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道德经的看法,道德经对现在的影响

这句话应该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另外一句比较著名的话是“汉字不灭,中华不兴”。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家贵族统治者要“吃人”,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作了深刻总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经》的实质,就是道家贵族天生就是统治广大平民(吃人)的,而儒家平民则是按照《德经》被统治的平民排队有序的让统治者去吃,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无与伦比的繁衍力保存后代,生的总比死去的多,这样“吃人者”与“被吃者”都可以生存下去,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是儒家的第一理念,为什么要不停的生?因为统治者会一直不停的“吃人”。

这个道理,就像“鸡🐔为什么作为恐龙后裔得以生存?”的问题,因为人们要吃他,人们为了要吃他,就要养他,分步骤的去吃,这样鸡🐔的种群也就得到了繁衍。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以前打了胜仗,都是实行“屠城”,结果打下大都后,姓刘的大臣建议,不如以中原为牧场,对百姓进行“圈养”,方法是农耕,所以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有统御天下万民的思想。

中华的兵法,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就是一种“农耕渔猎战争观”,我们面对所谓的“敌人”,并不是要完全的消灭他,而是要有序的去“吃他”,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要不择手段的发展壮大他,所以《孙子兵法》实际上是一种“农业兵法”;而西方的兵法,以马基雅维利《战争论》为代表,则讲究直接的消灭对方,不存在有步骤有计划的“吃人”问题,而是简单的“杀人”,所以是一种“游牧窃掠战争观”,《战争论》实际上是一种“工业兵法”。

欧洲为什么以“一型TNB”为主,是因为在人体内为了对抗寒冷,食物不足的矛盾,选择了有缺陷的胰岛素消亡的模式在个体层面进行自然选择;而亚洲为什么以“二型TNB”为主,是因为人体为了对抗不那么寒冷,但仍然较冷的矛盾,选择了有缺陷的胰岛素减少,保存植物性蛋白留存的模式在个体层面进行自然选择。

通俗的说法,就是TNB实际上是一种人体内的一种战争状态,是一种“人体动物性蛋白穷病”,所以亚洲医生一般都会强调必须改变饮食结构,以动物性蛋白代替植物性蛋白。

《道德经》反映的第二个突出现象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出现。

《德经》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x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古代的“德”的意思就是“服从(被人“吃”)的命运”,最高级的儒家领导者心里是不愿意被“吃”的,是根本不服从的,但为了族群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组织广大平民被道家贵族统治者“吃”掉,所以形式上表现心悦诚服的服从,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而对于阿Q他们这种下层儒家平民,或者夸张为“流氓”来说,虽然担心自己死亡前画圈没有画圆的问题,这仍然说明下层儒家平民形式上虽然服从,实质是没有服从的真实意愿的,这就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鲁迅先生对《道德经》的出现后,中华文化的普通民众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憎回教徒,唯独不憎道士的现象,因为其他宗教“吃人”是直接讲究供奉的,而道家却是“先将人民养肥,然后有计划,按步骤的去吃”,是一个间接供奉的特例,《道经》主要讲解如何当好道家领导,如何发挥法派的“除魔卫道”,如何发挥道派的“休养生息”,《德经》主要讲解如何辅佐道家领导,上层儒家平民如何“上德不德”,下层儒家平民如何“下德不失德”。

为什么鲁迅先生主张“汉字不灭,中华不兴”?

因为汉字最初的出现,实质上是道家贵族的占卜祭祀工具,很多造字,都带有宗教色彩,比如“人”的造字,本身就有“神”的意思在里面,表示一个“具有完整生育权的成年男性”,而“生育权”具有神的“造物”特性;而如“民”的造字,本身则有“妖”的意思在里面,表示一个“被琢瞎一支眼(以明确奴隶身份)的个体”,不具备完整生育权,繁衍后代的行为属于“妖物”。

现在的汉字简化,实际上就是去除了汉字的占卜祭祀特性,相当于新创了一种文字,属于“老瓶装新酒”的文化创新,就像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名义上是儒学,而与正统儒家学说理论体系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差不多。

《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从哲学的层面以“道德”为纲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实为帝王学,使帝王内具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学。

鲁迅对道德经的看法,道德经对现在的影响图1

一:道

《道德经》中的道,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道家修行即修道的方法。修道者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物质”、“精神”、“规律”都是“道”的派生物。“道”是先天之本,先天地而生,是自然的始祖,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修真》七古·刘豫州
静坐藏真神思凝,杳冥中里见道宗。
至虚至灵宇宙根,玄景观来觉尽空。

二: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道”虽然生长万物,但是“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听任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道”纯朴、无私、清净、谦让、贵柔、守弱、淡泊,因循自然的德性。圣人能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往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鲁迅对道德经的看法,道德经对现在的影响图2

三:德。

老子认为,上德一切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以百姓之心为心,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归于道。上德表现为无为而治,即不考虑德与不德的问题,反而是最大的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有上德的人“无为”出于无意,所以无所不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的人“无为”出于有意,所以无所作为。

《道德经》教导我们,“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鲁迅对道德经的看法,道德经对现在的影响图3

四:《道德经》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的形成影响巨大。不读《道德经》,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1月11日 14:01
下一篇 2023年01月11日 14:10

相关推荐

  • 从《论语》与《道德经》两本书中,孔子与老子相比较,谁的思想境界更高

    既然被邀请了,我就说两句,首先我没有对儒家和到家思想有非常高深的见解,也不敢妄加评判古人圣人的思想,广大网友要么捧孔夫子,要么骂孔夫子,反正个有个的明见!论语不能代表孔子的思想,这个是肯定的,道德经是唐代区的名字,我想问下广大网友什么是道德?估计大家也能说破天,人云亦云!骂孔夫子…

    生活百科 2022-04-07
  • 老子写《道德经》是用来开启人类对世界认知智慧的,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句话很正确。我们中国人重人教而轻哲思,重官道而轻天道,因此对于“中国哲学的鼻祖”“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语)老子,及其思想知之不多。相反,在西方世界里,老子的地位极其尊崇,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就曾经把老子与孔子这两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进行了一番比较,他在…

    2022-07-28
  • 《道德经》是如何让人回归本性的句子

    《道德经》中实际上隐藏着对人性的深邃洞见,其中老子的一个基本的认识是:人世间如此多的灾难、战争以及刑罚,给每一个人,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老子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总结发现,其实这些不幸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人无穷无尽的欲望。因为有了对金钱的欲望,人回去拼命赚钱,这个过程中…

    2022-12-11
  • 过度解读《道德经》的哲学有意义吗

    解读《道德经》而着重于哲学辨思方面,说实在是抓住苞米丢了西瓜的行为,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长期的做法。从我们读书开始,老师在教授每一篇语文课文时,都在说读懂一本故事书首先必须弄懂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了作者出身年代与生活条件,才能清楚地掌握作者写着一本书的出发点是什么?他要告诉读者有哪…

    2023-04-28
  • 老子《道德经》的精华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的精华)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圣人因为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事物的发展由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能辩证的看问题,行无为之治,行不言之教,绝不去主观臆造,更不去勉强而为,而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任由其发展,以达到…

    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