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周国。在武王伐纣之前,文王在位的时候,政治上实行仁政,敬老礼贤,周国聚集了姜尚、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一大批贤臣。军事上,文王的对外攻伐战争节节胜利,击溃犬戎和殷商的属国,先后灭掉密、黎、邘、崇等。灭崇之后,文王就把国都从岐下东迁至丰邑,还在沣河东岸的镐邑营建新都,为攻伐殷商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周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可以在武王伐纣前的一次“孟津观兵”军事演习上体现出来。武王继位后的第二年,为加强军事实力,率军在黄河孟津渡口进行军事演习,当时前来响应的诸侯竟有八百之多,武王和他们结盟共同伐纣,周国的声威由此可见。下一步,就等待伐纣的最佳时机了。
再说说殷商。在孟津观兵后,殷商的政治日渐糜烂,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退隐,太师疵、少师强带着祭器、乐器跑到周国了。武王在《泰誓》中数落纣王的罪行:“今殷王纣不敬上天,降灾于下民,沉迷酒色,敢行暴虐,崇信奸邪,放黜忠良,滥用民力,鱼肉百姓,宗庙不修,自绝于天。现在纣的罪恶超过了夏桀,他的结局怎么能逃脱桀的下场!”
当然,为了证明自己伐纣的合法性和鼓舞士气,武王对纣王罪行的指摘可能有夸大之嫌,但殷商的暴虐统治却是不可否认的,天命已失,正是讨伐的好时机。
其实,纣王虽然暴虐,但并非无能之辈,在他统治时期,对东夷打过三次仗,最后一次用了全力攻克了东夷,得到了大批俘虏,胜利的背后是国力被掏空了,被西方的周国捡了个大便宜,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纣王得知武王兴兵前来讨伐时,他只能匆忙调集亲军卫队、东夷的战俘和附近的诸侯国军队去应付了。东夷战俘的临阵倒戈最后就断送了商王朝的统治。
根据我们现有的主流历史观来看,周武王灭商,似乎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结果也是众望所归:新兴的王者打败腐朽的旧统治者,建立一统万代的大王朝。
然而,从流传下来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周武王灭商并不是那么地轻松,可以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们分别从周武王和纣王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周灭商,甚至有点意外。
首先,周武王灭商前曾十分的恐惧
按照我们熟悉的历史套路说来,纣王酒池肉林,已经毫无斗志,腐朽的商王朝已经烂到骨头里头去了。有着800多诸侯拥护的周武王,斗志昂扬,灭商应该是毫不费吹灰之力了。但据史书《大开武》记载,周武王起兵灭商之前,却显得异常的恐惧。武王惴惴不安,频繁的召见周公商议灭商对策。而周公似乎除了安慰周武王注意“修德”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之外,也未能提供有效缓解武王恐惧的良策。
- 《大开武》:“呜呼!余夙夜维商,密不显,谁和?告岁之有秋,今余不获,其落若何?”
- 《大开武》:“兹在德,敬在周,其维天命,王其敬命。 远戚无干,和无再失。维明德无佚,佚不可还。”
这些从侧面反映出来:武王灭商前,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似乎并没有史书中记载的那么大。
其次,商纣王根本没有把西土放在眼里,而是将大军调往东方征九夷。从常理来讲,一年前周武王已经在离商王畿不远的洛阳孟津会盟800诸侯了,这是多么明显的作死挑衅啊,作为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商王受(纣王姓子名受)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就算打不过不主动出击,起码的防守还是要的吧?没有!纣王不但没有理会,还将大军调到东方战场继续开疆拓土“征九夷”去了。搞什么搞?人家都要起义了,您起码配合着表演防范一下啊!
商纣王虽然刚愎自用,但从历史记录中能看出纣王文武双全,绝对不是糊涂人。纣王没有理会西土势力,这再次从侧面反映出来:周人的势力,还远远未强大到可以动摇商王朝根基的地步。周灭商,有偶然的成份在里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