮管处。
以法国的100毫米紧凑型舰炮为例。法国的这款可是一款经典的舰炮,其冷却系统使用的是外循环水冷系统。外循环水冷系统由两个主要设备构成,一个就是外循环水导管,另一个则是一整套的水气供应系统。本来,军舰长期在海上航行,冷却水可以直接就地取材使用海水。但是海水因为盐类含量太高,使用过后会出现水垢。火炮发射炮膛容不得半点杂物的,发射之后火药渣子都得清洗,洗完了还出现水垢就是做无用功!
所以舰炮外循环水冷却系统使用的水并不是海水,而是淡水!军舰在海上航行淡水非常珍贵的资源,是要绝对供给给舰员饮用的。所以,冷却系统的水来自于海水淡化,而负责海水淡化和负责供水的就是一套水气循环系统了。火炮每发射一枚炮弹,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就会工作一次,对炮膛和炮管进行冷却和清洗,然后准备下一发炮弹的发射。所以说,冷却系统是是非转管速射舰炮的必备,否则打不了极发炮管就会报废。
MK-45舰炮
之所以要做成软的,那是因为这个导管一般都会安装在火炮的助退单元附近,火炮助退单元在火炮发射的时候会来回运动。这个导管做成软的的话,可以轻松跟随助退单元来回运动,非常节省成本。而为什么美国主流的MK-45舰炮没有这根水冷管呢?因为一开始这炮压根就没有水冷系统,所以射速在8发/分,甚至在持续射击的时候要下降到2-3发/分。后来到了2002年美国才给这套舰炮系统安装上了内循环的水冷系统,所它看起来依然没有这根黑色软管。
就是冷却水管,这个黑色软管的正式名称叫做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它是舰炮能够持续高速射击的关键设备。在介绍很多大口径舰炮时,例如介绍中国052D驱逐舰上装备的H/PJ-45A型130毫米舰炮时,经常会用到一个形容句子,那就是它的火力打击能力和一个常规炮兵营不差上下。
舰炮之所以拥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压制效果,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舰炮的持续射击速度都要远高于陆地常规火炮。而舰炮能够持续高速射击的关键,就是因为拥有炮管冷却装置,这个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就是其中一种冷却方式。
任何常规火炮在持续射击时,都会引起炮管过热,此时必须停止射击等待炮管冷却下来,这无疑会严重影响火炮的持续发射速度,陆地上的常规火炮便是如此。可是舰炮不一样,它们往往装备有炮管冷却装置,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水、空气带走炮管的热量,给炮管降温,从而可以持续射击。
目前舰炮的冷却方式可以分为几种,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管外循环水冷却方式,它在舰炮炮管外部套有一个散热套,通过管道来输送淡水,对炮管进行冷却,这些使用过的淡水还可以重新冷却后进行循环使用。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舰炮炮管上拥有一条软管,一直从炮口延伸到炮塔内部,在连接炮塔的位置还是可活动的一段软管,以适应舰炮射击时炮管后座的动作。这种舰炮冷却方式在苏/俄制军舰和中国军舰上比较常见。
外冷开式循环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舰炮冷却方式,它主要是直接向炮膛喷射水雾或者淡水,吸收炮管的热量,使用过后的水直接排出炮管,不重新循环使用。这种循环方式不需要设置外部输送管子,基本没有外露的设备,西方国家很多舰炮均采用这种冷却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没有外露冷却管道的西方舰炮一定是采用了外冷开式循环方式,它也有可能是根本没有装备冷却系统。例如美国大名鼎鼎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和英国的MK8型114毫米舰炮就取消了冷却效果很好的水冷装置,仅仅是使用冷却效果较低的空气冷却方式。所以MK45型127毫米舰炮的射速也远低于其他先进舰炮,只有20发/分,只能承担起一般的对海目标射击任务,面对防空拦截任务时只能是望洋兴叹。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