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思想史的问题,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故事出自《汉书·儒林传》,故事不长,兹引录如下: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
就是黄生和辕固二人对汤武革命的定性发生了分歧,黄生认为受命于天的只能是天子,汤武是乱行天命的乱臣贼子;辕固则认为夏桀和纣王荒乱,使得民不聊生,二人是天下归心,即人心主导了天命。黄生不以为然,提出了一个很诡辩的论点,“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就是说帽子再破那也是戴在头上的,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脚上。进而引申出君臣之道。辕固难以回应,便将历时引入现实,提出如果否定了汤武革命的正义性,那么汉朝推翻秦朝也就没了正义性。可若是在此语境下承认了汤武革命的正义性,那么也等于是承认了以后汉王朝被别人推翻的合理性,毕竟父子传承下谁也没办法保证每代帝王都是英明睿智的。中国古代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很难完全界定,汉景帝无法决断,只得存而不论,从此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学术的禁区。
后唐代柳识作《吊夷齐文》还提到“时一叱兮忘饥,若有诮兮千岩之间,岂不以冠弊在于上,履新居于下?”因为君主无论如何昏庸,那都是天命所在,就像帽子只能戴在头上;臣子再睿智,也要遵守君臣之义,就像再漂亮的鞋子也只能穿在脚上。即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回到题主的问题,在臣子看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要赐死,那肯定是自己该死。什么人才会在君主面前叫嚣“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话?基本都是毫无君臣之义的造反之人,这些臣子又不是要造反,怎么敢抛开这君君臣臣的思想枷锁去做那无君无父之人。古有十恶不赦之罪,其六为大不敬,即冒犯皇室尊严的言行,可见此事的严重性。
即使不考虑思想意识的问题,对面是没有什么法治观念却又掌握天下之人生杀大权的皇帝,你本来是一个人死,喊出这句话被打成乱臣贼子岂不是要连累全族?
还是你太年轻了。古代也分两种人,就是坏人和好人。那么坏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耍孬的人,这些人就是千方百计的去治人的人,比如说严刑峻法,各种各样的si法,各种各样的搜刮等等。现在就简单说一下这个连坐和几种常听说的si法。看你还敢不敢像喜剧里“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汉朝的时候第一次大清洗,应该是诛吕,什么亲戚的亲戚的亲戚,一直到汉文帝看着太残酷,就废除了连坐,可是后续的皇帝不搞连坐了。就有人换一个词,叫灭族,诛族,这不和连坐一个样子吗,换汤不换药,总之一句话,好好待着,小心我灭你三族,最厉害的是朱元璋,灭这个族灭那个族,并且还是一串一串还都是厉害人物,他儿子朱棣还好一点,灭了方孝儒十族,一次性镇住了。因为上几代下几代,听说最后连朋友老师都来凑这个十族,请问你敢不敢像方孝儒一样,老子不怕,你也灭我十族吧,就算你是孤儿也不行,皇帝一句话,下面就有人去给你凑够时族,要不然下面这个人就会因为抗旨而自己被砍了脑袋,又有多少人会这样呢?所以说伴君如伴虎,提心吊胆上班去,谨言慎行惶惶不可终日的目的就是害怕惹祸于整个家族,这也就是古代家族成败系于一人,老头子说话就是有权威。
古代si法很多,现在基本上都废除了。最残忍的就是什么刮千岛,冷吃处死。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咬舌自尽,或者说刽子手下手重一点,不让他忍受那么多痛苦呢?其实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宣传,比如袁崇焕是大罪人等等,这样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刽子手都义愤填膺,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好事。这个时候,刽子手会千方百计的不让犯罪的人死去,如果刀数不够,那么自己就有违抗圣旨,也会被处理的。
另外一个就是砍t,一般来说行刑前一般有钱人都会去暗地里出钱,让刽子手一次性成功,这不滑稽,这是为了自己的亲人能够死的不痛苦。如果枪毙一个人,第一枪鸭蛋,第二枪还是鸭蛋,第三枪还是鸭蛋,被执行的人会不会被吓死,心里会不会崩溃。
其实古代自己怎么si没关系,重点是自己能够把自己的si的代价降到最低,那才是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夷三族的就不夷五族就是好的结果。说不定一句话,谢主隆恩,效果会更好一点。
这些只适合于古代,近现代不一样了,为了保家卫国的大义,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去慷慨起义,消灭侵略者。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爱生活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youzivr@vip.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