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必定会获得冠军,商业竞技性比赛,张的舞台经验和背景公司碾压姿态。
如果张学友去参加《我是歌手》,基本会稳定夺冠,大概率不存在不夺冠的可能。因为张学友所代表的,是背后整个音乐公司,他参加《我是歌手》本质上是一场商业交易的主导。而竞技性上张学友也具有较高的音乐舞台能力,两者综合起来,张学友不可能不是歌王。不然,节目组会被网友冲烂。
《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在初期存在较多的音乐专业性以改编为主,但随着节目的体量变大,明显可以看出存在较大的导演性质。不管是一些冷门歌手的加入,还是已经犯过错误的歌手重回舞台,背后都是相当复杂的公司运作和利益纠纷。甚至于,《我是歌手》改名《歌手》后,直接变得专业度拉胯,商业队拉满,华晨宇这个天娱内部一哥获得歌王,那是一片海,全是水。
商业性质谈完,我们再从声乐的竞技性上分析张学友的能力。
声乐性上,张学友的劣势很明显,具有部分年代感、类型音域较窄集中于C3-G4,高音稍有不足,但是具有五组摇滚尖叫音。这几点劣势,如果放在其他参加《我是歌手》的歌手之中,会是很大的问题,乃至于这种音域能力,很难被《我是歌手》剧组看重选择成为歌手。但张学友不同——他已经60岁。
如今的张学友已经是60岁的高龄,60岁的高龄依旧能保持G4的高音能力,这对于职业歌手而言都是极为罕见的能力,G4是具有高音表达力的。而且更重要的事情是张学友的音区一直集中于C3-G4,三十年前是如此,三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张学友对于C3-G4这一个半八度的单音质量和情绪张力,把握程度远超于其他所有歌手。不要用简单的音域去衡量一个唱了三十年的依旧音域不减的歌手,张学友的C4和职业歌手的C4都不同。这是三十年的累积。
最后,张学友所代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时代,音区C3-G4的音区就是理论上最好的亲民音域。亲民音域之中,最大的力量就是回忆和阐述,而飙高音的竞技性高音是一种拓展。对于广大的华语听众而言,张学友亲民音乐所代表的回忆力量,远远高于飙高音的声乐性拓展。因为,大部分商业歌手的能力,就在于让听众沉浸、联想,而非是一味的飙高音。
以下具体讲一讲张学友不可能失败的原因,从张学友的音乐资源、台风和技巧、歌曲曲风三点来论述;
1:张学友的音乐资源。
对于竞技性的音乐比赛节目,实际上除了歌手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歌手所能调动的音乐资源有多少。具有较大音乐资源的歌手,几乎就能在音乐的战略上碾压对方,而恰恰张学友就是那个可以碾压一切的歌手。
张学友的定位,就是纯粹的演唱歌手,他不需要去制作和进阶编曲、配器、作曲、作词等专业性工作。这不代表着张学友的能力很弱,而恰恰相反代表着张学友具有顶级的音乐资源,这些音乐资源所代表着的十几位乃至于更多的音乐人士,他们和张学友是共生关系,乃至于是张学友提供了他们较大的商业利益。
这就是张学友的底蕴之一,他可以随时拉起一大批华语音乐的顶级职业者。而且几乎交流成本极低,而且效果契合度极高。这种积累,是其他歌手都不具备的,而且相比于刘德华等其他四大天王,张学友的声乐状态是保持最好的,几乎三十年之间都具有较高质量。这对于编曲、演奏、配器人员而言,更是一种高质量保障。
说完了编曲、配器、演奏的资源之后,就是其他的音乐配套资源:舞美。
如果看过张学友演唱会的朋友应该知道,从早期的《雪狼湖》开始,张学友就开始极大地加强了自身的舞蹈能力,而自身也具有一群固定的舞美人员。而不论是舞台剧、演唱会舞美而言,对于《我是歌手》这种竞技性舞台上,都是具有极大程度的加分项。本质上,竞技性的核心是猎奇。
2:Live台风、声乐技巧;
在Live之中,张学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分性——粤语和国语。在演唱粤语时,张学友更多的是追求自身的情绪表达,更为自如。在演唱国语时,张学友更多地是追求旋律性。
换句话说,张学友只要保持住演唱国语,在《我是歌手》之中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他当年在台湾发行的四张国语专辑,每一张都是百万级销量,那也是所有华语听众最为熟悉的声线。张学友最被内地大众熟知的音乐,依旧是《吻别》为代表的国语专辑,而并非是粤语专辑。
一来,是因为粤语的咬字的确比国语更为困难。可能广东地区的听众更为喜欢,但是对于广袤的其他地区而言,粤语普遍存在腹腔支撑程度较低,声线咬字发音点波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造成的听觉不适在张学友演唱国语是基本上不存在。而且那种HK人学习普通话的腔调,本身就具有较大的辨识度和个人魅力。
但不论是国语还是粤语,张学友的稳定性都极为强大。他个人能长达三十年的巅峰状态维持之中,腹腔支撑是主要的源动力。发音点上挂提供了比较完美的声线明亮度。这也是粤语和国语的较大区别。毕竟,听粤语时,张学友的常常压低喉位导致部分音色浑浊,但实际上国语声线的压喉位次数要少很多。
基于这一点,张学友演唱会之中任何一首国语歌曲,基本上都是大合唱级别。
超级稳定的台风之外,张学友并不具备更多的花里胡哨技巧。他在唱法上做的是减法,这符合他的年龄和个人音乐理解。
3:曲风问题;
关于曲风,很多人诟病张学友,认为张学友的曲风过于集中于流行情歌。但实际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的认知,并不是张学友只会唱流行情歌。而是因为张学友的流行情歌名气过大,商业效果最佳。单单是《吻别》一首歌,就能抵得上张学友唱所有其他类型音乐的利益综合。在这个情况之下,张学友的曲风自然会被大众认知为过于集中。
在《二分之一世界巡回演唱会》之中,张学友一共唱了4首摇滚歌曲,分别是《天气那么热》、《吻别(摇滚版)》、《当爱变成习惯》、《我应该》四首,其中《天气那么热》之中有着大量的五组高音咽音尖叫,音高来到了C5-E5,虽然是单纯的咽音尖叫,无法咬字。但实际从现场的表达情绪上,依然质量极高。对于竞技性而言,基于张学友的摇滚尖叫能力,就足以弥补他在流行音域上的高音不足。
虽然这种质量对于声乐而言,还远远不够,但对于《我是歌手》这种商业性质的竞技性舞台,观众会很吃张学友这种咽音五组高音尖叫,效果会非常好。而且所有的摇滚歌曲改编和演奏的配合都堪称华语顶级。倾听是并不会感觉到张学友的乏力,相反会沉浸和感叹:歌神就是歌神。
所以,本质上而言,对于商业演绎张学友有一万种方式可以让你觉得他唱得非常好,即使他的音域的确很窄,单音质量也达不到国家队的水准。但是商业就是商业,张学友对于大众的欣赏水准认知,是处于T0级别的存在。
曲风上,张学友的曲风就是两大类:流行抒情、摇滚。如果可以可以加一个舞台剧。其中的摇滚可以细分为:硬核摇滚、迷幻摇滚两大类。每一种都算上,也仅有四种曲风。相对而言,的确是比较少,但完全可以操作。
张学友可以在比赛时,完成一些曲风上的突破来迎合《我是歌手》,而在重大比赛桥段中,使用自身优势的曲风,摇滚风一定是王炸的效果。《饿狼传说》、《吻别(摇滚版)》基本提前锁定第一的存在。而剩下可以流行歌曲风为主,民谣、爵士、R&B、电子等类型穿插。在顶级的编曲、演奏、配器团队下,这是十分容易实现的效果。如此一来,曲风问题就能完成看起来很厉害的效果,对于《我是歌手》而言完全够用。
一、张学友的经纪人(相当强势的)会跟芒果卫视签死了协议,必须让张学友当冠军(也就是歌王),他们才参加。他们提出了要求,芒果卫视肯定是签的,为了收视率嘛。
芒果卫视这种做法,是相当恶劣的。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韩磊、李玟、华晨宇等,估计都是这样的套路操作。
音乐竟技,一定要公平。有了暗箱操作,这样的比赛节目,失去了公信力,跟假唱没什么区别。
二、张学友参赛后,芒果卫视会安排他当至少半数左右的期冠军,体现出其所谓的“歌神”本色,同时把张学友的歌迷搞激动了,收视率就哗哗哗上升了,广告和赞助也多了。
芒果卫视为了收视率,会干出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动作的。张学友的歌迷们会被带起节奏的。其他对华语音乐不熟悉的普通观众,也会被裹了进来。总之,收视率提升是必须的。
三、芒果卫视会在节目近半时,为了刺激话题性和戏剧性,选择两位左右的选手进行炒作再炒作,目的有三:1、芒果卫视是有良知的,有能力或有特点的人会得到扶持的。2、“歌神”坐上歌王宝座也不是囊中取物的,还是有很多变数,增加了戏剧性和冲突性,一切为了收视率嘛。3、让张学友感受到危机,张为了不在全国面前丢人(即拿不到总冠军),而被迫向芒果卫视妥协,签下一些后续的合同,并作出相应的妥协。
这一环节,是芒果TV的运营精华所在。你不能跟他明面上撕破脸,只能吃了哑巴亏。
四、在比赛过程中,张学友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说句实话,张学友的音乐实力,有些配不上他的行业地位和知名度。
张学友翻唱别人的歌曲,不占据什么优势。翻唱,重点在于:1、感情上与歌曲融为一体。2、二次加工,体现出歌手的音乐底蕴。3、打上个人鲜明的印记。4、体现出歌曲的艺术性。5、极强的感染力。
在这五方面,张学友不占什么优势。
反过来,顶级歌手翻唱张学友的歌曲,很容易把原唱赢了。
五、不管结局如何,张学友会深深后悔参加这个比赛。而且,这还是一个假的比赛。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