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在学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清朝有80万军队,为何就不能与英国人死战到底呢,可能中国就会避免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如果清廷死战到底,战争结果会是怎样呢?
一、当时清朝有八旗兵与绿营兵共计80万大军,英军派了40艘战船,4000人的军队,英军船坚炮利,机动性好,擅长打海战,以及攻击沿海城市,但人数少,补给困难,不能进行长期的内陆作战,而清军武器落后,战斗力弱,不适合海战适合持久战;
二、如果清朝死战的话,根据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的战争意图,英国为了逼迫清政府投降,还是会一路北上,在天津登陆,进攻北京,清军为了保卫首都,将会激战,这次为陆地作战,如果清廷有死战之心,会异常惨烈,因为英军只有4千人,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可能会暂时退兵,等待援军,卷土重来,这次由于英军兵力多,清廷可能会顶不住,迁都,英军为了逼迫清政府就范,一路追赶,会像后来的抗日战争一样会陷入持久战,最终在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下,英军会战败,或者主动退兵,相信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1890年,意大利入侵,排挤英国势力,宣布埃塞俄比亚为意“保护地”。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清廷泱泱大国也一定能过大败英军;
三、清政府死战的话,英军一定一路抢掠,给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会抢完之后就撤兵了。
总之,如果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全部国运相赌,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天子守国门,恨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国遭受百年悔恨。
赌国运,清政府赌过一次,且是唯一的一次,其后果可以借鉴。
那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八旗绿营一溃千里之时,清政府不得不开二百年先例放权给汉族官僚办团练,也就是允许汉人拥有私人武装。清政府当然清楚其后果是什么,事实上其灭亡的主因就是汉族官僚的坐大。但当时它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不然洪教主坐到北京的金殿上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不是火烧眉毛它不会赌国运,就如洋人,满清的看法与蒋公惊人的一致,那只是疥癣之疾,内乱才是心腹之患。洋人要的只是金钱,与江山相比算不得什么,丢一些面子更不值一谈。
但标题是万一要赌国运呢?
以我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周旋,以我4亿5千万同胞筑成的血肉长城,纵使代价巨大,英军也要胖的拖瘦,瘦的拖死。区区二万人马将会尸骨无存。然后呢,经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洗涤,各种势力经过洗牌重组,辛亥革命也可能不会等到辛亥年间。所以呢,慈禧太后比蒋公高明得不止一点点。
其实,历史的发展有它一定的规律,所有的封建王朝就没有连续三百年的,赌也好,不赌也罢,作为外族的满清也难逃过这个规律,赌与不赌其结果应该相差不大,我一个开小店的都看得出,他们当权的何其高瞻远瞩未必看不出?
历史不能假设,也不需要假设。从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到一九一二年走向灭亡,三百年不到的历史,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有过鸦片战争失败赔款割地的屈辱,为何泱泱大清帝国,打不过不足二万的英军?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北平,僧格林沁在天津布防有数万雄兵,未亲临前线指挥,而由另一将军指挥,虽然以冷兵器对热兵器,(清军也有不算精良的热兵器),清兵还是视死如归,奋勇拼杀,主将战死了,失去了指挥,清兵就停止了战斗,被英军任意射杀,据后来参加此次战役的英国士兵回忆,清军为何甘愿放弃抵抗,白白送死,被英军踏着尸首去火烧园明园,去北平烧杀抢掠。事后他们从俘获的军官口中得知,大清律规定,主将阵亡,副将没有指挥权,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才能指挥,当时的咸丰皇帝正在热河避暑呢,前方激战之时,血流成河之日,正在睡大觉,待到睡醒,军队已全军覆灭了,英国部队正浩浩荡荡地朝北平进发呢。悲剧的要命之处是体制问题,是皇权至上带来的恶果,集全国之力又能怎样?大清离灭亡还会远吗?
l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