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现实中求实,真实
为什么说中医博大精深,西医药治不愈的疾病通过中医药祛邪扶正后能正常的生活。其中突出明显的各种慢性疾病。
为什么说中医博大精深,因为自然万物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之处,请问那种医学的药材能于中医药相博?根本上没有抗衡的能为!
为什么说中医博大精深,中医药以人体整体从全局入手治疗各种疾病,以正卫形式阻断疾病的发展和扩大,百物选特疗效药材治疗,明中医没有不治之症。
可以说,至今,以后的以后,没有那种医学与中医药抗衡,科学医学怎么发展,离不开自然之道,万物的利用是中医的强向。
一谈起中医大家都会想到中药、方剂、诊断与治疗。从古至今中药的书籍很多。如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时期的《炮制论》、《神农本草经集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等。最著名的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数达到1892种,付方11000多个,关于方剂的书也是数不胜数如《伤寒杂病论》后之尊为方书之祖,葛洪的《肘后方》,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朝的《太平圣惠方》此书载方1683首,《圣济总录》载方近两万,最厉害的要数明代的《普济方》载方61139首还不要说拿这些方子治病,就是要记住它们也是天大的难事。
关于诊断的书也是多如牛毛,如巢元方的《诸病元候论》光是这本书就能让学中医的人头昏脑胀。诊断是要辨证论治光脉象就有二十几种。
中医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这是非常高明的理念。因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思考,人的健康与生命皆受天地气机影响,由此而衍生出五运六气理论。
中医讲究中医、和谐,顺应四时,其实这些理论与道家文化相通相贯。
虽然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家相互融合的文化,但是中医文化却是以道家文化为核心的,且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三家皆在人格方面有所追求。简单而言,儒家所追求的人格是做“君子”、做“圣人”;道家所追求的是做“真人”、做“至人”;佛家所追求的是彼岸世界的快乐。这三种理想人格的共同特征是远离功利,距离功利越远,其人格的层次越高尚——而这也正是中医人所禀承并追求的。试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其中即是这种人格的体现。
中医博大精深,可以从四方面来说明。一,世界上传承历史最长,有5000年历史。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先民就有石针(原始针灸),神农尝百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有医家。到西汉,医家以人为本,汇集先秦医德医术,托名黄帝,编成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以此为圭臬,不断传承发展至今,时间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任何国家比不上。二,有一整套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以唯物辩证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中医高深的理论有:脏腑学说,精气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有丰富的诊疗方法:望闻问切四诊,八纲,五味,五色,针灸,推拿,刮痧,指压,清热,解毒,降火,疏肝,寒证,滋阴,安神,肾虚等等。三,拥有大量的中医中药典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有治狂犬病和治天花方法,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出自中国,人类唯一被根治的瘟疫天花(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宣布)有它的功劳。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推动后世医学巨大发展。明末吴又可著《温疫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瘟疫病原学说和治疫方法。四,五千年中国人治病靠中医中药。西医近300年才传入中国。如果中医不是博大精深而是平庸无能,怎么会传承至今?正因为中医博大精深,近代日本才会利用中医典籍研制中药,许多方面超过了中国。当今中国和许多外国治疗新冠病毒瘟疫,中医发挥了重大作用。中西医各有优缺点,当代中国总体上有重西医而轻中医的倾向。中国必须大力传承和发展中医中药,与西医并驾齐驱。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